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孫介珩 : 為什麼要試試在電影院裡聽海湧?

為什麼要試試在電影院裡聽海湧?
因為螢幕夠大。
你會看到在那個時代底下,被戰爭捲入其中的人們,可能是阿遠,可能是威廉檢察官,可能是領事夫人,也可能是田中指揮官,他們每一張堅強求生的臉上,最細微也最深沉的難過、開心、同情、無助、憤怒與寂寞。


因為我們真的去到婆羅洲拍下了畫面、錄下了聲音。

你會彷彿置身在那個赤道上的濕熱島嶼,你坐在戲院,坐在黑暗裡,就像德仔一個人站在陌生的闊葉林裡,下過雨的濕氣還沒散去,盤根錯節的樹在你四周,偶爾有一些你叫不出名字的野生動物飛掠而過,然後你會聽到各種只有在婆羅洲才會出現的聲音由遠而近朝你慢慢接近,四面八方包圍著你,你分不清楚是野獸還是溪水,是雨滴還是敵人的腳步。

因為劇組裡面多的是比我更龜毛、更細心的人。

你會不知不覺被片中許多不起眼的時代細節,帶進這個故事裡。不管是阿輝那身越來越破舊的戎裝、戎裝上的毛球、毛球上的塵土,還是在羅領事和田中指揮官之間,那盤用英國人留下的瓷器裝盛、冒著熱氣的紅酒燉牛肉,還是那張櫻子寫下承諾卻被海水浸濕的信紙,散落的牛奶糖、歐文衝鋒槍和南部十四年式,信號微弱的電報機和失去光澤的天秤,還有找不到家的螻蟻和大象的眼淚。

因為配樂是交響樂。

你會聽到一個來自臺灣,編制完整的交響樂團,豎琴、長號、中提琴、定音鼓,伴隨著敵軍轟炸機的低沈轟鳴,伴隨著西子灣一層又一層的海浪,伴隨著打在臉上熱辣的巴掌,伴隨著巨大水泥輪的碾壓,伴隨著海蝕洞的笑聲,伴隨著故事裡的每一個惡意與善意,每一個音符,清清楚楚。

因為故事要結束了,纏繞的結要解開了。

無論是新海三兄弟,是我還是編劇,攝影指導還是藝術指導,造型師還是剪接師,聲音設計還是作曲家,調光師還是特效師,乃至於製作人和投資人,以及每一位工作人員,沒有一個人在加入的時候,會想到《聽海湧》最後會用五集連播的方式在戲院裡畫下首播的句點,但即使如此,四年來,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工作人員,都是拿了超過一百分的努力和創意投入其中。那些過去看似徒勞的、看似費勁的、看似斤斤計較的,如今都成了大家會想坐在戲院裡,陪著這個故事和這些角色們一起步向結局的原因。那天播畢,我們應該也終於能一起聊聊了吧。

邀請你,成為公視之友,8/31在戲院與我們一起迎接聽海湧大結局。

《聽海湧》五集馬拉松觀影電影院限定場 活動頁面
https://friends.pts.org.tw/pro_detail.php?id=505

原文出處 孫介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