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TAIWAN

名為變態的神父 : 24例出現,差不多該考慮斷航了 ( 神父的鹽 )

原文出處 名為變態的神父 (所有圖文版權皆屬原著作權人所有)

神父的鹽 24例出現,差不多該考慮斷航了.
 
這24例,是一名北部60多歲女性,2年沒旅遊,1月22日就出現發燒,22日到29日四度就診就醫,期間接觸361人,111例為醫護,目前檢驗為陰性.
 
更令人注目的是,這第24例,描述的生活狀況,其實和大多數的媽媽們頗為相同,平常喜歡唱卡拉OK,到附近社區運動,在家看看電視,和朋友聊天.
 
雖然說是「北部」,但北部的範圍很廣,北北基桃竹苗,如果發生在台北市,那狀況很明顯不太一樣.
 
美國CDC網站不久後就將台灣列入6個出現社區傳播的國家,而台灣也即將開學,怎麼看,都應該是考慮進一步措施的時候.
 
所謂斷航,就是禁止剩下的兩岸「4城市5航點」,即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及虹橋機場、廈門高崎機場、成都雙流機場,許多人說,斷航沒用,因為台商還是會用各種方式偷渡,例如從第三方國家機場進入台灣,但無論如何,都不叫「沒用」,至少進入台灣的門檻提高,人數一定會下降,更何況,這應該還有後續配套措施可以防堵,例如,美國鑽石公主號撤僑,有些人不想再度被隔離,所以拒絕搭美國專機,而是跟日本旅客下船,想用其他方式回國,美國發信給他們,14天內不可取得任何美國飛機的登機證,或是從加拿大、墨西哥還是港口入境.
 
另外就是所謂「經濟會崩潰」,我不認為僅剩的5個航點掌握了絕對的經濟命脈,許多台幹回到台灣又跑回中國去,然後再回到台灣,這當中的往返感染風險可能比在中國台人單純回國更高,而且他們大多數是被逼迫的,就像聽從中國的復工令,許多台商是為了回去處理自己的資產問題.
 
如果經濟會受損,我想現在就已經開始受損了,日本「不安倍增」是一個明顯的借鏡,過於考慮經濟或者是東京奧運,所以一直遲遲不下決斷,然後開放邊境,甚至對中表示友好-以觀光政策為主的安倍不敢得罪中國,但只看見中國的結果,就是各國開始對日本旅遊示警,其他國家的觀光人數大減,國內的疫情更加險峻,這就像眼裡只見到金色沙子的商人,看不見背後真正滋潤國家的大海,國民、外國觀光客,還有你這個國家的信度,反而失去的更多.
 
如今,東京奧運也可能辦不成.
 
日本的決策存在著賭博性質,那就是拖,將希望寄託在中國,期盼他們三月能自然變好,然後依靠現有的醫療資源和防疫能力,讓國人面對夾帶病毒的中客的風險之中,這種走在懸崖上的決策方式,根本不值得台灣參考借鏡.
 
我們應該學習的,是過往日本的未雨綢繆,當機立斷,斷尾求生.
 
你想兩邊都兼顧,然後過於看輕災害的能量,又過於自慢於自己國內的醫療,和人民的容忍度,期盼用這些不能被當作籌碼的籌碼,去爭取夾縫中經濟的果實,乃或是與中國未來的合作機會,兩岸關係之類的,這無疑是見小失大,與虎謀皮,鐵達尼號要接近冰山,你還在計算前進多少距離,才好轉彎.
 
既要做好防疫,又要維持豐盛經濟,結局就是,兩者都沒有,兩面落空,醫療崩潰,經濟也無法維持,例如中國現在強迫復工的情境,人去工作,然後被感染,廠區爆發社區感染,政府再繼續獎勵減免人們搭乘運輸工具去工作.
 
斷航無用論,如真無用,為何有24個國家斷航?他們多半是和中國親善的國家,非常理解中國內部的情形,此時還不斷航,明顯政治考量大於防疫考量,例如,害怕被中國制裁.
 
55個有航班飛往中國的國家中,有12國家只有貨航,43國家有客貨航,若考量經濟,也可以限縮到只有貨航的程度.
 
如果假設疫情會好轉,那麼現階段斷航就不會產生龐大的經濟損失,或者外交困境,如果假設疫情不會好轉,那麼現階段斷航就更有必要.
 
而問題在於,台灣境內已經出現沒有旅遊史卻染病的病患,這顯示再以旅遊史有無為考量的防疫情境,極有可能產生漏洞,例如只有得肺炎,但沒有出國史,他們可能就直接被排除漏篩,而他們被中國來的人感染,再感染給別人,目前應該還算是控制中零星個案的階段,也就是說,現在斷航還來得及,圍堵政策還有用,尚不用進入新加坡等,廣泛進入社區感染的階段,如只嚴抓重症、明顯的群聚,而輕症病人要求他們自主管理.
 
香港出現大規模採買台灣關廟麵的跡象,在武漢,武昌醫院的院長病逝,這顯示,武漢肺炎應該沒有被遏止的現象,反而防堵的醫療體系崩潰,如果連高層級的醫療人員都無法保護自己,更遑論其他醫療人員曝露在什麼樣的風險之中,如果連救人的醫護都淪陷的話,那麼,等待救治的病人、尚未感染的一般人,他們唯一一個出口,微弱的希望都顯得有如枯燈.
 
在網路上,有這麼一則影片,可以透漏武漢現況,社區中駛進了一輛白色廂型車,看起來是救護車的樣子,但其實不是,那是運屍車,打開門,上面堆滿了屍體-社區大樓周遭傳來淒厲的哭聲,穿著白色防疫服的人走了出來,他們抬了一具屍體,熟練地打開車門,一名中年老媽媽跑了出來,似乎是那死去的人的親人,她不斷的腳頓著地,發出聲響,那聲音既無助,又強烈的,悲憤的似乎想召回自己的親人,但是那穿白衣服的人只能向她雙手合十,掬了一個躬,那個純白的人對照只穿著一般居家服的老媽媽格外強烈,最後,他的兒子向運屍人示意後,車子很快地就開走了,望著他們的老媽媽,還在踩著地面.
 
周圍布滿了,「來人阿~」、「我的兒子阿」悲慘的哭喊聲,這是這一個社區的情況,令人鼻酸.
 
這顯示,期待三月或春天,中國的疫情能緩和,恐怕是過於樂觀了.
 
常說要請人們不要過度恐慌,但是在這樣子的情形下,恐慌才是自然的事,要降低人們的恐慌,不能只用災情不太嚴重、口罩其實對防病毒功能有限,不如勤洗手….等等,到如今來看,淪為空泛的語意.
 
陳時中之所以是個令民眾安心的部長,是因為他的語意是飽合的,而且他深知人民需要什麼,他們需要信心,只有信心才能驅散恐慌.
 
真正的恐慌,就是不知道,不知道接下來會怎麼樣,對於未來的未知,所以有些人認為指揮中心花費很大的心力在追接觸者,這是有意義的,當一未知感染源的感染者,知道了感染他的是誰,原因是什麼,都可以幫助人民有效的減輕恐慌,這比什麼都不知道來的優,只花費一點成本,就可以讓大眾降低,他們遇到恐懼的事情,本來就會恐懼的恐懼.
 
你必須要讓人民掌握一些,未來的一些什麼可以把握的東西,確實可以使心裡踏實的理由,一種無形的資產,一個對於未知的對照組-我們已知道的可以確實減少損害的實證性. 
 
陳時中當初說「選了國籍自己要承擔」,拒絕無國籍的人入境,雖然產生了爭議,但毫無疑問,在那個當下,在那個情境,在那個地點,防疫優先,台灣優先,產生了十足的效用,這,才能降低恐慌.
 
一邊說要降低恐慌,恐慌是不會降低的,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恐慌,本來就是人類的防衛機制,在應該要產生恐懼的時候,要求人們不要去產生,而無實際的作為,這只會讓恐懼加劇,甚至,進一步的產生遷怒,對於政府的不信任.
 
這就像,明明心裡產生了憂鬱,還要強迫人產生正能量一樣,這是一種逆反,強人所難,使心理情況更加低落-認為你沒有真正的同理自己,而只是再要求他做他做不到的事.不如,製造新的希望,累積信任,就算無法改變環境,也可以改變情境.
 
要降低恐慌,必須給出人民可以恐慌可以降低的根據,哪怕是一個理由.
  
明確的政治動作,斷航,神父認為,可以作為這樣的一個理由,台灣政府應該可以理性的考量這個措施,這是對中國暫時性斷航,而不是對世界,將自己隔絕在世界之外.
 
與其做災難性的想像,設想災難蔓延時,如何集中醫療資源,不如當下減少災難擴大,減輕醫療負擔.
 
錢可以再賺,國民之性命,不可不顧.
 
斷航,現在就是時候,BROTHER.
 
 
【贊助神父的菸 傳遞國民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