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BOOK

譚光磊 : 幸福來得太突然 2025台北書展紀行 20250207


怎麼也想不到,這次書展最感動的時刻,發生在誠品和書林的攤位。

兩家書店都主打英文書,而且不約而同準備了一個「台灣專區」,除了陳列台灣文學的中英版本,還有台裔作家作品的中譯本、以及外國作家寫台灣的英文書。當然有《複眼人》、《鬼地方》和《臺灣漫遊錄》,也有《綠島》和《山與林的深處》。看到《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和《巨流河》並列,邱妙津和三毛肩並肩,心中更是五味雜陳:她們生前沒能看到作品被譯成外文。

那兩個陳列平台,很像一份台灣文學外譯的成果發表會、或者是一份成績單。平時埋頭苦幹,一年賣出幾本英文版,雖然欣喜但總覺得不夠,看到這麼一擺才驚覺:「已經這麼多了啊?」

書展外賓和國際買家團的交流,則是另一番風景。

邀請外國出版人來參訪,當然希望他們多買幾本台灣書的版權,那是「台灣–>外國」的縱向連結。但是我很早就發現這類 fellowship 活動外賓之間的「橫向連結」同樣(甚至更)難能可貴。這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出版人,因緣際會在台灣相聚,建立起革命情感和共同記憶,可能會擦出許多美好的火花:也許法國人在台灣聽泰國人介紹一本韓文書,後來輾轉介紹給烏克蘭朋友買下版權,那是多麼不可思議的緣分,也正是 fellowship 最難以用數字量化的魔法。

文策院從去年起主辦的買家團,應該是目前全球規模數一數二、且有參訪和導覽的 fellowship。有些國家的人數更多,但只是出錢把人飛過去開會,無法深入參訪和介紹當地書市。注重參訪環節的法蘭克福、多倫多、雪梨等 fellowship,人數則是在 10-15 左右。

這麼一大群國際出版人,遇上書展主題國、自費來參展的各國外賓,那個化學反應就更驚人了,而那也是我多年來心中最理想的台北書展樣貌:世界各地的出版人來這裡,不只是賣版權給台灣、或者買台灣書的版權。

泰國出版人很驚訝地跟我說:「原來這麼多日本出版社來,那以後我來找她們就方便了。」因為她專門做日文童書。韓國代理來台,除了跟台灣出版社介紹韓文書,還可以跟日本出版社談生意(他們也引進日文書到韓國),跟買家團的歐美編輯開會談「韓書外推」。

要營造那個「大家都來,所以大家都在」的環境,需要多少天時地利人和,多少年的耕耘和努力,過去我只敢偷偷作夢,想不到今年圓夢了。

幸福來得太突然,那畫面太美我幾乎不敢看。從今以後,我還想要繼續幸福下去。

原文出處 譚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