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龔萬祥:2023台北電影節論壇 賴逸芳+李亞梅 亞洲電影產業概況

亞洲電影產業概況
主持 李亞梅 台北電影節總監
講者 賴逸芳 台灣經濟研究院文創產業組組長


文化部官網有每年文化產業相關調查研究報告pdf可以下載研究,是開放資源,歡迎大家自行下載使用。(文策院官網)

(現場相關資料可以拍照自己看,但不能外傳,因為是研究院花錢買的)

賴 一直在思考,怎樣的主題才能對大家在製作,行銷上有幫助,因此挑了幾個亞洲國家的現況來分享,這次的報告會著重在疫情前後的差別,先從亞太主要國家GDP開始分享,並提出了人口規模與成長率作為輔助說明,(很合理,人口規模就是最直接的觀眾數),因為疫情,各國經濟都大幅下降,恢復速度不一,因應各國國情不同產生了不一樣的結果。(亞太各國最高的是新加坡)

(GDP就是人口購買力的指標)
(中國 香港 印度 印尼 馬來西亞 菲律賓 新加坡 泰國 南韓 日本 台灣)

分析了2022行動網路與固網的滲透率,預測了2027亞太各國網路滲透率的成長,(這應該跟串流OTT有很大的關聯),而未來五年亞太地區的娛樂媒體成長率,會是全球最高的區域,(相較成熟的北美地區,正要茁壯的拉美地區,亞太確實是最有基礎起飛)。

PWC預估全球票房要2025年才會高於疫情前,而串流的成長即將趨緩,(這是2023 6/19才出爐的最新報告),主要市場仍未回復,大片保守觀望,主要觀察評估的地區仍是以北美市場為主,對於超高預算的發行仍是極度保守,因為回收率的評估,仍是難以恢復信心。

(捍衛戰士是救市大作)
(PWC 全球媒體中心globel entertainment& media outlook)

預估在2025中國大陸將超過北美票房,好萊塢雖仍主導全球票房,但在部份市場如中國和印度(寶萊塢)面臨高度本土競爭,預計到2027年觀影人次仍無法回到疫情前,串流媒體與傳統電影發行商平衡持續變化。

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二三線城市,銀幕數持續成長,印度的觀影人次為全球最大市場,但是因為票價低,1.07美金,總體票房市場仍不高,發展強勁,而OTT市場仍持續成長,但越趨緩和,(參考數值有avod svod tvod),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區域(因為有人口紅利),如印度,印尼,avod將有更高成長速度。

(接著是一堆數據圖表分析亞太OTT市場規模,成長率等)

人口紅利帶來外商投資,因此需要大量廣告,也將帶起媒體業的興起與需求,(應該就類似台灣經濟奇蹟時期的發展)

(大量分析電影票房與OTT規模與成長率圖表和數據)

(分析疫情後電影票房如何回到疫情前,自2019的相對票房變化)

四大業者,Viu ,Netflix, Disney ,prime video,佔東南亞五國80%以上用戶,接下來分析印尼電影市場變化。

印尼電影市場

2021年製作了106部電影,35部在電影院上映,71部只在網路上映,2022製作126部電影,有87部在電影院上映,39部只在網路上映,2022年有14部超過百萬觀影人次,印尼國產電影觀影人次為5497萬,舞者村社區服務計畫為2022票房第一,打破印尼電影票房紀錄,吸引了923萬人次觀眾,僅次於復仇者聯盟。

印尼電影市占率為61%,已經超過進口電影,很喜歡恐怖片,票房排名前15大,有9部是恐怖片,印尼電影主要三種類型,劇情,喜劇,恐怖片,政府開放國外100%投資電影,網路放映平台以klikfilm最為積極。

(印尼電影很了不起呢)
(台灣恐怖片,撇除裸露與宗教禁忌可以賣去印尼?)

馬來西亞電影市場

2020年因為疫情,電影製作與觀影人次均創歷史新低,馬來西亞與印尼有共同伊斯蘭文化,兩國電影發展日趨緊密,合製與放映越來越多,《末基勞 :英雄崛起》是馬來西亞票房第一,也在印尼200多家電影院上映,接著兩國繼續合作續集。

馬來西亞觀眾最喜歡的類型是動作片,接著是恐怖和喜劇,因為串流平台逐漸產生混合類型的作品,例如喜劇加恐怖,動作加恐怖等。

馬來西亞是多民族國家,過去合拍電影多為華語電影,但現在與包括新加坡,印尼等鄰近東南亞國家有更多緊密合作,也因為信奉伊斯蘭教,因此在台才上有許多限制,例如LGBTQ等,自2013推出多項獎勵政策,鼓勵各國來馬來西亞製作電影。(國際電影合製朱鎮安老師有提到相關事情)

中國電影市場

整體製作與許可不斷縮減,因為廣電總局的限制,但每部電影製作成本持續增加,拍攝數量減少但製作規模不斷提升。

其他亞洲市場

越南在202206修正了電影法,為了滿足電影活動數位化轉型的要求,(台灣電影海外銷售有提到越南的特殊環境)

台灣電影海外票房表現

舉例為,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55.6,女鬼橋68.3,消失的情人節38.3,月老297.7,當男人戀愛時4121.1,叱吒風雲 (單位萬美元)

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想見你

而netflix表現最好的是咒,

疫後亞洲電影生態的改變

票房雖然回穩,但結構已然改變,電影上映平台改變,網路電影發展並行,國際串流平台的拓展,帶動東南亞本土電影製作提升,政策面政府開始投資補助,國際合作需求增溫。

(台灣的業界與人才要開始懂得如何進行國際合製)

分享告一段落 提問

Pwc是怎樣的公司?

會計出身,因為服務非常多大企業,有很多第一手的觀察,會一年跟他們買一次資料,一次十萬台幣左右,(很多金融專有名詞,略微當機聽不懂)

要調查各國本地票房是困難的,很多國家的統計資訊並不完整,因此很難拿到正確的數據,(台灣一直很難取得正確的票房數字,這其實帶來很多判斷上的困難)

文創組的調查投入多少人力與資源?

自2010年開始,在電影法之前,充滿困難,用了很多土法煉鋼的苦工去處理與調查,和其他部門的研究方法不同,收集了很多面向的資料,包括出版,電影,各面向都有,僅有10~12個人,人力不足,資料來源取得昂貴,過程很不容易,主要希望可以提供更宏觀的視野,從國際市場來看台灣,希望能給大家更不一樣的想法。

亞梅老師再度分享希望電影票房透明化的過程,當年充滿困難,戲院老闆紛紛抗議不想公開,後來是戲院每天傳真到電影中心,可是仍不精準,因為戲院自己報,準不準確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偷票房)

(票房透不透明除了影響數據,也影響製作公司分紅及失去了判斷之後的電影製作應該怎麼調整的大數據,在虛假的數據下工作,無法得到正確的後果,例如南部觀眾喜歡什麼類型,誰才是扛得起票房的明星,女性觀眾愛誰,哪個年齡層的觀眾喜歡什麼樣的電影等)

亞梅老師驚訝印尼電影市占率(61%)的相關問題

印尼做了什麼,從手上資料無法明確得知原因,賴逸芳個人在看資料時覺得數據有點怪,但從官方正式發出的資料裡是如此顯示,他也持保留態度,但政策面上是有鼓勵電影沒錯,只是不像馬來西亞這麼具體。

印尼有好多部破兩億的電影?

印尼票價相對低,觀影人次不一定可以直接反映票房,而印尼主要是集中在恐怖片,而這幾年好萊塢電影少,而國產電影滿足了國內觀眾的喜好,最紅的電影也是小說改編,已經有了文本跟觀眾的基礎,要產業化,有好的文本是很重要的一環。

台灣要怎麼跟東南亞國家合作?哪一個國家機會比較高?

之前做過市調,大家覺得最容易的是星馬,最看好的是馬來西亞跟越南,因為我們有非常多的外配與新住民,印尼也是充滿潛力的可能,catchplay便有在印尼落地發展,泰國也是恐怖片大國,有比較大的包容力,跟台灣也比較能互動。

觀眾提問

問亞梅老師老師,目前的創作是否太偏離產業,要更靠近類型才對?

電影是多元的,再度鼓勵大家來看國際新導演競賽,電影不完全是商業的,也有美學,藝術型的,要看自己是怎樣的創作者,每個人有每個人該拍的路,每個人有自己的類型,票房導演來拍藝術片他也不會拍,一個國家自己的市場太小,那就要想辦法結合國際資源來共同創作,本土市場不會成功,就要往合製,與他國合作來發展。

商業片的導演,就要想盡辦法讓他可以賣出去,找到產品的利基,掌握行銷跟通路,商業片的天花板在哪裡?片型是什麼,觀眾在哪裡,誰是你的觀眾,市場規模多大,通路在哪,怎麼包裝,要分清楚自己的產品,商業片是商業片,藝術片是藝術片,做法不同。

鼓勵大家不要扭曲自己想做電影的方向,作品路線從產到銷要想清楚。

賴 數據不是拍完才知道賣多少,在前期的規劃就可以看出你對市場的了解,投入的成本規劃,都需要非常完整的藍圖,而這些數據可以提供大家很完整的參考與評估,國內市場不足要開始考慮海外市場的可能,哪些國家會接受這樣的類型,數據可以提供對市場的想像跟認識。

亞梅 針對輔導金的回饋,與票房回收的評估,應該怎麼做才正確,台灣電影不可以都拿好萊塢的片來做對比,因為從成本就不一樣,提到文化部的行銷補助,關於文化部越做越好的部分,分享過去發行的案例,2007最遙遠的距離,拍得很好,但很文青,在想怎麼賣才好,當年對宣傳行銷還很不認識,如今文化部已經提供很多後援,大家都要繼續努力,不要放棄,不要太悲觀。

2022是台灣影史整體票房最差,只有咒異軍突起,為什麼會這樣?

去年的片類型太過於集中,(恐怖,動作),想見你雖然是去年上映但票房算到今年,去年是好不容易大片回復,觀眾想要進戲院享受商業大片,所以票房就很集中,如何吸引觀眾在疫情後走出家門,是大家要共同努力思考的。

(台灣人一年平均看兩部電影)

亞梅分享 伯樂老闆有說,鬼家人在劇本階段就會分享給身邊的人看,這樣之後呈現給觀眾看時就會更精準,應該更早接受觀眾回饋,台北電影節也努力在跟國際接軌,今年就有新加坡的影集創投,大家都可以更努力跟國際合製。

提到很疑惑的一點是,電影節的國片都賣得很好,但上映了以後就都不看,為什麼觀眾離開影展就不來看國片?提到台灣產業的腳步會有點慢,一發現影集可以就大量轉去拍影集,人力轉移,電影就變少,但目前就變得影集太多,供過於求,也同時造成了電影數量變少,影集賣不掉。

(平台發現台劇點閱率很低,因此賣不掉)

相關數據能對創作產生什麼幫助?

賴 不是要引導大家創作的方向,或是想辦法拍恐怖片賣給印尼,最主要是幫助大家了解市場的分佈與擴展,相關的資料其實也可以幫助影視內容的發展跟完整,今天分享主要是幫大家再度補上對於國際市場的觀察,可以提供給創意端不同的思考,理解哪裡有資源,可能性,進而產生相關的連結。

韓國就跟東南亞有很多深入的合作與投資。

亞梅 要尋找適合自己的類型,人在產業裡面必須要了解產業的狀況,你才有辦法在產業之中生存,再度舉咒跟恐怖片這個類型為例,創造了新的可能跟宇宙,要知道在你想做的類型裡,哪些是大家覺得新鮮的,有可能的,亮點是什麼,才有辦法競爭。

台灣的市場有點飽和,光影展就非常多不同類型,一年有20幾個,OTT分走不少觀眾,片商大量爆炸的引進各種電影,一年超過800多部,要知道台灣的現況,觀眾想要看什麼,北影的非常演員,就是希望有明星,可以帶來亮點,帶動銷售。

原文出處 龔萬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