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昨天在MOD上面又重看了一次電影《水行俠》(Aquaman, 2018) ,因為是重看的沒啥驚喜,所以就專心地看它的故事結構:在我已經看過一次知道它的整個故事走向之後,研究它如何安排敘事的順序、板塊的比例、轉折的銜接,以及最重要的,如何鋪陳出屬於這個故事獨一無二的敘事節奏。
我必須先誠實說我其實蠻不愛超級英雄電影的。那種一個世界裡面有鮮明的好人與壞人,然後又是英雄崇拜又是肌肉展現的電影,我實在是不太恭維。
但是我必須說,這十年來好萊塢的題材荒與編劇荒導致超級英雄電影成為了幾個國際大片商的救命符,這也意味著有更多的說故事人才進入了超級電影英雄電影的製作環節當中;也因此看似簡單彷彿小學生邏輯的超級英雄電影,開始被賦予了更多的深意以及更高明的敘事手法。
所以看著看著,我發現《水行俠》整部電影的敘事結構上面,運用了許多古典的敘事結構與手法,但是在拍攝的場面調度與數位科技的效果之下,創造了很多新意;最主要的是,他的敘事節奏還不賴,有走出自我的風格。順帶一提,在近期的超級英雄電影當中我最讚賞的敘事節奏有兩個系列,分別是《星際異攻隊》與《蟻人》。
接下來我們開始來分析吧(先警告一下這篇非常長,我自己實驗完全不讀內容用手機一直滑也要滑快七八秒才見底)。
--
一、混血王子 vs. 原生王子
1
首先我發現到《水行俠》的基本故事架構,尤其是整個虛構的時空設定與故事走向方面和另一部電影驚人地相似;這兩部電影還同樣都是在2018年的時候上映的,而且剛好分別屬於兩個互相競爭的死對頭超級英雄系統的世界。這部電影就是《黑豹》 (The Black Panther, 2018) 。
很好玩的是,《水行俠》是來自DC宇宙,而它又與華納兄弟影業是同一個體系。另一方面,《黑豹》則是屬於媽佛宇宙 (Marvel universe) ,而其又與福斯影業是同一體系。
這個我真的不知道該稱為是難解的巧合,又或者是我最常講的——天底下萬千個故事結構,拆解到最後原型往往就是那幾個。
2
我們暫且先不講個別的劇情,就讓我們把這兩部電影當中驚人相似的部分放在一起講,你就會發現其中有多有趣。
從前從前,在人類發展成現今的西方文明與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之前,有一個神秘的民族,已經發展出高科技;而且將自己的國度隱蔽起來,不與外界接觸,不讓其他的人類知道這個高科技文明國度的存在。
這個高度文明國度,你可以叫他做隱藏在黑色大陸當中的瓦甘達王國,或者是隱藏在海平面下海底深處的亞特蘭堤斯。
主宰這個王國的國王繼位制度有一個傳統,就是有王室血統的人可以提出挑戰,如果在決鬥中打敗了國王,就可以推翻王位成為新國王。
這個國度有一個原本按照世襲制度理當繼承、且擁有王室血統的國王,但是這個國家在上一代,有一個王室成員離開了這個封閉的國度,在我們所知的現代世界裡面,與一個平凡的人類產生了愛的結晶,於是產下了一位瓦甘達/亞特蘭堤斯與外人混血而生的王子。
最後,這個在外地世界長大的混血王子,因為流著皇室的血液,所以有權利回來向原本的王位繼承人要求決鬥,而取得了瓦甘達/亞特蘭堤斯的王位,成為新國王。
3
這是多麼驚人的相似,可是卻因為主角本身的位置不同,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在《黑豹》這邊的故事結構裡,男主角帝查拉是從小在瓦甘達的隱密世界裡長大,從來沒有接觸過外界的嫡長子。而他的死對頭,則是父王的弟弟、被派去美國加州當作觀察與臥底的王叔,與一個平凡的美國人產下的兒子,在故事裡面叫做齊爾蒙格 (Killmonger) 。
齊爾蒙格從小在美國長大,他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從神秘的瓦甘達來的,也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被他的祖國處死的。他在艱困的環境下長大,最大的心願就是回到瓦甘達挑戰現任國王成為新國王,然後開放所有瓦甘達的科技,來幫助在全世界被打壓的黑人,賦予他們革命的力量。
帝查拉希望保護瓦甘達的隱密,或至少如果要開放也要緩慢地開放。齊爾蒙格則一天都沒有待過瓦甘達,他希望瓦甘達能夠立刻全面開放,讓全世界知道瓦甘達的存在。
在這裡因為主角設定是在國家內部成長的帝國嫡長子傳人,所以最後帝查拉還是打敗了齊爾蒙格奪回了王位,但是帝查拉也被齊爾蒙格的想法所影響,決定逐步開放瓦甘達與全世界聯繫。
4
《水行俠》的設定則剛好完全相反。亞瑟是亞特蘭堤斯女王亞特蘭娜與地面上的平凡人相戀之後生下來的,陸行人與亞特蘭堤斯人混血的王子。後來女王被抓回亞特蘭堤斯舉行皇室政治聯姻婚禮,生下了亞瑟的弟弟歐姆,歐姆成為王室唯一繼承人直接繼承王位,直到後來亞瑟來挑戰他的王權,提出決鬥的請求。
在地面上長大的亞瑟,這一生從來沒有在亞特蘭堤斯待過一天。他要去亞特蘭堤斯稱王的原因,是為了阻止亞特蘭堤斯聯合海面下的其他王國向地面上的人類發動攻擊。
亞瑟作為一個混血人,目的是為了阻止父親血統所代表的地面上的陸行人,與母親血統所代表的海面下的亞特蘭堤斯人,兩造之間發生大戰。亞瑟的弟弟歐姆,則是代表海面下的亞特蘭堤斯人對於陸地上的人類對海洋所進行的污染與破壞感到忍無可忍,所以決定發動戰爭。
不過在這邊因為主角威能是落在混血王子這邊,所以故事的最後還是挑戰成功,亞瑟成為了亞特蘭堤斯王,與海洋世界七大王國的盟主,所以在水行俠這邊是混血王子大敗原生王子的故事情節。
--
二、王位繼承戰爭
5
兩個故事有一模一樣的結構,卻因主角的位置不同(混血王子 vs. 原生王子)而有完全不同的結果。在這裡就可以衍伸討論兩個有趣的問題,一個是挑戰王權決鬥制,另一個是所謂的王位繼承順位問題。
先來聊聊王位繼承順位問題。
在封建時代,王室的繼承順位是絕對的,由正室妻子所生的嫡子,絕對勝過由側室所生的庶子。而在眾嫡子當中一定是長子繼承王位,其他的嫡次子以及其他諸王子只能封為公侯。這是王室的法統一定要遵守,一旦法統亂了,就會淪落為諸王之亂,這在各國歷史中時常發生。
但是這只是一個原則上的施行辦法,在歷史當中許多的朝代並不是由嫡長子繼承王位或帝位,這樣的事情時常發生。
舉例來說,像是在日本許多天皇的皇儲或是武家將軍諸大名所生的次子與庶子,為了不能與嫡長子搶奪繼承權,大多數都會安排出家為和尚,而且是從小就出家。但是後來因為命運的安排,所以在兄長相繼死亡之下,最後由已經出家的弟弟還俗成為天皇或是將軍或是大名繼承人的例子大有人在。
7
還有一個很好玩的例子,本能寺之變後,原本已經預計會成為全日本武家霸主的織田信長與他的長子織田信忠都在本能寺之變中死亡。因此織田家的繼承人就落入了二子信雄與三子信孝之爭。
信雄基本上是信長的正室所生,所以是屬於嫡子;信孝是側室所生,基本上算是庶子。而且其實信孝出生的時間比信雄略早,可是因為是側室生的,所以還是排在第三不敢僭越了嫡子信雄的地位。
但很有趣的是,在本能寺之變後,織田家的家臣卻為了繼承人是誰展開了大戰。有人支持信雄,也有家臣支持信孝(其實信長在繼位以前也與自己的弟弟信行展開過戰爭,最後是悲劇的兄弟相殘結束)。
既然明明信雄是嫡子,信孝是庶子,那按照封建時代的法統,由誰繼承明明就很明顯,為什麼還會有很多的家臣要支持三男信孝呢?
有一個很簡單的原因是,在各種各樣的史料記載甚至是稗官野史當中,大家不約而同地提到:信雄真的就是一個白癡(有興趣的朋友建議去看三谷幸喜導演的《清須會議》(2012),妻夫木聰詮釋的白痴信雄堪稱經典)。
「他要是來當織田家的當主,織田家真的就毀了啊……」應該有不少家臣是這樣想的吧。
相較之下,庶子出身的信孝,在智能的表現上,以及在帶兵打仗的能力上,都比信雄優秀多了。
換句話說,前面提到的嫡子一定優先於庶子,年長一定優先於年幼的這個原則倒也不是一定的。
8
在中國歷代王朝中也是,因為朝臣的政爭等等問題,所以當大權掌握在權臣手中的時候,會指定一個最好控制的皇子來繼承皇位,這也是歷史中常常出現的事。
像趙高李斯擁立的秦二世、董卓與曹操擁立的漢獻帝、慈禧太后指定的光緒、宣統帝等等,都是有鑒於好操控這一點。
而前面提到的為了爭王位兄弟相爭更是屢屢發生。歷史上所有人都認識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三兄弟中排名第二,原本的順序就是長兄李建成是太子、次子李世民是秦王,三子李元吉是齊王。
但是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政變,把哥哥弟弟都殺了,順利成為太子,接下來還把老爸李淵逼退位成為太上皇,就這樣圓了他的皇帝大夢。
李世民是不是一個好皇帝,交給世間去判斷,但他如果沒有發動政變奪權,而是當個兄友弟恭的好皇子,按照法統他應該是沒機會當皇帝的(這也說明中原的法統對於鮮卑族或是其他草原民族的約束力是相對薄弱的)。
9
又或者是在中國戲劇裡很受歡迎的一個題材——雍正奪嫡。其實當初原本康熙指定的太子也不是大阿哥胤禔而是二阿哥胤礽,二阿哥被廢太子之後,卻也是老四胤禎和老八胤禩之間的長期鬥爭,稗官野史甚至還加入了老十四的正大光明匾額的建儲匣遺書遭改之謎。所以說嫡長子優先制真的沒有那麼絕對。
又或者像是成吉思汗創立的蒙古帝國,他們的大汗選拔制度,就完整保留了草原部落的民主制度。大汗不能指定繼承人,而是在大汗崩逝後由各個部落首領互推並且投票。像是歷史上很有名的拔都西征,拔都打到匈牙利境內時之所以匆匆結束了戰事,就是因為當時窩闊台大汗過世,趕著回去參加大汗選舉,畢竟他作為成吉思汗長子兀赤的次子,與此次西征的總帥,理論上也是蠻有贏面的。
所以總而言之,雖然在封建社會的王室裡面,嫡子優先長子優先的規定是鐵律,卻也不是任何時間都是如此。
10
所以當王位繼承問題擺不平的時候,最後其實就還是演變成比誰的拳頭硬。
挑戰首領的領導權並且以決鬥決勝負的制度,在哺乳類動物的社會裡面是非常傳統的。哺乳類動物中的獅子和猴子至今仍然保留著這樣的傳統,只有王者擁有與部落中所有的雌性交配的權利,而想要成為王者唯有挑戰王者並且在決鬥中擊敗他。
我覺得很有趣的是在電影《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 (John Carter, 2012) 當中,男主角強卡特一到火星就被俘虜去的薩爾可族人 (Tharks) 也有這樣的傳統,而一開始庇護強卡特的老族長 Tars Tarkas 後來被年輕的族人挑戰並被鬥倒,所以到最後強卡特決定挑戰暴君,然後成為了薩爾可族的領袖。
所以前面提到的玄武門之變,也有一點點像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挑戰王者以武力擊敗他的方式,只是李世民的手段很下作一點也不光明正大就是了。
11
如果有看過雷利.史考特導演的名片《神鬼戰士》 (Gladiator, 2000) 劇情當中,男主角原日耳曼尼亞北伐軍團總司令麥西穆士將軍因為一場血腥政變淪落為奴隸之身的角鬥士之後,在圓形競技場上打贏並殺死了當時的羅馬皇帝康莫多斯 (Commodus) ,而結束了康莫多斯的恐怖統治。
雖然結局很光明但這不是史實,羅馬歷史上沒有一個皇帝是因為在競技場上被鬥倒而退位的(被暗殺或是被兵變的倒是很多)。不過有一點的確是事實,那就是歷史上的康莫多斯喜好格鬥,所以真的有穿上角鬥士鎧甲上陣在圓形競技場參加格鬥過(但想也知道哪個奴隸角鬥士敢傷了皇帝肯定小命不保)。
所以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挑戰皇帝大多不是用兩個人決鬥的形式,而是演化成兩軍交戰,或者不然就是用暗殺、毒殺的手段來幹掉領導人。明代的紅丸案(光宗朱常洛僅在位29天就被毒殺)就是有名的例子,也有人認為德川家第十三代將軍家定是被毒殺的。
總而言之,在這個幾乎已經很少有王室存在的21世紀,絕大多數還有王室存在的國家也都已經行君主立憲制或內閣制,王室幾乎只剩下國家門面代表的價值而沒有實權,所以在這個沒有傳奇的年代可以在虛構的文本當中來建構一個虛擬的王室傳說,也是挺有意思的。
12
但是我覺得在這邊最有趣的是當我們把《水行俠》與《黑豹》兩個文本擺在一起,也就是當「混血王子」與「本土王子」放在一起決鬥的時候,你希望誰贏?或者你主張誰應該贏?
在這兩個故事裡,混血王子都是在地上、在美國長大的,他們沒有一天真正地生活在瓦甘達/亞特蘭堤斯裡面,換句話說他們對於這個神秘王國來說根本就是一個外邦人。
一個外邦人聲稱有王室血脈,打敗了現任土生土長的國王成為新國王,你願意承認他是你的國王並對他效忠嗎?
在這裡有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就是這個操著外語的新國王,當國王之前從來沒有一天住在這裡過,你真的覺得他會對這個國家產生認同嗎?
13
以英國為例好了,當法國的諾曼人打下了英國之後,英國的領導者是說法文的。或者是在光榮革命之後,英國的國王威廉三世是來自荷蘭的奧蘭治親王,是個說荷蘭語的國王。
異國王室之間通婚基本上都算是家常便飯,法國大革命的時候,革命黨的平民階級怒氣沖沖地要打倒說著奧地利德文的討人厭的瑪麗.安東奈特 (Marie Antoinette) 。英國的亨利八世怒氣沖沖地要休掉他的正室,操著西班牙語的忠誠天主教徒阿拉貢的凱薩琳 (Catalina de Aragón) 。
兩西西里王國的義大利人們,面對的是說西班牙語的君主。而低地國的人們,一樣面對的是原本講奧地利德文後來說西班牙語的君主。外國人來當國王這件事情,大多數的時候沒問題,可是一旦發生事情的時候都是大問題。
14
這樣講起來好像是土生土長的本土王子來當國王似乎是比混血王子要來得好一點對嗎?
「純種勝於雜種」,這個似乎是從寵物市場到王室血脈都貫通的道理。可是從自然演化的角度而言,越純種的生物,代表父母與家族的血緣越接近,也表示因為家族近親通婚而導致的隱性基因遺傳疾病越多,通常會是免疫力更弱而且在各項表現上也都會更居劣勢的遺傳弱勢。
相較之下,混血的血統表示父母的基因差異更大,通常會有更具對稱性的五官與體態,體能表現較佳,身體更健康,免疫力更強。好像這樣的人當國王似乎比較有保障?
另外一個角度是,混血王子因為生長的環境比較多元,他能從外來者的角度一眼看出國家內部的弊病,也能從更開放的角度讓國家成長。通常世界史是在近代之後,隨著全球化的來臨,許多舊帝國的君主都希望王儲繼承人能夠更有國際觀,所以常常會送繼承人到國外去留學。
15
這裡我倒想起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日本江戶時代薩摩藩(位於今天的鹿兒島縣)的藩主島津家在幕末時代培養的繼承人島津齊彬,因為江戶時代的參勤交替制度與人質制度,他一輩子都是在江戶城內成長的;加上他本人的興趣,他對於西方的思想有非常多的學習與著墨。但相較之下他的生命中幾乎很少有踏上故鄉薩摩的時刻。
雖然他的血統絕對不是外來的,但是他繼承了薩摩國當主之後,帶來的是江戶的行事手法以及西方學問,這讓島津家有了全新的氣象,也讓島津家領下的薩摩藩成為了幕末的雄藩。
島津齊彬過世之後,將家督之位傳給了弟弟的兒子,而弟弟島津久光則為了輔佐年幼的兒子而成為了實質的統治者,並自稱為「國父」。
島津久光作為弟弟,卻與哥哥齊彬完全不同。他是在薩摩土生土長,而且對西方學問完全沒有興趣,只鑽研儒學。所以他與哥哥的統治方向完全相反。不過因為時代所致,島津家已經成為了當時幕末時期西方思想與軍事技術的集合點,所以島津久光也無力將當時局面翻轉了。
16
總而言之,混血王子與本土王子誰繼承王位會更好,這件事情見仁見智,不過站在現代性的立場而言,我比較傾向於混血王子的領導。
或者這樣說,為了一個王國或是企業等等的事業體的永續發展,有時候外來領導者是能夠續命的手段。相較之下從頭到尾都待在體制內的領導者,會更容易因循與繼承往日的做法,而在這樣日新月異的競爭世界裡面對於事業體本身是很不利的。
但話又說回來,本土扎根的領導者對於喚起事業體內部的認同感與凝聚感確實是比較有利的。所以也要看這個事業體所面對的危機是什麼。當外部環境沒有巨大變革的時候,本土扎根型的領導可能對事業體的典章制度繼承與傳遞效果是更好的。
--
三、英雄旅程
17
前面提到了亞瑟作為一個混血王子,他之所以要前往他完全不熟悉的亞特蘭堤斯,還必須要挑戰現任的王者成為新的國王,其實有一個不得不的理由。
他是這個地球上唯一的陸行人與海洋中的亞特蘭堤斯人的混血兒。
他是這兩個完全迥異的世界唯一的連結,一個愛的結晶。無論這個這一份愛是被祝福還是被詛咒的。
作為這兩個極端世界的唯一連結,阻止這兩個世界發生彼此摧毁彼此的大戰,就變成了他出生到這世界上的使命。
他沒能選擇他的出身,他不能選擇他的父母,他只能選擇接受他的原始身分帶來的責任與使命。
這是他的英雄旅程。
18
是的,水行俠的整個故事結構仍然是一個經典的英雄旅程行進。
而英雄旅程的原始命題一直就是「接受自己生命中的召喚」。
英雄旅程的結構順序很恆定。首先英雄聽到了召喚,但是英雄拒絕了召喚。後來英雄領悟了自身的責任,選擇接受召喚;接著勇敢出發,進入了異世界。在異世界的冒險中結識了夥伴,也遇到了自己的心靈導師,最後打敗了敵人突破了難關,然後重新回到正常世界。
既然是超級英雄電影,那麼英雄旅程這樣子的固定結構必然是反覆發生的。仔細想想,《黑豹》也遵循了這樣的結構。更繼續說,東尼史塔克在中東被叛軍綁架,史蒂夫羅傑斯自願接受超級士兵血清實驗,雷神索爾在失去了右眼與錘子之後重新領悟了當一個國王的責任。這些全部都是英雄旅程的某種變形與演繹。
19
而亞瑟的英雄之旅,有一點點不一樣的是,他是為了阻止兩個世界的戰爭,而選擇去突破難關挑戰敵人,最後成為英雄。
這裡讓我覺得好熟悉,我想起來從少年時代就好喜歡的文本《倚天屠龍記》。
張無忌是武當五俠張翠山與天鷹教聖女殷素素兩人愛的結晶。
這注定是一段不被祝福只會被詛咒的婚姻。而他是這段婚姻的結晶。也就是名門正派與魔教這兩個水火不容的世界裡唯一的聯繫。
也因為這樣詛咒般的出身,他必須親眼目睹摯愛的雙親在他面前雙雙自刎身亡,也必須從少年時代就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隨時都有可能會喪命。
然而當成年之後的張無忌,意識到八大門派與明教大軍終將一戰,結果必定兩敗俱傷時,他必須擔起自己的身分所負擔的責任,去化解調停雙方的鬥爭。
他學會了乾坤大挪移、學會太極拳太極劍,當上了明教教主,這些都不是他的野心,而是他為了調停戰火所必須督促自己獲得的能力。
就好像亞瑟為了調停海洋與陸地的戰爭,他必須當上亞特蘭堤斯之王,所以他必須躍入深淵、去面對傳說中的海怪克拉肯,取得傳說中的三叉戟。
20
這邊我又想到了另外一個文本,就是電影《阿凡達》 (Avatar, 2009) 裡面,男主角傑克.薩利同樣作為地球人以及納美人的雙重身分,他為了調停雙方之間的戰爭,他必須要變成納美人的王者,部落的共主。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必須去馴服傳說中的迅雷異獸 (Leonopteryx) 托魯克 (Toruk) ,成為末影騎士 (Toruk Makto, the rider of the last shadow)。
為了調停名門正派與魔教的戰爭所以必須當明教教主,為了當明教教主所以必須學會乾坤大挪移。
為了調停陸地海洋的戰爭所以必須當亞特蘭堤斯之王,為了當亞特蘭堤斯之王所以必須從海怪克拉肯手中贏得三叉戟。
為了調停地球與納美人的戰爭所以必須當納美人部落盟主,為了統合部落所以必須馴服托魯克成為末影騎士。
為了要調停人類與腐海的戰爭,所以註定要被王蟲衝一波 (?) (好我承認這句是來亂的)
一模一樣的英雄旅程,一模一樣的敘事結構,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
只要掌握了永恆不變的敘事架構原則,加上你特有的想像力與架空設定,你也可以創作出很了不起的奇幻小說文本。(好理論不學嗎?)
--
四、能力者
21
接著來談另外一個我認為很有意思的地方,也就是有點延續著前面的話題,這個不被世人所知曉的隱藏世界,到底要不要向世間的人類公開?以及他們對人類的態度是什麼?
在這邊我又覺得《水行俠》的基礎設定與另外兩部電影或是架空世界都有著相同的文本命題,分別是《X戰警》與《哈利波特》這兩個擁有的一系列作品所架構的巨大的超能力與魔法世界。
一樣我們先來看這三個架空文本當中的世界設定。
22
在地球上的人類所不知曉的地方,有一群非常非常特殊的人,他們擁有其他人所不知道的能力。
這些擁有特殊能力的人知曉彼此的存在,他們彼此之間保守秘密,不讓那些沒有能力的平凡人知道他們的特殊能力,也盡可能不讓周遭的普通人知道自己的特殊能力。
但是在這些有能力的人當中,出現了一些擁有雄厚勢力的領導者,他們開始鼓吹這一群有特殊能力的人。他們主張:那些愚蠢的陸行人/平凡人/麻瓜,他們出自於恐懼,所以會獵殺我們。因為我們是比他們更優秀的族群。
正因為我們比他們優秀,所以如果我們放著不管,這些愚蠢的人類終將發動愚蠢的戰爭,彼此傷害彼此,最終還把我們一起拖下水。
所以我們這一些身為比較優秀的特殊人類,我們應該統治人類,這是避免他們自相殘殺或是毁滅環境把我們一起毁滅的好辦法。我號召我的同胞們,大家一起向人類宣戰。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這樣的說辭,來自亞特蘭堤斯的王者歐姆,也來自萬磁王,也來自葛林戴華德。
不過既然有這樣子的能力者,厭惡被人類鄙視、懷疑、猜忌與獵殺的人物;相反地,就會有主張與人類平等共存,和人類共同延續地球永續環境的領導者,就是水行俠亞瑟,就是X博士,也是鄧不利多。
23
其實我覺得,X戰警也好,哈利波特裡面的巫師也好,撇開那些熱血的變種人能力與神話般的魔法技巧,將這些文學與想像賦予的能力都拿掉以後,其實這些文本所描述的都是同一群人。
他們都是在天賦當中有某些特殊的能力,但是跟社會中的大多數人處不好的邊緣人。
越是古早迷信的年代,那些天賦異稟擁有能力的人越容易被當成異類,而被無情的排擠甚至殘殺。
那麼他們當中的某些人,會想要抹煞掉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愚蠢又冒進的平凡人,應該也是蠻能體會的。
而這些天賦能力的代價,通常可能是憂鬱的人格,或是根本沒有辦法看懂聽懂社交辭令,辨別語言中的諷刺,或者根本社交能力就是零的人類。這種時候我都會想到《宅男行不行》(The Big Bang Theory) 裡面的薛爾頓 (Sheldon Cooper)。
24
所以無論是X戰警也好,哈利波特也罷,甚至是水行俠又或者是黑豹,他們召喚的是一群不能被社會所了解的人們,又或者是那些,他們的本質沒有辦法被社會所接受,所以只好把自己鎖在櫃子裡面的人。
這些看起來像是奇幻文本的作品,因此有了更深的意義。表面上好像是寫給青少年看的熱血勵志文本,實際上它所發揮的功能或許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它在對一些人說話,陪伴他們度過孤獨的歲月,並且告訴他們「你並不孤單」。
是以我總是非常喜歡這種類型的文本。
--
五、移民後裔
25
終於我們來到了最後一個主題(天哪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辦法看到這裡)。
我想談的是亞瑟,作為一個移民二代的心情。
之前在一次跟友人的談話當中,我聽到了一個讓人無言以對的故事。有許多偷渡到美國的墨西哥非法移民,在美國結婚生下了第二代,這些第二代後來被抓到之後,被美國遣返回他們的「祖國」墨西哥。
但是這些二代們,他們一輩子在美國長大,他們從來沒有在墨西哥待過一天。當他們被美國「仁慈」的政策送回了他們的祖國時,他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生活。
26
移民,或者說因為各種理由,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到一個完全陌生的新國度去生活而且再也不回家,這是二十世紀非常普遍的現象。
比如說我的爸爸在長江邊成長,小時候一邊挨餓一邊逃難,後來從軍就跟著國民黨一路逃來台灣。
爸爸在台灣認識了媽媽,生下了我。我從小聽著我爸爸講在大陸的生活,但我小時候從來就沒有辦法回去大陸,去看看爸爸所說的那些人事景物是什麼樣子。
即便如此,我還是深深地相信安徽是我的家,將來總有一天我會跟著爸爸回家。
2001年,我第一次跟著爸爸回家,回到安徽、回到蕪湖、回到馬鞍山。
在那一趟的旅行裡,許多事情震撼了我。包括回到了安徽,許多人跟爸爸講著一模一樣的方言。在那之前這種方言我只聽我爸爸講過。
也在那裡,我遇見了幾十個跟我一樣姓李的家人。
他們都是我的家人,我們共享著家族相似的基因。
但是他們跟我是不同國家的人。
27
在那一趟旅行之前,不管大學時期遭受了什麼樣的民主的思辨洗禮,我始終認為,我是中國人,將來我會回到中國大陸,那裡是我的家。
在那一次旅行之後,我才真正確定,那裡就是一個和我的國家徹底完全不同的國家。在大陸那邊的親友,我們可以繼續當親戚,但是我們最好不要統一。你過你們國家的生活,我過我們國家的生活就好。
然後我就發現原來我不是中國人。
我知道我的困惑並不孤單。台灣應該有幾百萬個外省二代大概都跟我曾經有同樣的困惑。當然我們每個人對這個困惑的解答或是解決之道並不相同。
而且我知道的是,在全世界當中跟我有相同困惑的人絕對也不在少數。
28
我想起了在《教父第二集》(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 裡面,維多.柯里昂逃離了西西里的家鄉黑手黨的追殺,移民到了美國,然而他在美國生下的兒子們,Sunny、Fredo與他最鍾愛的麥可Michael,他們都成為了道地的美國人。
在《教父第一集》(The Godfather, 1972) 裡面,麥可殺掉了黑警與敵對的黑幫老大之後,跑到爸爸的故鄉西西里島去避風頭。麥可畢竟是義大利移民二代,他會說義大利語,而且義大利的西西里島還有他父親的舊識與親戚。但是我在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強烈地覺得麥可就是一個外國人。後來他在西西里島的妻子阿波羅妮雅被暗殺之後,他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西西里島,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奇怪。
西西里是他爸爸的家鄉,卻不是他的家。
我也看過很多歐洲電影,有德國電影在講土耳其移民的二代,跟著爸媽回土耳其探親的故事。也看過法國電影裡面,阿爾及利亞的移民二代跟著爸媽回阿爾及利亞探親的故事。這些故事裡面大概的共同點就是,他們回到父母的家鄉時,驚訝於當地人跟父母說著同樣的話有相同的習慣(通常是因為他們是來自穆斯林國家,他們與在歐洲的同學們習慣非常不同)。在他們成長環境裡是少數的爸媽,回到家鄉之後卻變成了多數,自己反而成了少數。那跟說著標準國語的我,回到了安徽之後,發現爸爸說的方言成為了多數,而我才是少數這樣子微妙的心情。
在台灣如今有更多的新住民二代,他們的媽媽來自中國大陸、來自越南、來自印尼,或者來自其他國家。他們也許也會面臨著跟我一樣的困惑吧?
29
水行俠亞瑟,是亞特蘭堤斯人在陸上世界的第一個移民二代。就像我一樣,所有的移民二代都會面對著同樣的夢境,聽著長輩們講著家鄉的故事。在《水行俠》電影當中是由忠誠的大臣武爾科來為他講述家鄉亞特蘭堤斯的一切,以及教他如何成為一個亞特蘭堤斯人。
就像我從小聽著爸爸講述安徽的生活一樣,我們對於那些沒有去過的地方總是存在著美麗的幻想,但是自己親身去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從青少年時代時,面對著當時在外省人社群裡不時地耳語,民進黨執政之後就會把外省人全部趕回去大陸這件事情有著深層的恐懼。
因為我知道那裡不是我的家,我也沒有在那邊生活過,我要怎麼「回去」?
30
我們花了好長的篇幅聊東聊西,聊王位繼承,聊混血王子,聊特殊能力,聊社交恐懼,聊移民後裔,但其實無論如何,這些事情最終都可以回歸到同一個主題。
那就是認同。
這世界上總會有腳踩著兩塊土地,身體流著兩種血液,嘴巴說兩種語言的人。
那麼其實關鍵就是,你怎麼認同你自己?
我覺得,那些站在兩者之間 (in-between) 的過渡地帶,沒有辦法一眼分辨的人,通常都是迷人的。
那些混血、分不清國籍、說多種語言的人,通常都很迷人。好比說金城武。
那些乍看之下分不清性別的人通常也是。我最想舉的例子還是 David Bowie 與 Tilda Swinton。
那些乍看之下有點社會退卻,可是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有著驚人的天賦或是過人的能力的人,他們也是。(像是薛爾頓的角色拿下好幾次的艾美獎)
但通常這樣的人都是痛苦的。我拿不出什麼證據來,但我隱隱然有那樣的感覺。
也許他們也痛苦於如何從他人的認同當中去建構自我的認同。這件事情不管是國籍、階級、性別、外貌、膚色,乃至於到底是不是一個邊緣人。
他們或許都要經過一個很長的階段,才能慢慢摸索出自己的認同,自己的根在哪裡;或者就這麼樣子適應腳踩著兩片土地、身體流著兩種血液、嘴巴說著兩種語言的自己。
水行俠也好黑豹也好、X戰警也好霍格華茲的巫師也好。他們是超級英雄,是能力者。我猜想那些讓他們成為與眾不同,讓他們成為英雄的旅程,過程當然有千百種,但是最終的主題,一定是「找到自己」。
你找到自己了嗎?
__
圖片說明:我找了兩張有王位挑戰決鬥的劇照,放在一起對比挺有趣。
混血王子挑戰者都在畫面左邊,原生王子衛冕者都在右邊。
西方文化是橫向書寫,由左向右。西方的數線原點在左邊,向右發展。歐洲在大陸西側,他們只能向東前進。
西方的圖像敘事,一定是往右發展;而反對者,則是向左對抗。
這個邏輯可以拿來檢視很多好萊塢電影,看看《魔戒》、看看《三百壯士》就知。中土人類進軍時向右衝,半獸人那些妖魔鬼怪向左衝。三百壯士頭好壯壯希臘人(歐洲人)向右衝,拐瓜劣棗壁雕波斯人(亞洲人)向左衝。
左邊的人(向右衝)是主角威能將勝利,右邊的人(向左衝)是阻擋者終將失敗。
為什麼《黑豹》這張帝查拉在右邊,因為這場仗他會失敗。這是視覺暗示,你看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就覺得帝查拉好像打不贏。
原文出處 李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