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趙恩潔:看【沙丘 DUNE】必備的8個伊斯蘭用語 與 小說家之世界觀設定

含阿拉伯語、柏柏爾語、波斯語、土耳其語。

1. Lisan-al-Ghaib. 阿語改編。「神奇聖域之聲」。
這是香料沙漠星球Arrakis人第一次看到年少的男主角保羅,就喊他的稱呼。2021年電影第一部的中文直接音譯為「理沙阿里蓋博」,其實意思是「聖言使者」或「神奇聖域之聲」。Lisan是「口語」,al是「名詞前綴」,Ghaib是超越人類所能想像的神奇與神蹟。

2. Bene Gesserit. 阿語改編。
因此秘密姐妹會其實是「半島之子」之意,發音靠近bin Jazirah。

3. Padishah. 波斯語通其他語。
電影第一部直接翻成「皇帝」。其實整個波斯、鄂圖曼以及印度蒙兀兒帝國的君主都曾自稱 Padishah,比較有「偉大帝王」的語境,是多民族、多文化的跨境皇帝。

4. Shai-Hulud,阿語。
Shai是「某物」,Hulud則是衍生字Khulud,不朽、永生或immortality的意思。所以每次「自由人」佛萊曼人在召喚沙蟲時,其實也是在喊「不朽之生物啊」!

5. Jihad,阿語通其他語,「聖戰」。
不過,聖戰最核心的意涵其實不是大家最常想像的那樣,以為是軍事的。確實,13世紀穆斯林大學者Ibn Taymiyyah使用「聖戰」詞彙來稱呼對抗蒙古大軍入侵,而17世紀的亞齊伊斯蘭王國也同樣使用「聖戰」來呼籲抵抗葡萄牙人入侵。在這情境中,聖戰是「抵抗壓迫自身的外敵」。然而,Jihad更核心的,是遵循聖道、自我控制、透過心靈的自我修行來克服慾望的征戰。其實有點像星際大戰裡面的「原力修行」。

6. Fremen,柏柏爾語系。
看似大沙漠星球的「自由人」,相對於那些野心勃勃想奪取香料的外星球人,其實,Fremen的造型⋯⋯實在有太多就是整個直接偷渡各種北非柏柏爾族群的造型啊!柏柏爾族群其實是法國殖民者給的稱呼,其內部的族群相當複雜,也與阿拉伯人互相影響已久。在好幾個族群裡,他們都自稱Amazigh,也就是「自由的人」(對,就像賽德克巴萊是「真正的人」那樣)。柏柏爾裡頭父系的卡拜耳人的相近詞語比較接近「追求自由者」,而母系的圖阿雷格人類似這個詞的意思則是「高貴者」。

7. Sardaukar,波斯語改編。
Sardar是指揮官之意。顯然電影裡面某位大家很喜愛的人物狠狠地怒喊「來吧!Sardaukar!我要把你XXXX!」。就是那種想像敵人是某種裝備齊全的異族,哎。

8. Baraka,阿語通其他語。
印尼街道上到處都是店名以Baroka命名的字樣,就是神賜予的恩典之意,但意義不只是如此。在俗民伊斯蘭的語境中,不論是阿拉伯或是島嶼東南亞,Barokah也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就是一個人如果很虔誠,就會感動天地、土壤也會長出竹筍(咦)那般地擁有神奇的力量(所以不要說亂笑她人的世界觀「很扯」,因為沒有什麼可以比《二十四孝》更扯的,講真的)。

小說家之世界觀設定
1965年Frank Herbert創作「沙丘」的那個年代,中東地區正值泛阿拉伯主義、各種左翼社會主義與右翼國族主義等種種意識形態撕裂,而政治化的伊斯蘭一直相當邊緣,這與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後,有著非常不同的光景。

那個年代,世界對於「聖戰」的感知不同於今日,英語世界對於伊斯蘭世界除了舊有的「阿拉伯人」、「頭巾佬」刻板印象之外,仍然足夠陌生。或許是因為如此,Herbert盡情地使用各種伊斯蘭的元素,構築了整個沙丘世界的主軸。整個沙丘世界的靈感來自於宛如魔幻香料的石油,貫穿阿拉伯及瑪格里布。

我第一次讀英文原著小說系列時,就被裡頭許多的阿文詞彙吸引,因為它們是如此耳熟能詳,在我長期研究的印尼——馬來世界也流通。

印象最深的第一名,是Lisan-al-Ghaib。這個詞一出現,整部小說就定調了。

當年第一部都還沒讀完時,我已猜到作者使用了14世紀阿拉伯史學家Ibn Khaldun的循環史觀理論。果然,Kitab al-Ibar,「自由人」的沙漠求生手冊,正是來自於Ibn Khaldun之手。

原文出處 趙恩潔

趙恩潔
現職 Current Position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專任教授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t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經歷 Past Positions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專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t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t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亞洲太平洋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博士後研究人員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Center for Asia-Pacific Area Studies, Academia Sinica

學歷 Education
2013文化人類學博士,波士頓大學Ph.D. in Anthropology, Boston University
2006人類學學士,國立台灣大學 B.A. in Anthrop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研究專長 Areas of Specialization
文化人類學、宗教人類學、性別研究、東南亞研究、科技與社會研究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thropology of Religion, Gender Studies,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STS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