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乍看之下,似乎只是單純有關於一個男人被開發與誘引出內在情慾的故事…。但是,費德烈的鄰居-同性戀藝術家雨果爬上父親病床上的那個動作,及他女兒最後現身10分鐘的戲,讓本劇一下子變成是交錯複雜的多重設定,而導演想說的一切,似乎也跟著立體而不再簡單了…。
普羅旺斯,一方面美得讓人陶醉,一方面又似乎讓進入它勢力範圍的人們,跟著飛揚而誠實了起來。雨果從一開始即不遮掩避諱自己同志的身份與身體。我們還在奇怪小小的男孩跟一群孩子在怪聲怪叫什麼?就看到一個赤條精壯的軀體滑過那碧藍晶透的水波…。爾後,第一次的聚餐,覬覦打工女學生成熟身體的親戚,一陣黃的色狼搶白,也直接被雨果以同志身份立刻拉回冰點。當然,我們後來知道今天他的坦然,是付出一場家庭革命的代價。
而雨果對於費德烈的啟發,與其說受他影響,不如說他自己透過窺視,進一步慢慢的靠近自己內在那塊未被探知的神秘領域。是以我們看到他多次來邀請雨果,站在門前如孩童般愉悅的眼神、表情,而雨果賞給他一個他未曾看男人的角度:一尊最成熟健美宛同天使般的俊美男體在通透的天花板上展示。奇妙的是他越靠近雨果,對於太太費德莉在性上面的需求就更大,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思索,這應該已經超過普羅旺斯的POWER了。
並且一如導演所說:費德烈、雨果在一起表現的陰柔,與太太費德莉在一起時的陽剛。如果沒有點出我相信一般觀眾可能也不易察覺,導演身為女性觀察之敏銳、細膩。導演(莎寶布里曼)還拍了很多次相同場景的不同角度來呈現雨果、費德烈及太太之間關係的消長,那場決定了一切的秉“燭”夜談,在戲裡平均分配的大量出現,其目的已昭然若揭。還有她對小小觀景窗的運用與興趣,也讓作品有一種超現實的意味。如:倆家人之間有棟小房子,裡面有四位彈著協奏曲的樂者、做著科學觀察實驗的顯微鏡頭緊接著俯視著云云眾生與大地。
我尤其愛導演對於一些場景的銜接,讓我們猶如看了一場既前衛又古老的實驗舞台劇,裡面阿嬤、親戚、阿姨、叔伯、弟弟、妹妹…,每一個人都有發言權、每一個人也在訴說著他生命的剪影、點滴。電影裡幾處意像的使用,也如畫龍點睛般的閃亮:太太心中猶有一座爬不上去的山頭,讓我立刻連想到柏格曼《第七封印》的死神降臨,那有名的探戈男女雙人舞如果由兩位男性表演又會是何風景呢?最迷離的當然是雨果大玩字根字謎的作品,當出現一段以血寫出的文字印在牆頭是多麼令人震撼啊!
費德烈忍不住對雨果的好奇帶來的改變,會到達什麼程度,導演沒有給我們任何答案。一如道德在戲裡辯證的複雜性,這也不是她要探討的,我倒是覺得導演一開始的空鏡一直到最後的風、空氣、陽光、飄蕩的簾幕、小提琴曲終的輕輕一撥,都留給觀眾最大呼吸的空間。
我非常喜愛這部作品,也熱情推薦給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