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台灣向前行先從戒中國文化之毒開始

《女論語》是一部成書於唐朝的著作,作者是宋若莘女士與宋若昭女士,兩人是姊妹。這本書以東漢班昭所著的《女誡》為基礎(班昭也是女性),用更淺顯的話語,形塑女人「符合主流價值」的模樣,將刻板印象具體落實為固定模組。書以「論語」為名,以現代眼光來看可說是充滿一種惡趣味,顯示出作者宋氏姊妹的自負。書名明白昭示天下女子:應該先成為男人設定的好女人,而後成為一個人,婦女皆當有此價值觀,服從此規範。

《女論語》共十二個章節,第一章〈立身〉,開宗明義就要求婦女「凡為女子,先學立身,立身之法,惟務清貞。清則身潔,貞則身榮。」也就是說,婦女應將貞操視為生命最重要的一部分,守住貞操不遭玷汙,生命才算完整,「立身端正,方可為人」。請注意,這句話的意思等同於「立身不正,淪為非人」。在清貞=立身=全人這面大旗之下,被男人非禮輕薄的女人,一旦為人所知,會連當個人的資格也失去,這當然大大降低了婦女產生為自己討公道的勇氣。

《女論語》第七章〈事夫〉,光看章節名,我相信很多女臉友就準備握緊拳頭了。沒錯,內文的確駭人聽聞,請看作者要求人妻怎樣面對徹夜不歸的丈夫:「夫有言語,側耳詳聽,夫有惡事,勸諫諄諄。莫學愚婦,惹禍臨身。夫若外出,須記途程。黄昏未返,瞻望相尋,停燈溫飯,等候敲門,莫學懶婦,先自安身。」

老公在外面花天酒地,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回家,人妻還得把晚飯煮好,平心靜氣坐在家裡等候老公回來。看到這裡,女臉友一定很憤怒,別急著摔手機,這裡還有一個更讓妳們抓狂的事情。宋家姊妹一共五人,每一位都終身不嫁,單身到死。意思就是說,她們為已婚婦女設下的全部規矩,都供外銷之用,自己是不需要遵從的。

妳們大聲罵幹沒關係,我不會說妳們「穢言污語,觸突尊賢。奉勸女子,量後思前」(第十一章〈和柔〉)的。

在第八章〈訓男女〉,宋若昭闡述男女的待遇差異。「男人書堂,請延師傅。習學禮義,吟詩作賦,尊敬師儒,束脩酒脯」,「女處閨門,少令出戶。喚來便來,喚去便去。稍有不從,當加叱怒」。簡言之,讀書求學是男生的事,與女生無關,女生乖乖待在家裡學習家務,等候差遣,敢不聽話就給一頓粗飽。假如女生拒絕接受這種不公平待遇呢?「女不知禮,强梁言語。不識尊卑,不能針黹。辱及尊親,有沾父母,如此之人,養豬養鼠」有沒有看到?反抗這種禮教制度的女生,在父母眼中,等於養豬和老鼠。宋氏姊妹當然想過個性好強的女生,面對這種壓抑女性發展天賦的制度,可能不願意乖乖束手就擒,於是就抬出父母,將孝道轉化為武器,強逼婦女低頭認命。因為在中國文化之下,「不孝」直到現在都是道德大忌,做為輿論殺器,它千年以來都長保鋒銳,好用得很。

我把《女論語》快轉一下,進入最後一章,算是本書重中之重的〈守節〉。底下全文引用,讓大家看看不但外人檢討受害者,連受害者都在檢討自己的文化,是從什麼土壤裡長出來的。

「古來賢婦,九烈三貞。名標青史,傳到如今。後生宜學,勿曰難行。第一貞節。神鬼皆欽。有女在室,莫出閒庭。有客在戶,莫露聲音。不談私語,不聽淫音。黃昏來往,秉燭掌燈。暗中出入,非女之經。一行有失,百行無成。夫妻結髮,義重千金。若有不幸,中路先傾。三年重服。守志堅心。保持家業,整頓墳塋。殷勤訓子,存歿光榮。」

在性騷擾事件新聞底下,我們常看到有些人在檢討受害者,有人則會批評這種人,說「如果你(妳)的女兒遇到這種事,你(妳)會要女兒自我檢討嗎?」
我跟大家說,會!他(她)們同樣會斥責女兒「為什麼要給那個男的機會」、「我早就警告過妳裙子不要穿那麼短的」、「妳怎麼不當場就拒絕」,最後則是「不要講,這種事情傳出去,我們全家都沒辦法做人」。《女論語》已經警告婦女「一行有失,百行無成」,無一字一句譴責犯錯的男性,萬般有罪,責任全在女方。因此,只要吸食過量中國文化裡關於性別思想觀念的毒品,自然而然就會出現這種膝反射式的言語與行為,你痛批他們檢討受害者,他們依舊不會覺察自己是錯的。

當有人喊出要復興中國文化時,我常很好奇地想知道:你是想復興中國文化的哪個部分?

台灣人要向前走,請先從戒中國文化之毒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