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BOOK

美麗之島:北部教會宣教禧年回顧與前瞻(中英雙語版)


美麗之島:北部教會宣教禧年回顧與前瞻(中英雙語版)
作者: 劉忠堅 Duncan MacLeod
譯者: 林昌華
出版社:主流出版社
出版:2021/12/2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0629446
規格:平裝 / 472頁 / 14.8 x 21 x 2.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語文:中英對照

==============

內容簡介
近百年前重要史冊、關於台灣教會歷史最寶貴的中英雙語版終於問世!

這是一本為年輕人準備的宣教文獻書籍,激勵青年內心中宣教的心志,也是一本啟發心靈的正面書籍。作者劉忠堅(Duncan MacLeod)牧師不僅是一位教育家,也是有佈道恩賜的外國宣教師,來台期間他不斷重申教育的重要性——對個人如此,對教會更是如此;教會若停止學習,就會萎縮終至消失。這也是他對馬偕在台貢獻與現代教會的建言。

劉忠堅牧師透過文字,不斷向我們傳達一個意念,也是身為一位加拿大海外宣教師的最終期盼:幫助自己所在的本土教會成長、茁壯(自立、自養、自傳),進而幫助自己的同胞們歸信——這也是當今教會對每一位主內弟兄姊的期盼,成為基督徒、帶領更多人信主、讓福音傳遍天下,達成耶穌大使命。

==============

本書特色
★幫助想要國際宣教的青少年更了解海外事工的運作
★幫助教會牧者同工更了解如何維持一個健康教會的運作

==============

推薦序文
譯者—林昌華

對劉忠堅牧師來說,本書撰寫的目的不僅止於複述歷史的過程而已,事實上他的問題,在於如何利用過去的經驗與成果作為將來發展台灣教會的參考。換句話說,長老教會如何了解當時快速轉變的台灣社會並提出恰當的回應。因此若純粹以歷史敘述的角度閱讀本書,就無法掌握住本書的旨趣。作者在最後一章所分析的問題對現在的教會來講仍是艱鉅的挑戰,廿一世紀的教會與基督徒是否有決心和能力解決呢?

==============

審訂—鄭仰恩
劉忠堅和台灣北部教會的創建者馬偕同為蘇格蘭裔, 同屬清教徒傳統,又有共同經歷的加拿大經驗,他可以非常貼近馬偕和其他宣教師以及早期本地信徒的心靈與世界,也可以保有適度的歷史距離感,以稍具客觀的角度來述說這段歷史並提出對本地宣教的建言。我想,各位讀者在閱讀本書時,應該可以感受到這樣的雙重角度和觀點,在一世紀之後,讀來仍有一定的溫度和張力!

==============

總策劃—謝大立
二○二○年欣逢溫哥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慶祝設教三十五週年之際,阮決定通過文字出版來回應上帝的疼,藉由雙語的出版品做為台灣與加拿大的橋梁,讓這本歷史性的著作得以嘉惠中、英文讀者,並喚起PCC和PCT共同關注、記念這段上帝在歷史中成就的福音行動。

==============

作者簡介
劉忠堅(Duncan MacLeod)

出生於蘇格蘭西北方赫布里底群島的小島琉圍(Isle of Lewis),在一個具有深厚清教徒傳統的家庭長大;他也是繼馬偕及吳威廉之後北部教會最重要的領導者,也是當時最有能力也最積極從事佈道工作的宣教師。

1907年底抵台後,劉忠堅就積極參與佈道、巡視教會,以及神學教育的工作。他的台灣話非常流利,具雄辯之才,到1922年為止,在他和吳威廉的努力下,北部增加了18間新教會,成績卓然可觀。

==============

譯者簡介
林昌華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神學博士,為荷蘭史及教會史研究專家,現任玉山神學院教會歷史副教授。

著作有《黃金時代:一個荷蘭船長的亞洲冒險 Golden Age: Bontekoe in Asia》、《李登輝總統照片集一:家族相簿》、《來自遙遠的福爾摩沙》、《馬偕日記 1871-1901(完整版)全三冊》等編譯書籍,以及百餘篇期刊論文之發表。

==============

目錄
台灣北部教會最重要的「禧年史冊中文版」問世!
——總策劃序 謝大立牧師

壯哉!美麗之島!劉忠堅寫北台灣教會初期史
——推薦序 鄭仰恩牧師

望向未來:如何利用外國宣教師眼光,作為將來發展台灣教會的參考?
——譯者序 林昌華牧師

公義的浪潮,閃耀福爾摩沙
——原著推薦序 偕彼得博士(Rev. R. P. Mackay D. D., 1892-1925)

卷一
第一章 福爾摩沙:美麗之島
台灣自然風貌/
自然財富/
預言與挑戰

第二章 台灣人,統治者與宗教
原居於台灣的民族/
荷蘭統治時期/
鄭成功與清領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
台灣的多元宗教

第三章 加拿大長老會差派馬偕到遠東
馬偕的早年時期/
宣教的抱負/
普林斯敦和愛丁堡時期/
任命與封立/
出發與離別/
神秘的命運之索/
開始在台灣北部的工作/
早期當地人對基督教的觀感/
最初的果子/
援軍同工來到/
馬偕的婚禮

第四章 馬偕在台事工及安息
打破規則:馬偕的第一次休假/
在加拿大教會中的風采/
回到台灣受到熱烈歡迎/
建造牛津學堂/
閏虔益因病離台/
宜蘭平原的群眾歸信運動/
在台宣教惟一可行之法/
法軍砲擊封鎖台灣:焚而不燬/
年輕熱情的吳威廉來台協助/
馬偕第二次休假,吳威廉扛起重擔/
擔任加拿大總會議長/
日軍占台下教會極為困難/
日本領台,教勢迅速發展/
不治之症之險惡奮戰/
在台宣教廿九年成果驚異

卷二
第五章 北福爾摩沙新時代教會
新時代宣教政策/
宣教師新陣容/
行政組織的強化/
醫療事工的進深/
基督教教育機構的設立/
宣教師陣容再換新血/
現在迫切的需要

第六章 本土教會成長緊扣佈道事工的發展
海外宣教的核心目標/
「自立」的發展軌跡/
「自養」的成長/
佈道會事工的落實/
佈道「組織化」的必要/
「向前運動」所帶來的教會增長/
信徒人數的增加

第七章 北部教會非凡信徒的故事
大甲信主的讀書人陳其祥/
苑裡福音因陳其祥傳入苗栗地區/
「通霄」得拯救的勝利

第八章 也到別的城市宣教
基督信仰照亮金包里的黑暗/
宜蘭的歸信消除種族偏見/
福音在硬土羅東的勝利/
宜蘭市需要一間教士會所/
大浪翻滾的花蓮港/
鳳林簿記員的歸信大有鼓舞效應/
上帝的忠僕陳其祥安息主懷

卷三
第九章 婦女宣道會在台的豐碩貢獻
為台灣失學婦女設立女學機構/
透過學校教育改變生命/
醫療體系的關顧與照管/
穩住地方教會結實纍纍/
為家庭開辦幼齡教育機構/
現今需求的女性宣教呼召

第十章 未來的展望
阻擋台灣社會進步的諸多原因/
台灣社會令人振奮的七大轉變/
台灣本土教會五十年的挑戰/
加拿大母會必須持續協助

附錄
統計數據

註釋
譯者補充之珍貴史料

==============

推薦序
壯哉!美麗之島!劉忠堅寫北台灣教會初期史
鄭仰恩牧師(台灣神學研究學院 教會歷史學教授)

加拿大長老教會來台宣教師劉忠堅(Duncan MacLeod, B.A., B.D., D.D., 1872-1957)於將近一世紀前(1923)為慶祝北部教會設教五十週年而撰寫的《美麗之島:北部福爾摩沙五十年的故事》一書,在溫哥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慶祝該教會設教三十五週年的全力贊助下,將要由主流出版社印行、出版,真是一件值得慶賀的美事。

劉忠堅和台灣北部教會的創建者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 1844-1901)同為蘇格蘭裔,同屬清教徒傳統,又有共同經歷的加拿大經驗,在設教五十週年的歷史時刻提筆撰寫這段初期的開拓及發展史,應該是最適當的人選了。一方面,他可以非常貼近馬偕和其他宣教師以及早期本地信徒的心靈與世界,另一方面,他也可以保有適度的歷史距離感,以稍具客觀的角度來述說這段歷史並提出對本地宣教的建言。我想,各位讀者在閱讀本書時,應該可以感受到這樣的雙重角度和觀點,在一世紀之後,讀來仍有一定的溫度和張力!因為在本書中較少提到劉忠堅自身的故事,我藉此序文簡要描繪一些他在台灣所遺留下來的歷史圖像和身影。

毫無疑問的,劉忠堅是繼馬偕及吳威廉(William Gauld, 1861-1923)之後北部教會最重要的領導者,也是當時最有能力也最積極從事佈道工作的宣教師。事實上,自從1907年底抵台以來,他就積極參與佈道、巡視教會,以及神學教育的工作。他的台灣話非常流利,具雄辯之才,因此以漢人為主要宣教對象,更組織北部教會佈道團。到1922年為止,在他和吳威廉的努力下,北部增加了18間新教會,主要是在大甲、客家地區、東部蘭陽區,以及基隆一帶。自1919年起,在他的領導下,北部教會也積極響應由加拿大母會所引介的「前進運動」(Forward Movement),並推展大規模的佈道事工,成績卓然可觀。

劉忠堅出生於蘇格蘭西北方赫布里底群島的小島琉圍(Isle of Lewis),在一個具有深厚清教徒傳統的家庭長大。在蘇格蘭完成高中學業後,他前往加拿大中西部的曼尼托巴學院(Manitoba College)讀書,後來還到英國劍橋大學的西敏寺學院研讀神學,最後又回到曼尼托巴封牧並開拓教會,因此帶有加拿大西部草原的拓荒者特質,也懷抱著強烈的合一思想。隨後新婚的劉忠堅夫婦也決意投入海外宣教,並於1907年11月來到台灣。在來台的加拿大宣教師中,他的信仰偏向保守,帶著強烈的靈性特質,經常主張台灣的傳道人需要強化靈性操練,因此也曾經和神學思維較為開放的約美但(Milton Jack)發生爭執,直到後者於1917年轉往韓國京城(今漢城)擔任朝鮮基督教學院的教授為止。

自從約美但離開台灣後,劉忠堅就擔負起神學教育的重任,除了1921-1923年間因例假返國由吳威廉接任外,他於1917-1926年間兩度擔任台北神學校的校長。值得注意的是,自從台灣大會於第三屆會議(1914)中決議「台灣應只有一所神學校」且建議南北神的學生「暫時兩年受業於北部,兩年受業於南部」,又於第四屆會議(1915)中票決台北為聯合神學校的校址以來,他對南北神學校的聯合問題特別關心,更於1925年4月停辦台北神學校(以兩年為條件),並率領11名神學生前往台南神學校就讀,希望在兩年後能順利在台北成立「聯合神學校」。不料此事於1926年生變,台灣大會於4月舉行的第十三屆會議中議定變更「聯合神學校」之校址為台中。為此,北部教會在「聯合神學校」成立無望的前提下,於1927年6月自台南招回學生,並於該年10月在淡水龍井目舊「偕醫館」重新開學,由明有德(Hugh MacMillan, 1892-1970)出任復校後首任校長。面對南北神學校聯合事件的風波與重挫之後,劉忠堅似乎突然從歷史圖像中消失了。

在這段期間裡,對劉忠堅造成巨大影響的就是「加拿大教會聯合運動」。簡單地說,經過將近1/4世紀的協議過程,加拿大的衛理公會、公理會和佔2/3比例的長老教會於1925年聯合組成了「加拿大聯合教會」(United Church of Canada),而其他佔1/3比例的長老教會成員則因不屈從而延續原本的「加拿大長老教會」(Presbyterian Church in Canada),雙方對其法定地位和財產分配的要求與主張更引發了長時間的立法爭執,兩教會間的緊張與敵意也持續幾十年之久,北部宣教事工因而大受影響。原因是大多數在台宣教師都贊成且歸屬聯合教會,但在1926年6月北部教會這個加拿大宣教區卻被裁決歸屬加拿大長老教會,導致大多數宣教師於其後數年當中紛紛離開,包括劉忠堅在內。宣教師的大批離去,造成領導階層的獨裁及「集權化」,這也影響到北部教會後來的所謂「新人運動」。

在這過程中,原本劉忠堅已於1926年2月第30回的北部中會裡被選為中會議長,他也樂意接受。然而,在同年9月「北台灣將歸屬加拿大長老教會」的消息傳來後,他就沒有出席1927年2月15日的第31回北部中會,僅在議錄第六條記載著:「劉忠堅牧師辭長老中會議長、傳道局理事長職,並言明四月以後要長久在南部工作。」鄭連明明確指出,這是「加拿大教會聯合的風波影響到北部台灣教會的一頁正式記錄」。等到1927年4月間劉忠堅再度出現在台南神學校時,他已經成為加拿大聯合教會的宣教師,且準備於8月間接替巴克禮(Thomas Barclay, 1849-1935)擔任台南神學校代理校長。這樣戲劇化的過程實在令人難以想像。另一位加拿大宣教師蘇若蘭(James E. Sutherland, 1922-2001)就認為,劉忠堅是馬偕之後最出色的演講家和佈道家,他的「被迫南下」是北部教會最大的損失。

整體言之,從上面的簡要描述,相信各位讀者應該可以感受到本書作者劉忠堅是一位熱情、堅毅且願意毫無保留地付出的宣教師。事實上,本書出版於1923年,正是他即將被捲入巨大風暴之前,但我們在他的文字裡所讀到的,卻是真誠、溫暖與熱情,這都讓我們對這位宣教師充滿敬意,也能帶著感激之情閱讀本書。

最後,請容許我稍微說明一下本書的翻譯歷程,也算是為這本書的出版歷史留下紀錄。自從我於1994年從美國學成返國之後,每年都要教授「台灣教會史」的課程,當時就發現劉忠堅這本《美麗之島》還沒有漢文譯本,深覺可惜。後來,曾經一度邀請幾位英文能力不錯的學生進行集體翻譯,其中好幾位也交出了譯稿,但並不完整。經過幾度延宕,我就將這些譯稿交給林昌華牧師,請他協助校譯並完成其他部分。沒想到,他卻是選擇全部重譯。後來他出國讀書,之後也曾討論過出版的事,但總覺得仍未妥當。一直到兩年前謝大立牧師代表溫哥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向我提起想要翻譯並出版本書時,我們才將這些過去的努力兜在一起。經過幾個月的校譯與審訂,總算「事已成了」,真的要感謝上帝的美好攝理!

==============

內容連載
第五章 ◆ 北福爾摩沙新時代教會
新時代宣教政策
教會面臨轉型

隨著肇建者馬偕的過世,教會面臨一個全新卻極為艱困的挑戰。

台灣本地的基督徒體認到「不會再有另一位作風像偕牧師一樣的宣教師被派來台灣了」;除此之外,他們現在也能夠比較自由的表達長時間壓抑內心的意見。

毫無疑問,這些想法,主要是受到南部教會成立中會建立完整教會體制的事實所影響。他們心想,大概不再需要其他西方的宣教師,只要在吳威廉牧師的協助之下,本地人的領袖可以直接承接教會的責任。很顯然的,他們還沒有完全體認到承擔教會責任的重要和嚴肅的意義。

這些問題後來都是由吳威廉牧師明智的判斷,堅定的態華德羅牧師來台此時的吳威廉牧師比其他時候更熱切期盼新同工的加入,因此急迫的請求母會立刻派遣宣教師來協助分擔教會的重擔。母會回應他的請求,任命一位女王大學的畢業生華德羅牧師(Rev. Thurlow Fraser)來台成為宣教師,並且在一九○二年秋天,偕同妻子來到台灣。

初來之時,華德羅牧師極為認真的學習語言,他那開放的態度和專注的舉止、活潑的精神,強烈的吸引本地人的注意—特別是傳道師和學生的目光。他很快就學會台灣本土語言,並了解本地教會的問題。在他服務期間,撰寫一篇具有重大意義的教會文獻,提交加拿大長老教會總會參考。

教會內部期盼更多的民主精神

之前在馬偕晚年時,嚴清華牧師是他唯一的顧問,陳火這位敬虔的新店教會牧師已經在數年前別世,嚴清華是唯一能夠協助推動宣教工作執行層面的人選。

毫無疑問的,為了讓教會工作順利的推展,嚴清華牧師獲得更多的權力。然而這些權力長期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引起其他人的不滿,而宣教師們也體認到這個難題,因而採取行動,回應這個年輕教會對民主精神的需求。

(未完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