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數百名在中國廣州居住的非洲裔居民,在沒有被確診新冠肺炎下,被趕出家門丶強制檢疫和沒收護照。美國稱,在廣州的非裔美國人也受到歧視,酒店不做非裔人士的生意。非洲聯盟及多個非洲國家發聲關注廣州非裔人士的處境,強烈譴責有人歧視和不人道對待當地非洲人。
中國外交部表示,實施抗疫措施時出現「一些情況和誤解」,中方高度重視,將「敦促相關方面改善工作機制和方法」,強調中國和非洲會相互支持丶攜手抗疫。
非裔人士流離失所
一些居住廣州的非裔人士向BBC表示,數以百計非裔居民和商人在廣州被歧視,分別被趕出家門和酒店。有些人則指在還未檢測是否確診便被強制隔離。
網上從4月初開始,便流傳了非裔居民在廣州流離失所丶以及警員制伏非裔人士的片段。
尼日利亞學生多班拿·維克托(Tobenna Victor)稱,當地人指控他們感染新冠病毒,「我們有交租金,但他們收了租金後把我們趕出去,有一晚我們要睡在街頭。」
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商人倫德·伊西多爾(Lunde Isidore)則表示,當局曾派人到他的家為他檢疫,本來說一日內有結果,但一日後依然沒有任何消息。
另一條引起非洲及中國網民關注的視頻中顯示,一名相信是尼日利亞駐廣州總領館的人員,與中國的執法人員發生口角,要求交還被沒收的多本護照。他說,尼日利亞護照屬於尼日利亞政府,沒有國家有權可以沒收,要求他們實行隔離政策時要一視同仁。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絡報道,廣州的華人和白人均沒有受到這種特殊待遇,而部分非裔人士被趕離住所,似乎是業主的決定,而並非政府的安排。
為何非裔居民突然成為目標呢?其中一個原因是近期中國把防疫焦點放在境外輸入個案,另一個原因是一些非裔人士違反抗疫令。
4月初,一名尼日利亞人確診後拒絶隔離,在廣州第八人民醫院打傷一名女護士。另外,4名尼日利亞籍人士從海外抵達廣州後確診,他們曾在越秀區礦泉街一間餐廳用膳,約200名密切接觸者需要隔離。
這些事件觸發當局加以為非裔人士做檢疫,亦可能令一些業主擔心非裔租客帶來傳播病毒風險。網上一度流傳「廣州黑人暴雷」(即引起大規模社區感染),可能「封村」,但廣州市公安局立即否認,稱有關信息是謠言,並已查處發佈信息的35歲男子。
中非關係蒙上陰影
美國大使館周六發出題為「非裔美國人在廣州被歧視」的安全警示,稱「當地警察下令酒吧及食肆停止招待貌似非裔的顧客」,又指當地官員要求與非洲人有聯繫的人強制檢疫和自我隔離,一些商店及酒店拒絶與非裔美國人做生意。
中國官方並沒有公開承認或否認有提出或執行美方所稱的措施。
非洲多國向中方表達關注。尼日利亞丶加納丶肯尼亞丶塞拉利昂丶塞內加爾丶非洲聯盟,先後就事件發聲明或傳召中國大使,關注廣州非裔人士權益,強烈譴責當地非裔人士受到騷擾丶侮辱和歧視。他們認同中國是有需要採取嚴厲防疫措施,但過程中不應該有歧視性質。
肯尼亞議員摩西·庫裏亞(Moses Kuria)呼籲在華的肯民亞國民返國。尼日利亞眾議長費米·格巴賈比亞米拉(Femi Gbajabimila)在社交網站刊登他與中國駐當地大使周平劍會面的視頻。格巴賈比亞米拉說,對事件感到悲痛,不能夠容忍有尼日利亞人在中國受到不當對待。他當場向周平劍展示有非裔人士與當地執法人員衝突的片段。周平劍表示會認真處理。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4月9日回應有關事宜,稱中國政府對所有外國在華人員一視同仁,反對任何針對特定人群的差異性做法,對歧視性言行是零容忍,而中國抗疫面臨的最緊迫任務就是防止境外輸入和境內反彈,需要外國在華人員的理解與配合,在實施措施時出現一些情況和誤解,中方是高度重視,將敦促相關方面改善工作機制和方法。
他表示,中國人民早前抗疫時,非洲國家和人民給予有力聲援和支持,中方銘記在心,現在中國政府和民間都在積極向非洲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中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會更加團結,展現了患難與共的兄弟情誼。
中國一直塑造自己是非洲國家及人民的朋友,在今次疫情爆發初期,非洲多國均曾經讚揚中國處理疫情的速度,不過民間與政府有強烈對比,在非洲部分地區出現排華現象,指責中國在疫情初期涉及隱瞞行為,導致疫情蔓延,把病毒帶到非洲。
目前非洲疫情雖然不及歐美等國嚴重,但專家警告一旦爆發,當地醫療系統難以負荷。中國已向非洲多國提供醫療隊伍及物資等支援,非洲各國政府普遍表示歡迎,但尼日利亞和加納民間有聲音對中國提供的物資質素存疑,政府要主動闢謠去肯定中國物資及藥物安全,尼日利亞有醫護協會反對中國派醫生到當地,稱當地本來已有很多失業醫生可以參與救治工作,不應該讓中國醫生取代他們的工作。
非洲各國正在擔心自己的經濟會受到疫情打擊,希望中國能夠加以幫助。加納官員呼籲中國減輕非洲國家的債務負擔,南非礦業論壇主席布萊斯·拉姆巴(Blessings Ramoba)則表示,非洲國家的經濟受到重創,促請中國政府取消他們的債務。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應指,中方高度重視低收入國家面臨的挑戰,願通過雙邊渠道和有關國家保持溝通,幫助低收入國家妥善應對債務風險問題,而對於個別國家的要求,則會通過外交溝通協商。
原文出處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