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名為變態的神父:陳時中與三級警戒 20220506


#神父的鹽
.
陳時中是千萬不能下台的,老實說,現在沒有陳時中,確診數應該破十萬.
.
陳時中在二、三月的時候,清零政策仍然是成功的,若沒有那一片開放與共存之聲,檢疫天數也不至於縮短,以至於淪落到現在的局面.
.
陳時中在過去面對開放聲浪時,一直是扮演遏止的角色,他守得住疫情,卻關不住紅杏想要出牆的慾望,這一點,人們應該有自知之明,從資方到旅遊業,上至專家下到網路鄉民,無一不是高唱「與病毒共存」與「想出國爽遊」,對於代價與配套,則完全沒人討論,只一面倒幻想共存的美好.
.
媒體對於國外共存的代價,和實際情況,則一律禁聲,只報導了解封的自由,口罩脫下的愉快,還有黃金周旅遊的盛況,今天這個情況,是上下交相賊所造成的,陳時中守不住這股全國上下莫名的杏衝動.
.
在三月三日,旅遊業者盼望的357,3月開放商務,5月開放入境旅遊,7月開放出境旅遊,陳時中回答「病毒不會聽人的命令,接下來不見得會維持平穩,還是要看國內外疫情來決定,無法有明確的時程.」
.
對於旅遊界所謂「離觀光復甦又近一步」,期待儘快解封.國內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和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提議「三五七鬆綁」,這樣不理性的呼聲,陳時中淡淡回一句「聽見了」,他強調,不可操之過急,「大解封就會有大疫情,我們希望緩一緩,避免指數型成長,不然對社會衝擊太大.」他舉香港為例,「香港邊境管制嚴格,採取14+7方案,隔離期滿前必須採檢,當地境外移入個案不多,幾乎都是個位數 ,但本土疫情擴散後快速翻倍,昨天新增5萬多例,這段期間累計死亡人數近千,可謂怵目驚心.」
.
在舉手投足之間,我們可以知道,他阻擋了「5月開放入境旅遊」,這種鬼東西,對照今日的疫情,可以知道觀光旅遊業所說的,根本癡人說夢,而陳時中的預測,仍然是準確的.
.
今天的問題在於,人們不知道縮短檢疫天數後,就會產生這麼大震盪,和「心中想像的共存完全不一樣」,實際的情況,台灣目前還不是與病毒共存的狀態,仍然有邊境封堵,然而造成的災害,經濟損失,恐慌程度,醫療量能的負擔,對於未來的絕望,仍然不可比擬.
.
誠如當初共存派學者所說的「解封後每日確診數在三位數內,是可接受的範疇」,他某種程度象徵著當時人們的樂觀想像,今日確診上看三萬,可以解釋,這些預估完全不符合科學和感染醫學,只是一種盲目,既然不認為會發生這樣的災害,更遑論超前部署了,今天這個情況,我想「沒人有想到會如此」.
.
可能預想會有一些確診,但沒想到那麼多,可能知道有那麼多確診,卻不知道台灣的醫療量能和人民承受度,會是那麼的低,不符合預期.
.
陳時中在災害發生初時,一個指標性的動作是「三劑令」,健身房旅遊業要打三劑疫苗,此舉不只增加了疫苗覆蓋率,更限制了人流移動,神父曾經說過,這條人人都反對的「三劑令」,將會造成往後截然不同的結果,試想,如果人們聽信了那些藝人和網紅的抱怨,今天的局面會是什麼,恐怕不是昨日兩萬八,今日三萬,這樣的「緩增」,而是病例數成等比級數上升,難以預期的結果,光是這一點,陳時中就完全不應該下台.
.
我們看國民黨當初說什麼,「三劑令重創旅遊業 國民黨轟:指揮中心草率決策造成三輸」,他們反對三劑令,這個唯一明確能減災的措施,如果他們成功了,如今的台灣醫療量能,恐怕早已崩潰.
.
國民黨的監督方式,仍然重操舊業,「口罩圖利大廠,要開放口罩出口,放棄口罩管制,廢除口罩產線」,只不過,口罩換成快篩,不是嫌快篩貴,就是指控快篩圖利綠友友,不管真偽,這個方向對防疫一點用處也沒有,反而只會讓現況更加險峻,台北、新北,確診數仍然佔據全台一半以上,一個台北市議員,不去檢討柯文哲不開快篩站,不停止大型聚會活動,如布滿看護移工的台北開齋節,反而猛打快篩圖利,根本是搞錯方向,國民黨如果是玩真的,就應該質疑民進黨為何不趕快實施三級警戒,限制人流移動的措施,但是他們不做,他們的本意仍然是資方的,他們仍然在妄想與病毒共存.
.
民進黨政府犯的錯誤,就是對於三級警戒莫名的排斥,錯估了形勢,還在想著正常生活,當正常生活牴觸了積極防疫,在大海嘯時期,你應該偏重的是防疫,而不是選擇「繼續正常生活」,疫情大海嘯,演唱會照樣舉辦,活動照跑,選舉活動照樣繼續,全世界沒有人這樣幹.
.
「xx演場會群聚」,從北蔓延到南,老師傳給學生,確診了再來匡列跟疫調,發四萬封簡訊,說什麼快篩陰性才開始,演唱會天天清消,工作人員快篩都陰性,然後匡列九宮格,靠,結果是門口演唱會引導人員確診,當初如果下令停辦,哪來這麼多勞民傷財大確診?有那種明知前面有洞,會跌倒,繼續讓她走,讓一堆人跌跤,事後再來醫治骨折的防疫方式?為什麼不把洞填起來不就得了?不用五分鐘阿?幹嘛要搞個三天三夜?
.
光就這個群聚案來說好了,明明發現了確診足跡,然後發現有人確診,卻還繼續辦下去,當初如果叫停,任何一個時間點,到底可以少多少確診者?減少多少醫護壓力?急診室少多少人進去塞爆?
.
至今,邱國正面對教召停辦的說法,居然是「防疫視同作戰」,所以教召繼續辦,這不知邏輯在哪-防疫視同作戰,不是作戰視同防疫,今天在疫情最險峻的時候,你仍然號召一些沒打疫苗或只打兩劑的人繼續教召,在防疫面前,就是逃兵,是背刺,是萬歲衝鋒,還衝向自己的指揮部,說白點,跟俄羅斯士兵開坦克輾壓自己指揮官差不多.
.
到目前為止,台灣的防疫沒有失敗,但台灣的「與病毒共存」策略幾乎是失敗的,敗就敗在於,錯估了台灣社會的忍受度.
.
我們都知道,「與病毒共存」需要忍受「陣痛」,但是這個「陣痛」到底實際情況是怎樣的,有多痛,代價有多大,我想,始終沒有被真正的計算-所謂的計算,不是數字,還有考量國外與台灣實際的情形,以及「體質差距」和「文化差異」,真正的去面對,才知道痛是什麼,理論與現實的差距.
.
何況,「與病毒共存」嚴格來說,不算是理論,頂多只能說是一種假說,更像是一種玄思.
.
台灣今日本土確診三萬例,醫療量能,特別是急診,已經吃不消了,雖然有人提出了什麼「快篩等同確診」,坦白說,文不對題,今天,急診的擠滿的都是快篩陽性的人,他們的目的是去做PCR嗎?不是,他們是要去「急診」,BA.2輕症99%固然是好看的數字,輕中重分流喊得也很好聽,但問題在於,不是得病了以後,馬上就能迅速判斷出來,「噢,我知道是重症了」,然後就分過去,重症都是輕症轉變的,白話來說,就是小感冒變成插管,這個研判需要靠專業,而在大流行下,必須依賴患者和照顧家人的「自主應變」,從新北2歲兒,到20歲三劑疫苗無慢性病女,他們的逝去是轉瞬即至,特別是20歲女,她幾乎遵照了現有的sop,到醫院採檢後採取居家照護,結果不斷腹瀉,3天後變重症,送到急診已經回天乏術.
.
看急診要pcr,是為了確保急診內乾淨的空間,避免醫院交叉污染,急診,平時負擔就重,疫情來時,多一道pcr程序,就十分吃緊,大感染時,不確定自己是否輕轉重的快篩陽性者,加上平時的急診病患,就會大塞車,今天快篩陽等同確診好了,可以減輕急診的負擔量嗎?不,不能,這些等同確診的人,自主判定的症狀並不會消失,你把他的快篩陽性改確診,他們依然會大排長龍.
.
今天,新北一名80多歲盲腸炎婦人,無醫院可收治,2天後病逝家中,「該名婦人1日疑似得了盲腸炎後,接連前往樹林仁愛醫院、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及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想要醫治,但因為3間急診室外都排滿大量人潮,於是婦人只能返家,並預計3日再前往常去的診所就醫,然而3日婦人兒子回家後,卻發現婦人倒地並失去呼吸心跳,緊急送醫後仍回天乏術.」
.
這顯示,在每日3萬的確診數下,台灣的醫療量能已經開始吃不消了,患有其他疾病的人,開始被排擠,而最高峰還沒到來,想想,如預測最高峰是單日10萬,那麼,現在的醫療負擔就是3倍居多.
.
再想想,台灣的確診數20.2萬,佔人口比不到千分之8,如果按照共存派的假設,要構築歐蜜控牆,染疫率要到30%,690萬人等著確診,那麼,關於台灣醫療的負擔呢?完全是天差地遠,怎麼看,都不切實際.
.
紐西蘭的醫療結構,和台灣徹底不同,他們有強大的家醫系統,他們看病,接受諮詢,打給病人,重病每天連絡,將食物藥品血氧機配發給病人,簡單來說,就是綜合1922+里長+醫師+護士+衛生所的功能.
.
台灣呢?台灣的診所很多沒錯,不過光連協助pcr篩檢,分擔急診量能,都有醫師打著共存的旗幟,要人們自己回家快篩就好.
.
台灣前端的處理,是急診和衛生所塞爆,這個就是「體質差距」.
.
紐西蘭和台灣的「體質差距」,還有許多,第一,大海嘯之前,紐西蘭升起紅色警戒,台灣遺失了三級警戒.
.
第二,兩方人口密集度徹底不同,紐西蘭地廣人稀,有足夠實現自主隔離的空間,就算放任人民自行隔離,他們接觸和密接程度仍然不能相比,你在紐西蘭很容易遇到牛,不容易遇到人,台灣如果採取以篩代隔、去掉電子圍籬,甚或3+4都不要,依照人口密集度,住宅密集度,確診數翻倍,醫療量能更加雪上加霜.
.
第三,前述的家醫系統.
.
第四,加強版三劑令,沒打疫苗你可能會失業,在台灣民情無法做到那種程度,而最大的差距,七、八十歲的長者覆蓋率高達95%以上,所以每百萬人只有死掉110人,這是台灣永遠也無法達到的差距,不知道為何會有人覺得,我們這樣繼續讓確診數升高,可以達到紐西蘭的共存成果.
.
第五,台灣老年人口多,慢性病患者多,不打疫苗的人口有368萬,還有大量東南亞移工、看護,他們的疫情嚴重,施打的疫苗甚至是科興.
.
第六,開放的需求,紐西蘭對於開放有迫切的需求,儘管如此,他們決定開放時,贊成封鎖的仍然是多數,紐西蘭依靠的是畜牧和農業的出口,許多人家人就住在澳洲,年輕人要到澳洲去找工作,和台灣以科技立國,台積電為本,完全天差地遠,在牧場工作,跟在室內聚集的高科技員工,誰比較有染疫的本錢,可想而知.台灣的產業密集程度,各個產業又環環相扣,一個人染疫容易牽連其他人,一個產業停工會連累其他產業,在此,可以請無腦老闆們想想,台灣究竟貿然開放的本錢是什麼?
.
民進黨政府應該思考的是,從三月初這股迫切的開放需求,共存需求,究竟是哪來的?是台灣需要的嗎?提出的旅遊業佔據多少gdp?跟台積電停工相比的代價是?再來,我們目前大染易造成的經濟損失,跟沒開放前的經濟相比是?假設這是「必經之痛」,那麼,我們要問問,這個痛要往後多少年的經濟榮景才能彌補?
.
而顯然,我們錯估了台灣的醫療量能,所能承受的「共存陣痛」.
.
這個不合理的共存需求,不僅使台灣的防疫心態鬆懈,疫情開始後,也阻擋著既有防疫方式升高,無法轉彎,連大海嘯也無法阻止,甚或,不能面對.
.
綜合以上,神父斷言,台灣的與病毒共存,完全失敗.
.
好,回到三級警戒.
.
現在的三級警戒目標已經不是清零了,清零的時機已過,就在神父四月時提出而被洗版的時候,那時,我們的確診數在三千多例.
.
現在是三萬多例.
.
現在的三級警戒的目標,是為了預防醫療崩潰.
.
我必須嚴正的質疑,台灣的醫療量能是不是能承受共存的「陣痛」,依目前來看,是完全不可能的,繼續共存下去,必然會面臨醫療崩潰.
.
事實上,我們的醫療量能,連共存這股沸水的一點邊,都沾不上,我們的國情,對於共存的代價,那一點邊緣,都無法支付.
.
紐西蘭5月3日,有20人死亡和9109的確診數.
.
非常的明顯,同樣身為沒有一點自體免疫的國家,先前尚未經過其他病毒洗禮的國家,紐西蘭在所謂高峰過後,還在支付著代價,這個人口比,508萬,9109確診數,差不多等於台灣單日四萬人確診數,所以我們在大海嘯過後,還必須面臨著一波一波的後浪,往後的日常,就像我們現在面對的險峻的一天一樣.
.
紐西蘭可以,台灣行嗎?
.
紐西蘭需要,台灣需要嗎?
.
東方和西方的社會風氣,又有徹底不同,西方愛自由,東方人愛性命,台灣是否準備好,所謂海嘯過後,每日20人的死亡數?
.
今天,看到八卦版上,有一位疑似急診醫師的鄉民,發表了這樣的文章,他說,急診的醫療已經開始崩潰,六小時來了超過150人,大多是快篩陽性患者,每個人只有兩分多鐘的診療時間,有些看起來明顯有問題的人,會送觀察區,但會不會有人只是不舒服,很會ㄍㄧㄥ,輕轉重,就不一定了,他說,大部分診所遇到會咳嗽的病人,直接轉急診,也不幫忙採檢pcr,他們急診的人力缺乏,醫護家裡有小孩,不知要怎麼辦?
.
而觀看他幾個月前的文章,卻在批評清零政策的荒謬,質問你可以接受同一個公司一個人確診,全公司隔離兩周嗎?家裡有小孩要怎麼辦?都不用生活嗎?既然omicron致死率下降,若每天放一些人感染,反而比較健康,台灣要追上國際社會的腳步,觀光旅遊業和飯店要給人家一口飯吃.
.
恩,醫護的小孩和公司職員的小孩.
.
給別人一口飯吃和讓自己忙到沒時間吃飯.
.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與病毒共存的荒謬了,台灣的人民,根本完全沒有做好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甚至,不明白共存是什麼玩意兒.
.
講COVID是小感冒好了,短時間上萬人感冒,一樣會拖垮醫療.
.
在「終局之戰」裡,薩諾斯對著復仇者們這樣說,
.
「只要有人記得昔日的榮景,就必定有人無法接受現實」
.
他上一集消失了宇宙一半的人,這一回,他要消滅地球所有人,然後再造一個新的,因為,這樣地球人就不知道傷害是什麼,災難是什麼,當一切都跌到谷底,人們沒有記憶,任何一丁點飢渴的施予,都會當成是獲得,會懂得感恩,他們知道的不是失去什麼,而是獲得什麼.
.
薩諾斯不屑的對現在存有記憶的復仇者們說,
.
「而你們會反抗」
.
鋼鐵人回答他,
.
「對,我們就是這麼頑強.」
.
陳時中放到國際上,毫無疑問也是絕無僅有的人才,鮮少有民主國家,可以達成人道的防疫,真正意義上的清零,達成兩年的榮景.
.
經歷過這樣榮景的人們,突然叫他們進行「共存」,如同經歷過英國統治的民主香港,回到了中共的獨裁時代,那股痛,是加倍的,不言可喻的.
.
而我們現在要面對的是海嘯,根本,也不會是,海嘯過後的「與病毒共存」這回事,我們缺失的,是所有國家面臨海嘯時的積極防疫.
.
別的國家是經歷一波又一波,如同小船在海浪飄搖,而我們,卻是在裸體衝浪,還不曉得,浪有多高.
.
鐵達尼號要撞冰山了,還在研究家具怎麼擺設,以篩代隔,快篩陽取代確診,廢除強制隔離,不要電子圍籬,那就像放人出去在狹小的海灘上裸奔,還有人說,不去驗就不會確診.
.
因此,恕神父頑固的再說一次,
.
是該實行三級警戒了,brother.
.
.
【贊助神父的菸 為台積極防疫】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原文出處 名為變態的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