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年代太久遠,沒保留多少在香港吃的台式料理照片,所以用台灣的食物照來頂替一下好了。)
繼上次寫過一篇「在台灣吃過的港式料理」獲得很多共鳴後,是時候也分享一下在香港吃過的台式料理了。
1. 炸雞排
以往還沒搬來台灣居住、沒錢去旅行,卻又很想念台式料理時,我們都喜歡到街邊買一塊台式炸雞排解解饞。原因無他,只因為物離鄉貴,在香港吃到的所有台式料理都貴到不行,雞排已經算是當中最廉價的美食了。
也很幸運的,個人認為炸雞排是香港的台式料理中烹調得最神似、最好吃的。薄脆可口的外皮配上鮮嫩多汁的雞肉,再撒上胡椒粉調味,真的跟台灣夜市中大排長龍的雞排滋味一樣,讓人忍不住嗑完一口又一口,如果是在寒冬街頭中品嚐更是一絕。
唯一可惜的,就是一直找不到我在台灣最愛吃的炸雞屁股吧。
2. 滷肉飯
說到滷肉飯,就不得不提到剛搬來台灣最讓我震驚的事之一,就是餐廳內可以任吃滷肉飯了。
在香港,能吃滷肉飯的地方不多。即使有,上桌時也都只有小小一份,滷肉跟飯的比例大概是 3:7,根本不能用那少得可憐的滷肉配完整碗白飯。而且滷肉們幾乎都乾巴巴的,很少有台灣那種晶瑩剔透的半肥瘦滷肉,吃著總覺得不夠過癮。
來到台灣後,卻發現很多牛排店、牛肉湯店等等,都附上滷肉飯任吃的自助吧,讓人只需要付一個正餐的價值就能滷肉飯吃到飽、吃到吐。在香港,別說是滷肉飯,我們連多點一些白飯、一顆冰塊甚至連一張衛生紙也都要多收你一點錢,大家都習慣了吃多少就要付多少。因此,即使是家煮派的我,剛搬來台灣時也常常為了自助吧外出吃飯,結果就這樣變胖了。
3. 小火鍋
印象中,在我搬離的那一年,香港仍然是不怎麼流行「小火鍋」這種用餐模式的。
香港人都習慣用 GAS 爐自己在家煮火鍋,或是到餐廳跟一大群朋友知己共吃一鍋大火鍋。像台灣那種一人小火鍋通常只有在快餐店才能吃到,但食材選擇非常少,而且都不能自己控制火力,很不方便。
這也很難怪,香港地少人多租金又貴,要是能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小火鍋,固定成本必定大大增加,也影響餐廳的翻桌率,這是在講求效率和時間的香港不被允許的事。
不過到了後期,這種小火鍋餐廳也漸漸的多了起來,只是除了貴到飛天外,質素還非常不穩定。曾有朋友吃過一間台式小火鍋店,火鍋上來時食材幾乎是全生的,但爐頭的火非常小,害朋友幾乎餓昏了還沒把雞肉煮熟,重點是湯底和食物都不好吃,讓她再也不敢吃小火鍋了。
看來,在生活節奏急促的香港,小火鍋這種用餐模式還是很難流行起來吧。
4. 珍珠奶茶
說來慚愧,搬來台灣後,我喝過的手搖杯大概十隻手指數得出來。不是因為它不好喝,單純因為個人不喜甜,而且光是吃台灣食物就已經變胖了,再喝飲料恐怕真的會超重。
但不得不說,台灣的手搖杯真的很厲害。除了最基本的飲料外,還會加上像是奶蓋、新鮮水果、粉圓、仙草、紅豆綠豆、爆爆珠、薏仁等等,很多看起來都已經不單純是飲料了,根本精美得像是甜品一樣,也難怪很多台灣朋友都習慣用一杯手搖飲代替一餐。
香港從很久前就有跟上台灣這股手搖飲風潮了,當年的價格和質素都還算合理,也吸引了很多學生族群光顧。那時還沒戒甜的我偶爾也會買杯珍珠奶茶來喝,能大口吃著粉圓真的好不過癮。只是,近年聽說香港的物價愈來愈高,一杯珍珠奶茶已經從 10 多港幣(約 50 台幣)漲到 30 多港幣(約 106 台幣),料多一點的還差不多要 40 多港幣(約 142 台幣),聽了讓人還沒喝飲料內心已經冷了一半。
不過,台式飲料一直都在香港很有市場,我猜這股風潮應該很難有完結的一天吧。
總括而言,我對香港的台式料理印象還算是不錯的,雖然口味跟台灣多少有出入,但整體質素並不算太差。
真要說香港的台式料理跟台灣差最遠的地方,大概就是價格吧。
原文出處 C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