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之島
北部教會宣教禧年回顧與前瞻(中英雙語版)
作者│劉忠堅(Duncan MacLeod)
譯者│林昌華
出版│主流出版社
1989年,筆者仍是台灣神學院神學生時,曾協助整理已故校長、牧師孫雅各(James Dickson,1900~1967年)宿舍中清出的舊文獻和史料,可算是與台灣教會史料邂逅的開始。
當時所見的文獻及史料內容相當豐富,除了從1919到1945年間台北神學校(今台神)與台北州廳或台灣總督府往來的公文書信,還有一批宣教師撰寫的台灣教會史英文資料。在那個台灣史還被當成政治禁忌的年代,這些資料真可說讓筆者開了眼界。
這批英文資料大部分是1970年代成文出版社複印的書冊,但也有少量原始版本,當中筆者印象較深刻的是劉忠堅(Duncan MacLeod)牧師的《美麗之島:北部教會宣教禧年回顧與前瞻》(The Island Beautiful)以及馬偕牧師的《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From Far Formosa)這兩本書。筆者當時的英文閱讀能力有限,只知道這兩本書大概是北部台灣教會相關的歷史著作。暗自期許自己有一天能夠詳細閱讀甚至研究、翻譯這些英文資料,讓無法閱讀英文的台灣歷史研究者也能參考。
翻譯歷史文獻
15年後,這個願望實現了。筆者2004年受邀參與國立編譯館的出版計畫,成為「青少年台灣文庫歷史讀本」的作者之一。筆者根據《馬偕日記》手稿和書信的原始資料,加上翻譯《福爾摩沙紀事》的內容,編寫成《來自遙遠的福爾摩沙》一書,於2006年出版。
此外,筆者也開始翻譯《美麗之島》,並繼續精進荷蘭文的閱讀及翻譯能力。因為2005年筆者翻譯的《黃金時代:一個荷蘭船長的亞洲冒險》(Golden Age: Bontekoe in Asia)出版,是曾經駐足台灣的荷蘭船長相當具文學意味的回憶錄。接著又著手翻譯1675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駐台末代長官揆一撰寫的《被貽誤的台灣》(’t Verwaerloosde Formosa)。所以那個時候筆者一下子英文、一下子荷蘭文翻譯和撰寫,現今回想覺得企圖心實在驚人。
後來,兩本英文著作翻譯完成,荷蘭文著作翻譯到最後一章時,筆者負笈前往美國密西根的威士登神學院(Western Theological Seminary)求學,因還沒有找到適合的出版社,於是中止《被貽誤的台灣》的翻譯,直到現在還沒有完成。倒是《美麗之島》翻譯完成十數年後有機會出版,讓筆者感慨頗深。
將來如何?
佈道、教會事務與教育
《美麗之島》的孿生姊妹是《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Pak-po Tai-oan Tiu-lo Kau-hoe e Lek-su),兩本書都是為了記念北部教會設立50週年而寫,只是前者為加拿大教士會(Canadian Mission Council,又稱淡水教士會)的觀點,後者為台灣基督徒的觀點,因此各有不同關注焦點。
就《美麗之島》而言,如何與日本政府合作來促進長老教會在北台灣的發展,是寫作的基本出發點。當然,作為一位加拿大宣教師,劉忠堅牧師能夠以西方人的角度更清楚而詳細地敘述馬偕牧師及之後來台服事宣教師的工作,是本地人撰寫的歷史紀錄無法企及之處。
另一方面,撰寫本書之時,劉忠堅牧師已在台服事超過15年,因此對20世紀初期的北部教會一定有相當程度的理解,甚至可能利用他的宣教專業協助各地教會發展,如金山的金包里教會及苗栗三義、台中大甲等地區教會。因為他親身參與北部教會擴展,撰寫本書自然有臨場感,也具說服力。
說到這裡,不能不簡短介紹劉忠堅牧師,這位因大環境變遷而先後有機會參與北部和南部教會發展的神學教育家。
劉忠堅牧師是加拿大長老教會派駐台灣的宣教師,1907年開始在台服事。他1872年6月2日誕生於蘇格蘭,1957年過世於加拿大。根據吳清鎰牧師在《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九十週年史》的介紹,劉忠堅在台灣的服事可分為三個面向,即佈道、教會事務與神學教育。
在佈道方面,由於劉忠堅牧師的台語講得非常好,且頗有辯才,是不可多得的佈道人才。所以除了受邀前往北部各地教會佈道,他更成立「北部教會佈道團」,經常巡迴各地佈道。該團團員有劉天來、楊彰、石安慎、呂芳全和郭先琴等人。
在教會事務方面,劉忠堅牧師曾經擔任北部教會傳道局局長。傳道局掌管的業務,基本上可分成兩個部分,即傳道師的聘請、派遣,以及教會紛爭的處理。根據教會實際運作的情形,傳道局可說位居北部教會內部運作的要津,是可以深入了解北部教會的重要職務。
在神學教育方面,劉忠堅牧師曾擔任台北神學校和台南神學校(今台南神學院)校長。他之所以能以加拿大長老教會宣教師身分擔任台南神學校校長,牽涉到加拿大教會1927年的巨大變革。當年加拿大教會進行聯合運動,所有教會都加入「聯合教會」(Union Church),只有長老教會拒絕。贊成和參與聯合運動的劉忠堅牧師當時正帶著台北神學校學生前往台南神學校上課,因此失去長老教會宣教師的身分,於是留在台南成為校長。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在台西方人全部被逐離,劉忠堅牧師與台灣的淵源才告終。
將來如何?
如前所言,《美麗之島》是記念北部教會設教50週年之作,但是對劉忠堅牧師來說,本書撰寫目的不僅止於複述歷史,更在於利用過去50年的經驗與成果作為將來發展台灣教會的參考。換句話說,重點在於長老教會如何了解快速轉變的台灣社會並恰當地回應。
基本上,《美麗之島》可以分成三個主題。首先是對台灣地理與歷史的一般性介紹,這是17世紀以來西方人撰寫台灣歷史文獻的慣常性做法,顯見儘管偶爾有著作提及台灣,這個地方對西方社會來講仍是陌生的所在。再來,本書介紹了北部教會創立者馬偕牧師的生平、加拿大教士會的發展,以及北部教會在台灣北端地區、苗栗三義及台中大甲地區設立教會的故事。最後,在第二個主題的基礎之上,作者對將來如何提出了探問,作為整本書的結語。
從《美麗之島》的結構和作者的意圖來看,歷史的回顧只是作為未來發展的註腳,作者的目光是望向未來的。因此,若純粹以歷史角度閱讀本書,就不能掌握本書的旨趣。然而,作者在最後一章分析的問題,對現在的教會來講依舊是艱巨的挑戰,21世紀的教會與基督徒是否有決心和能力解決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