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臺北市政府為拆遷大安公園觀音像所引起的社會事件。
1992年,臺北市政府開始興建大安公園,故拆遷公園內之各建築物,而於1985年即由大雄精舍所塑建之觀音立像(楊英風塑造)則獨獲存留。
此舉引起附近之基督教靈糧堂的不滿,而發起強烈抗議。此後,正反意見此起彼落。
1993年六月三日凌晨,有反對人士前往觀音像潑洒糞便及硫酸,此一現象更引起佛教徒與反對者的對立情勢。
1994年一月,臺北市政府應議會強力要求乃行文大雄精舍須在三月底前將觀音像遷離。
佛教界因此大規模起而反對,除在觀音像舉辦「觀音不要走」大會之外,並有昭慧、林正杰在觀音像前絕食靜坐,以示抗議。
由於佛教界之抗議及社會大眾的關懷,此一事件之結局為:
1.觀音像捐給臺北市政府。
2.大安公園內保留觀音像。
3.此一觀音像僅係大安公園內藝術品。佛教徒不得在像前行使焚香、膜拜等宗教儀式。
4.佛教界為觀音像所作之絕食、請願、演講活動全部停止。
===============
以下出自星雲日記
一九九四年,台北也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觀音不要走」事件。
這尊引發佛教徒挺身護教的七號公園(今大安森林公園)觀音聖像,大概兩尺多高,連基座總高近三百公分,是國際知名藝術家楊英風先生的雕塑作品。在一九八五年由大雄精舍創辦人邱慧君居士發起恭立,當時土地所有權人板橋林家的後代林宗賢先生,允諾無條件提供土地供奉。於是,觀音就在公園裡的一個角落,從此安座下來,與對面的大雄精舍相互輝映。周圍並有柳樹、綠地,成為台北市民一個可以圍繞、跑香散步休閒的好去處。
早在一九九二年,台北市政府徵收土地計畫闢建公園時,大雄精舍住持明光法師便代表民眾向市府陳情,希望能保留此一觀音聖像。經市長黃大洲的裁示,在八十二年九月發文給明光法師,明確指出︰「有關本案大安七號公園用地內的觀世音像乙尊,經查係名雕塑家楊英風教授作品,經本府深入研析結果,為維護藝術、文化氣息,在捐給本府維護管理原則下,准予保留……。」
這本來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大安公園附近的基督教靈糧堂,裡面的牧師看不習慣,便上書市政府,要求清除大安公園的觀音像。最初,市政府並沒有採取行動,但最後經不起靈糧堂的催促、抗爭,市政府便有意要把觀音像遷移到淡水關渡去。這時候,明光法師才真正著急起來,與昭慧法師,以及有「小霸王」之稱的立法委員林正杰,發起「觀音不要走」運動。
實際上,觀音像要遷移這件事,在市政府裡面已經有了腹案,這時候再發動「觀音不要走」,情勢並不是那麼有利。尤其佛教的護法並不多,因此明光法師、昭慧法師他們非常著急,三番兩次到台北道場求助於我,希望我能出面協助,尋求解決的辦法。
當時,我也感到為難,因為我和政界從未攀親敘舊,像這樣的事情,都要有人力才能處理,所謂「朝中無人莫做官」,你在當朝沒有力量,講話就不算數了。
經過多次的協調,甚至昭慧法師他們在觀音像周圍掛起布條,訴求「觀音不要走」,並且發動信徒到那裡日夜靜坐稱念觀音聖號,祈求觀音自己能發揮威力,從「觀音不要走」到「觀音不肯走」。到最後,看到政府無動於衷,靈糧堂也不肯讓步,演變成昭慧法師他們就地絕食抗議。
我為了此事,特地到靈糧堂找一位林牧師談判,希望取得雙方的和解。我表示,這尊觀音像已經供在那裡很久了,既不妨礙景觀,也不妨礙交通,又是享譽國際的藝術家楊英風的作品,讓他在公園裡,倍增公園美麗和平的氣氛。但是那時候,林牧師志在必勝,不肯讓步。他說,他們的信徒認為,公園是一個公共的地方,不可以讓某一個宗教有一己的宗教色彩。雙方僵持不下,但仍然沒有人出面處理。
不得已,我請台北市議員江碩平協助,由他邀約基督教周聯華牧師,一同和台北市黃大洲市長在市政府裡會議。那一天,黃市長因公務非常忙碌,一直到晚上七、八點鐘,協調會議才開始。
我開宗明義告訴市長,這件事情已經引起佛教信徒的氣憤,他們認為,市政府已應允在先,現在又要觀音離開大安公園,實在欺人太甚。明天他們將發動全省各地三百部遊覽車的人員,從南部北上,到台北來靜坐抗議,訴求「觀音不要走」。
黃市長一聽,嚇了一跳,他說:「這還得了,假如這三百部遊覽車上來台北,台北交通要癱瘓了。」確實,因為那時候,台北正在進行捷運地下化工程,又有市民大道的建設,可謂交通黑暗期。那時候的台北市,連一、二十部的遊覽車都沒地方停放,哪裡能再容納從外縣市來的這三百部遊覽車呢?
黃市長深知事關重要,反過來要求在座的佛光會秘書長慈容法師說:「你們的遊覽車萬萬不能上來,關於觀音像,我們再從長計議。」
就這樣,一場談判直到十二點多才結束,三方達成共識:觀音可以留下來。我們即刻趕到大安公園,把這個喜訊告訴在場靜坐的許多法師和居士們約百餘人。大家聽了歡喜雀躍,許多人流下感動的眼淚。而此時,已經是午夜兩點多鐘了。
後來,台北市政府正式發文,承認這尊觀音為藝術品,將永遠保留在大安公園裡。此事至此,終於獲得一個圓滿的解決。
其實,這件事情所以能獲得急轉直下的解決,主要的,要感謝昭慧法師以及佛光會的會員。那時候,在一九九一年成立的佛光會,到一九九四年,在全台灣已經成長為擁有四百多個分會,以及百萬名以上的會員團體。如果讓佛光會的這許多會員們都來參與「觀音不要走」,一定會造成社會群眾運動。所以,市政府後來再也沒有談起要讓這尊觀音離開,自然的,也就符合了大家的希望:從「觀音不要走」到「觀音不肯走」了。
這個事件,幾乎要引起宗教的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