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推升全球小麥等大宗商品價格飆漲,聯合國農糧組織最新報告指出,糧食價格恐將上漲8%至 22%。七國集團(G7)3月11日在線召開農業部長會議,強烈批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世界糧食安全的壓力。雖然中國是糧食生產大國,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兩會上反復強調,“中國人的飯碗要裝中國糧”。中國除原本就有耕地流失的“內憂”外,俄烏戰爭的“外患”恐怕將導致中國缺糧危機雪上加霜。
七國集團(G7)3月11日線上召開農業部長會議並通過聲明,強烈批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給世界糧食安全帶來了壓力。該聲明對於農產品和肥料等價格不斷暴漲表達強烈擔憂,要求國際機構支援烏克蘭的糧食生產,阻止不恰當的糧食出口管制和人為操作價格的投機行為,避免引發糧食安全危機。
日本共同社報導,烏克蘭代表在G7農業部長線上會議中並親自說明了烏克蘭目前遭逢的困境,包括港口因戰火受損,使農作物無法出口,以及農業機械用的柴油燃料被軍隊征用,因此無法進行新的種植,影響收成。
糧價預計上漲8%至22%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3月11日發布報告指出,俄羅斯和烏克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國之一,尤其對於大麥、小麥和玉米的貢獻最大。在2016年至2017年以及2020至2021年間,這兩國的大麥、小麥和玉米產量分別佔全球產量的19%、14%和4%。葵花籽油的世界產量也有一半以上來自俄烏兩國。
報告說,如果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全球農業發揮的關鍵作用更加明顯,因為兩國都是農產品的淨出口國,在全球食品市場供應方面都發揮著主導作用。 2021年,全球農產品前七大出口國合計佔貿易總量的79%,在小麥和裸麥混合物方面,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共輸出3290萬噸,相當於全球出貨量的 18%。烏克蘭在 2021年成為第五大小麥出口國,出口了 2000 萬噸的小麥和裸麥混合物,佔全球市場份額的10%。僅俄烏兩國的小麥出口就佔了全球將近三分之一的供應量。
報告還說,俄烏兩國在玉米、大麥和油菜籽的全球貿易地位同樣值得注意,在葵花籽油領域更是如此,它們龐大的生產基地使其在世界出口市場的總份額接近64%。俄羅斯在化肥行業也發揮著主要供應商的作用,2021年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氮肥出口國,也是鉀肥和磷肥的第二大供應國。
烏國農產中斷可能性高
報告並指,烏克蘭衝突將使烏國穀物和油籽收成中斷的可能性非常高,再加上俄羅斯穀物和其他基本食品出口受到貿易限制的威脅,經過模擬推算,國際食品和飼料價格將可能推漲8%至22%。
中國雖然是糧食生產大國,但每年仍需從國外進口相當數量的黃豆、小麥、玉米。烏克蘭在2021年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玉米供應國。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中國2021年從烏克蘭進口玉米824萬噸,主要用於飼料加工。中國有三成的玉米都來自烏克蘭。
全球陷入搶糧食危機
分析人士表示,近期玉米進口價格持續上漲,從去年底的每噸1900元人民幣,漲到現在每噸2600元人民幣。小麥的價格更是直線上升, 2022年以來已上升37%,現在每噸超過450歐元(約3120人民幣),接近當時也是因小麥價格飆升而爆發的中東茉莉花革命前夕的價格,這也讓各國不得不加入“搶糧食”的行列。
七國集團(G7)3月11日線上召開農業部長會議並通過聲明,強烈批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給世界糧食安全帶來了壓力。該聲明對於農產品和肥料等價格不斷暴漲表達強烈擔憂,要求國際機構支援烏克蘭的糧食生產,阻止不恰當的糧食出口管制和人為操作價格的投機行為,避免引發糧食安全危機。
日本共同社報導,烏克蘭代表在G7農業部長線上會議中並親自說明了烏克蘭目前遭逢的困境,包括港口因戰火受損,使農作物無法出口,以及農業機械用的柴油燃料被軍隊征用,因此無法進行新的種植,影響收成。
糧價預計上漲8%至22%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3月11日發布報告指出,俄羅斯和烏克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國之一,尤其對於大麥、小麥和玉米的貢獻最大。在2016年至2017年以及2020至2021年間,這兩國的大麥、小麥和玉米產量分別佔全球產量的19%、14%和4%。葵花籽油的世界產量也有一半以上來自俄烏兩國。
報告說,如果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全球農業發揮的關鍵作用更加明顯,因為兩國都是農產品的淨出口國,在全球食品市場供應方面都發揮著主導作用。 2021年,全球農產品前七大出口國合計佔貿易總量的79%,在小麥和裸麥混合物方面,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共輸出3290萬噸,相當於全球出貨量的 18%。烏克蘭在 2021年成為第五大小麥出口國,出口了 2000 萬噸的小麥和裸麥混合物,佔全球市場份額的10%。僅俄烏兩國的小麥出口就佔了全球將近三分之一的供應量。
報告還說,俄烏兩國在玉米、大麥和油菜籽的全球貿易地位同樣值得注意,在葵花籽油領域更是如此,它們龐大的生產基地使其在世界出口市場的總份額接近64%。俄羅斯在化肥行業也發揮著主要供應商的作用,2021年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氮肥出口國,也是鉀肥和磷肥的第二大供應國。
烏國農產中斷可能性高
報告並指,烏克蘭衝突將使烏國穀物和油籽收成中斷的可能性非常高,再加上俄羅斯穀物和其他基本食品出口受到貿易限制的威脅,經過模擬推算,國際食品和飼料價格將可能推漲8%至22%。
中國雖然是糧食生產大國,但每年仍需從國外進口相當數量的黃豆、小麥、玉米。烏克蘭在2021年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玉米供應國。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中國2021年從烏克蘭進口玉米824萬噸,主要用於飼料加工。中國有三成的玉米都來自烏克蘭。
全球陷入搶糧食危機
分析人士表示,近期玉米進口價格持續上漲,從去年底的每噸1900元人民幣,漲到現在每噸2600元人民幣。小麥的價格更是直線上升, 2022年以來已上升37%,現在每噸超過450歐元(約3120人民幣),接近當時也是因小麥價格飆升而爆發的中東茉莉花革命前夕的價格,這也讓各國不得不加入“搶糧食”的行列。
吳巨盟表示:“如果以這個統計的數字來說,小麥的部分,中國1年半它都沒有問題,它已經存好糧了,應該說從去年就開始在存糧,所以相對來說應該在目前短期內,我認為不會發生什麼的太大的問題。”
中國海關今年1月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進口糧食總計1.64億噸,進口金額748億美元,與2020年相比,進口量增加18%,進口金額增加49.2%。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也對美國之音說,從美國事先已獲得克里姆林宮要準備攻打烏克蘭的情報顯示,俄羅斯在攻打烏克蘭前已經做了很多準備,所以才會被美國知悉,而中國應也知道普京的心思,才會在去年就開始呼籲家家戶戶囤糧,並積極佈署從國際市場大量採購糧食。
短期影響不大
羅慶生說:“因為中國買了太多糧食的關係,它儲存了一年半的糧食,所以一年半之內它不會有事情,所以短期的話沒問題。長期的話,如果說變成阿富汗戰爭那個樣子打個20年,那中國的問題就很大了。”
不過,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萬鈞認為,如果單就稻米主食來講,中國在短期內或許沒有太大問題,但中國人的消費習性有相當大比例是以食用豬肉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養豬的飼料來自於進口的玉米、高粱、大麥、小麥加工製成,就會產生危機。
中國的糧食危機除了俄烏戰爭這個外部因素外,中國本身也存在不少耕地流失的內部隱患。中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調,要“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裝滿米袋子、充實菜籃子”。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也再三喊話“中國人的飯碗要裝中國糧”,由此看見,確保糧食安全是中國的頭等大事。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表示,中國人均耕地只有1.4畝,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僅相當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甚至有664個市縣的人均耕地在聯合國的0.8畝警戒線以下。
耕地流失原因
他說,中國耕地流失的原因有很多,原本長江三角洲的糧倉受到工業化影響蓋起了工廠,是耕地縮減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很多土地耕作太久以後變得貧脊,尤其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大量使用化學肥料,造成南方的土地酸化,北方原有肥沃黑土層的土地變得越來越薄,不利耕種。
再者,中國農村發展的政策性太高,市場性太低,所以只要政策一有改變,時常造成過猶不及的現象。舉例來說,中國一開始為了解決農村貧困,鼓勵大家開墾荒地,所以開發森林也開發湖泊,後來發現生態遭破壞就開始退耕還林、退田還湖,可是退後的結果又發現可耕地的面積變少了,現在又開始強調碳達峰、碳中和,林地自然又要增加,相對可耕的農地面積就又會減少。
前台灣世新大學國際長吳巨盟表示,中國農地改種經濟作物,如種花、種水果和蓋休閒農場,使得很多可耕地轉變成為園林,甚至開發成人工濕地來做觀光旅遊,也是中國耕地減少的原因之一。
他說, 40年後,中國國務院近期公佈將展開第3次全國土壤普查,研判就是跟糧食安全有關。他認為,中國必須要強化農產品研究技術與人才,加強研發基因轉殖技術,用高科技化的耕種來增加農民的收成和收入,才能增加耕作誘因。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萬鈞表示,雖然過去中國有向其他國家購地租地種糧的政策,但在每個國家可能都會面臨不同的政治風險,一旦失敗就會對糧食安全造成威脅。因此,中國在“內憂外患”下,如果想要在短期內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還是要以穩定海外糧食供應鍊為主,尋找國際穩定的糧食來源,跟具有穩定食物生產來源且病蟲害疑慮較低的國家簽訂採購協定,才能緩解糧食危機。
原文出處 V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