野百合和天安門運動都發生在黨國結構的歷史背景下,但是兩者卻有截然不同的命運,網際網路 2000年代初起飛,中國千禧一代將其視為通向更大、更廣闊世界的窗口,當時許多中國人仍將西方視為學習的榜樣。新興在線論壇的討論與許多西方民主國家的討論相似:開放、自由和未經過濾。網路用戶批評政府政策,關注社會問題的公共知識分子贏得了掌聲。
但中國的網路長城改變了一切,幾年之內,言論自由首先受到審查,然後遭到強烈反對。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不再是主流。相反,言論自由被視為外國人用來對付中國的武器,隨著民族主義的興起和中國的繁榮,對中國國家的批評開始被視為叛國,而不是任何建設性的東西。這一代中國年輕人被教導不信任外界並且沾沾自喜地相信中國的制度是最好的。
虛擬專用網絡 (VPN) 曾經是繞過所謂的防火牆的常用工具,現在變得更加難以使用。設法如此做的中國公民受到了懲罰,北京對創造規避審查制度的公司實施嚴厲處罰。2021年中國網信辦有了一項新規定,對提供 VPN 等工具的個人或機構進行處罰。國外的電信公司漫遊是唯一在中國可以自由存取資訊的管道,諷刺的是強調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中國網路政策,也在這個行列之中。現在這個管道也被檢討是否封閉,不知道還可以維持多久。
中國新世代成員幾乎從未聽說過 Google、YouTube 或 Facebook,今天,年輕的中國人甚至對他們看不見的東西都不感興趣。幾年前中國曾有一個研究,提供近兩千名大學生自由繞過網路長城,近一半的參與者懶的使用這些西方和台灣年輕人常常使用的網路應用,而且幾乎沒有人試圖搜索政治敏感訊息,例如8964,1989 年天安門廣場大屠殺。
任何有關天安門的內容現已從網路上刪除,現在審查的不僅僅是審查員,網民們互相稱對方為“反華”,近年來最不擇手段的互相舉報和攻擊的是零零後的年輕人。即使對在西方念書的中國留學生來說,他們從小接受的愛國主義教育也產生了持久的影響。海外中國學生經常對批評他們的祖國做出消極反應,而這些反應往往是出於對地位、忠誠、和諧或功利政治的擔憂,害怕影響自己未來的前途。這種現象和台灣在解嚴時代為台灣犧牲前仆後繼的海外留學生有天地般的差別,不管在歐洲、美國、日本或其他地方的台灣海外留學生,名列在中國國民黨海外黑名單的數量多的可怕,許多人連父母在台灣過世,都無法見到長輩一面。
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不只是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地理上的區隔,也存在於許多關鍵核心價值的選擇。當年我在柏林工大,有台灣和中國的留學生,台灣的都要回來,也幾乎都回來了,沒有黑名單了,為什麼不回來? 而中國的都想留在德國。
這兩邊的人真的不一樣。
原文出處 李忠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