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苦難癥結始於不義體制,國民黨動輒用刑法一○○條來對付人民,以所謂的叛亂罪加在追求民主自由的人士身上,黨外人士以行動衝撞威權體制,坐牢成為反抗者不可免的洗禮,這條民主路雖然艱辛,民主前輩不曾在壓迫之前退縮。從黨外到民進黨,有人追求功成名就,也有人為民主運動默默犧牲奉獻。黨外靠的是無私與團結,成功不必在我的精神,才能無懼對抗威權的國民黨。
黃信介主席曾說:「從事政治活動者,應有肚量、有勇氣、有智慧,一切為人民、為台灣,為後代子孫造福,為萬世開太平,建立幸福的基礎。」
1960年雷震與傅正籌組「中國民主黨」。傅正被判「感化教育」,坐牢六年三個月又十七天,這是傅正第一次參與組黨活動。傅正雖遭受雷震案連累,坐了六年三個月的牢,但其風骨傲岸不屈,對組黨事極為熱心。」
黨外第二次組政黨時,黃爾璇曾問傅正,如果真的要籌組下去,而面臨重大威脅,他是否敢簽名加入?傅正表示,這要看這個組織是不是值得犧牲了:「如果事先大家能妥善籌議,結合成凝固的團體,確有前仆後繼的精神,則雖吃苦也甘願的。」
最近我和薛化元教授編輯的《傅正與台灣民主運動》,即將在9月6日,在國立政治大學達賢圖書館舉辦新書發表會。
36年前,傅正教授在928圓山組黨時演講,就語重心長告誡黨外所有參選人:「黨外的基本目標是「追求民主」,而民主運動最主要的基礎是在「選舉」,所以黨外既然要追求民主,當然應該要儘量參與選舉,不過,話說回來,過去多少年來,黨外參與選舉,常常都是單打獨鬥。所以民主政治要發生力量,黨外要發生力量,應該組織化,應該要團結。
特別是在整個黨外後援會時代,我們看到很有秩序,這一個新的團結,好的開始,但是,因為名額有限,沒有被推薦的人,想要成為黨外的一分子,根據黨外的理想,沒有被推薦的人,這次最好不要出來競選,要槍口對外,不要槍口對內。
我想,只有團結,才有力量,只有團結,黨外才能真正對台灣民主帶來進步,只有團結,才能提昇黨外的形象,黨外也可以得到勝利。」
1986年7月3日,傅正籌組「組黨十人秘密小組」,傅正認為堅持民主憲政的理想必須突破黨禁,他積極串聯組黨人士,勇往直前,毫無退縮,民進黨能順利創黨,傅正絕對是一個關鍵核心角色。
民進黨圓山組黨後,傅正擔任建黨七人小組與建黨十八人工作小組成員;1987年起,在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擔任不支薪的「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協助民進黨發展黨務,他不求名利與地位。每次中常會開會,傅正教授一定最早到。
開會的人誰遲到、誰沒有來、誰說了什麼話,他都用筆記得一清二楚,所以在黨內也博得「太史公」的封號。
無私與團結,才是創黨精神,傅正的無私、無我、無畏精神,影響了這一輩的年輕人,鄭寶清更要看這本書,這可以給更多人參考什麼是黨外精神。
原文出處 邱萬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