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已成為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Gujarat)街頭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亦成為印度教徒的攻擊對象。在傾向印度教民族主義的總理莫迪領導下,政府近年積極採取措施推廣所屬宗教,並排擠伊斯蘭教徒及其他團體,連帶雞蛋也因觸及堅持素食的印度教教徒神經而被地方政府所禁。然而,不少印度教教徒亦難以認同禁蛋,因會影響其生計及健康。
部分印度教徒是素食主義者,尤其是印度傳統種姓制度中的精英,當中有些人認為雞蛋是肉類,禁蛋令應運而生。11 月中旬,古吉拉特邦最大城市阿美達巴德(Ahmedabad)及至少其他 4 個城市的地方官員,以印度教徒投訴及健康問題為由,禁止人們在街上展示肉類、魚類及雞蛋。拉傑科德市(Rajkot)市長 Pradeep Dav 告訴當地新聞媒體:「在這個城市隨處可見裝有非素食品的車檔,人民的宗教情感因而受傷。」
不過,就算是虔誠的印度教徒,亦不一定認同所有政策。事實上,印度人的飲食習慣因地區及種姓而異。在東北部的阿薩姆邦(Assam),印度教徒喜歡吃酸咖哩魚(fish tenga curry);在南部喀拉拉邦(Kerala),人們喜歡用凝乳(curd)及紅辣椒粉醃製的烤嫩肉塊,食物的吸引力已跨越宗教及社會界限。
隨著印度教民族主義興起,食物經常成為爭議中心。像北部人民黨領導的邦開始關閉屠宰場,令數百人失去工作;被指控殺牛的穆斯林遭暴徒處以私刑。在南部卡納塔克邦(Karnataka),一位印度教領袖誓要抗議地方官員為學校午餐提供雞蛋的計劃。
反雞蛋運動正是來自保守印度教徒,尤其是上層種姓,他們認為食用雞蛋不利心靈進步。退休政治社會學教授 Ghanshyam Shah 說:「他們希望人們相信素食是文明食物,是舊有文化的一部分。」他更指,古吉拉特邦官員制訂統一的文化及價值體系,目的是「使其邦政府成為印度教第一大邦」。
然而,這些宗教信念,可能與印度的經濟目標及不斷變化的社會習俗背道而馳。近年當地出現更多中產家庭,雞蛋消耗量亦大幅增長,現在印度平均每人每年吃 81 隻蛋。中央政府也希望雞蛋能成為國民主要蛋白質來源,而且雞蛋消耗量增加,或有助解救該國陷入困境的農業。政府專家就呼籲增加雞肉及雞蛋的消耗量,認為足以使農民收入翻倍,並能防止兒童營養不良。
雞蛋禁令在地方則引起軒然大波。11 月,阿美達巴德有手熟食手推車因為禁令而被沒收,惹怒了街頭小販,他們開始在政府辦公室外抗議。古吉拉特邦街頭小販協會主席 Rakesh Maheriya 說,不少印度教小販及顧客都受到禁令懲罰,當中許多檔販來自低種姓,而他們同時是選舉一大票倉。當地政府有見及此,表示不會對銷售雞蛋者採取強制措施,但市政官員尚未取消禁令。檔販表示已獲准回到街頭,但在他們曾賣雞蛋的湖邊路上,食物推車數量明顯減少,表明對雞蛋的打壓,尚未真正結束。
原文出處 C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