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年因為公務經常到馬祖,多半跟博物館的運籌與規劃有關,通常行程來去匆匆,但接應的朋友,總是熱情安排,會議間的餐飲,鮮少重複。我吃過傳統口味的儷賓,而對面才開張一兩年的無菜單料理餐廳也曾吃過。因此,忙歸忙,淡菜沒少吃,老酒沒少喝。
不過,馬祖的食物也在改變,一、兩年來,先是討論八方雲集,然後是星巴克,這次去,每個人的口中,都在談剛開幕的85°c。在地朋友有感於傳統飲食文化滅失的危機,用自己的方法留下這些具有特色的滋味。
我喜歡馬祖的牡蠣與淡菜,個個肥美碩大,此類食材越是簡單料理越是美味,例如淡菜煮湯、烤牡蠣。或者,福州菜的重要特色之一—紅糟,紅糟鰻、紅糟肉,紅色糟粕的韻香讓食物好看好吃。
我喜歡馬祖的朋友,因此每次約訪縱有萬般雜事,但總能湊出一、兩日的空檔。我在馬祖跟認識的人見面,常是不期而遇,在街上、在市場、在餐廳,都能遇上。有時知道我何時要走,在我到機場時,還特別拿了點東西給我,有的則是知道我何時來,遠遠就讓我看到在碼頭上等待。聽說小島的冬天很冷,但我在馬祖的朋友都很熱情。
說起吃在馬祖,即使中食與晚餐有許多變化,但對於早餐,我只獨鍾獅子市場二樓的「阿妹的店」的鼎邊糊。阿妹的店可說是馬祖名店,每天清晨開店後,來客絡繹不絕,這阿妹總能從容應對不疾不徐,微笑常掛臉上。
阿妹的店只賣燕餃湯、米粉湯與鼎邊糊,有時還有魚丸湯。大約魚丸是最清楚的對照組,相對於臺灣常用的虱目魚、旗魚與鯊魚製成魚丸,馬祖的魚丸多用鰻魚、白帶或者黃魚為用料,口感明顯細膩許多。
我通常會吃上一碗鼎邊糊,然後貼心的友人會再點碗魚丸或者燕餃讓大家享用。阿妹的鼎邊糊很有特色,她先是用豬骨、冬瓜、木耳與蛤蜊或者海瓜子熬成的高湯。之後,阿妹將在來米漿繞上一圈在鐵鍋周圍,米漿略定型,將之摻入鍋內與高湯同煮,完成後再將木耳、冬瓜與海瓜子肉添入,當然更不缺少新鮮的時令海魚,通常是白帶魚,最後灑上細蔥上桌。
這碗鼎邊糊,匯聚所有食材的細膩滋味,加總的色白濃湯,成為豐饒之海的化身,魚貝鮮味盡入,美味十足。彌補了我始終未曾親近馬祖之海的遺憾。而這鼎邊糊的滋味,更如同始終熱情待我的,我的馬祖朋友們。
(20190714)
原文出處 謝仕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