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ART

謝里法


【姓名】謝里法(1938.03.27)
【別名】呂理發、南紹文、謝紹文、謝理發
【專長】觀念藝術、藝術評論、版畫、繪畫
【學歷】師大美術系、巴黎國立美術學院
【作品】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
【獎項】台美基金會人文成就獎1982~1983

1964年開始旅居法國巴黎學習雕塑。

1968年在美國紐約市學習藝術理論與藝術史。他曾是「五月畫會」的一員,並跨領域到了文學,同時也催生了「台灣文學研究會」、「台灣文化交流中心」等團體。

1994年他曾與廖修平、陳錦芳一同創辦「巴黎文教基金會」。謝里法的版畫作品曾受到紐約現代美術館收藏。目前他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1996年開始,定居於台灣臺中市北屯區。他曾在台灣彰化縣推動環保藝術。有一件裝置藝術? 作品「漂流光座標」座落於彰化縣福興鄉福寶生態園區,使用374根漂流木所製成。謝里法的特色是他著有多部與台灣藝術相關的書籍。其中以《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和阿笠談美術(美術書簡:阿笠)》較為知名和經典。

1981年《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曾獲第二屆巫永福評論獎。

1980年代亦出版有《台灣出土人物誌》,描述台灣不為人知的勤勞前輩畫家,如陳澄波等,亦有詩人王 白淵、音樂家江文也等。今日研究台灣藝術的學者,經常會引用到謝里法的早期著作。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第19屆傑出校友 臺灣美術史學家、藝術家謝理法

終身散發璀璨光芒 謝理發堪稱藝界明燈

臺灣指標性藝術家謝理發,是畫家、藝評家、美術教授、也是藝術史學者、小說家,他自1970年起開始以「謝里法」發表著作,本文將以「謝里法」介紹這位被譽「臺灣美術藝術史之提燈人」之一代藝術家。

謝里法創作多元、獲獎無數,更曾被當代版畫之父廖修平譽為「鬼才」,而他豐富的人生際遇,透過過人才華,轉化為一幅幅絕美的畫作、或是豐富精緻的文學作品。謝里法超過60年的創作點滴,不僅是一篇又一篇耐人尋味的故事,更是一條動人的生命之河。

藏不住的天份 在命運帶領下走進藝術

1938年,謝里法出生於臺北大稻埕,並非生於藝術世家,而是貧苦的一般人家,他出生兩個月就過繼給養父母,但幾個月後養父母也過世了,所以他童年其實是由祖父撫養。

謝里法回憶,幼稚園時,跟隔壁的女同學一起亂畫,發現她畫得很好,才知道家人從小就拿一大疊紙給她塗鴉,小小的謝里法,也跟祖父提出一樣的要求,想不到祖父真的帶回來一大疊紙跟一盒蠟筆,還細心的幫他裁成適當大小。

一開始,謝里法很執著畫富士山、不同顏色不同畫法,但都是畫富士山,為什麼不畫其他東西?謝理法也說不出所以然,畫完富士山,他又改畫鬱金香,當時尚未接受美術教育的他,只知道執拗的畫出自己心中最美的事物。

後來搬家搬到金瓜石的姑媽家,當時的金瓜石是一個礦產豐富的國際聚落,有日本人、溫州人、福建人、廣東人、甚至還有澳洲、美國來的俘虜。也給謝里法多樣的國際刺激。他在金瓜石待到10歲,當年日本投降,祖父也過世,他就回到親生父母家,又住回大稻埕到小學畢業。之後,謝里法考上省立基隆中學,又到已嫁到基隆的姊姊家暫住,一待就待6年,直到考上師大美術系。

進入師大美術系 受多位恩師知遇之恩

其實從前謝里法並沒有對美術特別感興趣。這樣的他為什麼會進入師大美術系就讀?起因竟是高中的壁報比賽,其實壁報就是放大版的報紙,並加上美工。謝里法在繪畫壁報時展露才華,而被當時的美術老師發現,便建議他考美術系,並僅花2週幫他做術科惡補,但或許真的是有天份,僅僅2週,謝里法便以第5名的成績錄取師大美術系。

一開始,謝里法跟大多數念師大的學生一樣,只是因為經濟條件而選擇有公費的師大,但是在入學後,一開始的素描課,謝里法就感覺到一種從未有過、得心應手的自在,信心也在此時培養起來,

當時的謝里法卻突然想到中學老師的一席話:既然要學畫,就要立志當畫家,而不要只想當老師,限制住自己。這番話不知怎的,讓當時的他反而牢牢記住,也為他之後出國深造、還有各項傑出突破,種下一株幼苗。

大二那年,謝里法遇見了一位影響一生的老師——孫多慈教授,孫老師曾師承徐悲鴻,當時專門教素描課,謝里法印象很深刻,當時孫老師會巡視每位學生作畫,但只有謝理法,她會特別駐足、講解,有時甚至連續三四天的素描課都是如此。

就這樣維持了一段時間,孫多慈老師某天提出了一個從此改變謝理法的提議:到她的畫室去打工,當時在孫老師畫室學畫的多是政要高官的子女,除了打工以外,孫老師還幫她介紹買畫人,讓他籌措生活費、甚至是之後出國留學的旅費。

師大畢業後,謝里法先實習一年、服兵役兩年後,才通過自費留學考,順利到法國留學。當時留法多是臺大外文系的學生,美術系寥寥可數,謝里法可說是第一批留學法國的美術系學生。

能夠順利赴法,謝里法特別感謝另一位前輩,他是臺灣早年著名畫家王攀元。1963年,謝里法第一次在宜蘭開個人畫展,當時一幅畫賣500元,而王攀元的月薪不過6、700元,卻毫不猶豫的買下,還因此被太座罵了一頓。多年後兩人相遇,謝里法才知道,王攀元當時是因為賞識他的才華,才透過買畫的方式資助他圓夢,這樣的心意,讓謝里法銘記多年。

無奈下旅居巴黎紐約 卻在國際閃閃發光

1964年,26歲的謝里法抵達法國,進入國立巴黎美術學院雕刻班就讀,並在夜間持續進修版畫。謝里法直言,他從大學就開始嚮往巴黎,加上自己崇拜的畫家都是法國畫家。終於踏上巴黎學習,讓謝里法相當興奮。

他在1966年便在巴黎市立美術館開辦的聖藝美術展參展,之後也有不少作品典藏於法國國立圖書館,此時的謝里法,青年才俊,創作也更為活躍。但1968年法國爆發5月學潮,學生意識形態崛起,時局紛亂下,謝里法在1969年赴美,到紐約開始新一階段的創作。

其實最初,謝里法只是打算帶一些畫到美國去賣,但早在巴黎時,他的作品就已受到肯定。當他帶著版畫前往美國時,更是佳評如潮,所有版畫都銷售一空,謝里法也打出了知名度。1970年他在紐約西貝茲成立工作室,因為發展順利,謝里法也就萌生了久居的念頭,最後也順利申請到了永久居留。

但是在謝里法出國時,剛好是臺灣政治最敏感的時期,思想前衛又敢言的謝里法,自然成為了政府眼中的「問題人物」,終於,謝里法的護照遭到註銷。無法回到臺灣,只好旅居國外,直到1988年才得以回臺,並於2003年回到師大美術系擔任兼任教授、2011年更獲頒為臺灣美術院院士。

然而,這件事對謝里法而言,造成的痛苦既緩慢又深沈、不時扎痛他的心。「好長一段時間,我都會夢到自己回到大稻埕,要去小時候最愛的雜貨店,卻不知為何被一道河流隔絕,而通過這道河的橋,永遠是斷成兩截的。」夢境反映了異地遊子的思鄉情懷,也道出了謝里法無可奈何的痛楚。

不過同時,謝里法仍持續發光發熱,除了1966年於巴黎市立美術館舉辦的聖藝美術展外,1968年,他就在紐約羅德島亞貝可絲畫廊舉辦了個展,這是他第一次在國外舉辦個人畫展。之後30多年,他飛遍世界各地,瑞士、阿根廷、東京、佛羅倫斯等大都市的國際畫展與年會,都能看見謝里法的作品。創作能量豐沛的的他,直到1998年都還在巴黎辦展。

不只拿畫筆 更跨域成為新一代文人

謝里法除了畫作方面展現過人才華,提起畫筆的同時,他也開始爬格子。不僅在國內各大美術期刊發表文章,他還出版許多美術專業著作,例如1978年出版的《在信中與阿笠談美術》(改版更名《美術書簡》)、《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都是他的代表性作品,而1985年出版的《臺灣出土人物誌》,更重新整理臺灣重要藝術家及其作品,使他們不至於被後人淡忘,這更是謝里法在臺灣藝術史的一大貢獻。

有別於一般學者,謝里法除了出版專業學術著作外,更充分發揮他的藝術氣息與創作天賦,將他的藝術能量轉化為雋永的文筆,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例如小說《紫色大稻埕》、《變色的年代》,自傳《原色大稻埕》,新詩畫集《呵呵──動詩畫集》等,其中《紫色大稻埕》還被改編為電視劇,並獲得廣大好評。

不論是在畫中作詩,還是用繽紛色彩點綴文學作品,我們都能看見,謝里法在創作中強大的生命力,而他源源不絕的才華也屢獲肯定、讓他獲獎不斷。在國外,他曾獲美國紐澤西州澤西市美術館年展榮譽獎、夏威夷第三回全國版畫展大會收藏獎等大獎,國內更曾獲臺美文教基金會人文成就獎、吳濁流文學獎、國際藝評人協會終身成就獎、並於2017年獲頒行政院文化獎,榮獲國家級褒揚。

慷慨解囊提攜後進 成臺灣藝術史一代人物

獲得文化獎後,謝里法做出一件驚人之舉,他將文化獎獎金100萬元全數捐出,在巴黎文教基金會設立「小說獎」,以鼓勵更多像他這樣、願意為臺灣藝術致力創作的人才。

其實這也是謝里法心中另一個夢:「我在巴黎留學時,看到巴黎美術館成立一個『羅馬獎』專門贊助學生到羅馬學畫一年,心中就想,希望將來自己也有能力成立這樣一個獎項,讓更多臺灣孩子可以來巴黎學畫。」

這個夢想一直埋藏在謝里法內心深處,直到多年後,謝里法已經功成名就、成為一代大師,他便與廖修平、陳錦芳一同創立巴黎文化基金會,設立「巴黎獎」。每年都有學子受惠,不僅一圓他的夢,更助長了臺灣藝術人才的茁壯。

謝里法強調,創作不能停,並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就會注意到「其實處處皆靈感」的神奇,也要相信自己,既然要作,就要卯盡全力,努力發揮極致。秉持這樣信念的他,才能在80多歲的今天,仍然準備開畫展、重新鍛鍊書法,並成為每個年輕人在獨自努力的黑夜中,一盞溫暖的明燈。【採訪撰稿/江敍慈】

第十九屆傑出校友—美術學系48級

臺灣指標性藝術家 謝理發/大事記

1938 出生臺北大稻埕

1955 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就讀

1959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

1964 開始旅居法國巴黎學習雕塑

1964 赴法進入國立巴黎美術學院雕刻班,夜間學製版畫

1968 於美國紐約投入照相絹印版畫製作,並學習藝術理論與藝術史

1970 開始以「謝里法」撰寫文章在國內刊物投稿,介紹歐美當代美術

1977 出版《珍重!阿笠──在信中與阿笠談美術》、《徐悲鴻──中國近代寫實繪畫的奠基者》等書

1978 出版《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

1980 出版《紐約的藝術世界》

1981 著作《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獲得第二屆巫永福評論獎

1982 出版《藝術的冒險──西洋美術評論集》

1984 出版《臺灣出土人物誌》

1988 出版《重塑臺灣的心靈》、《我的畫家朋友們》

1994 與廖修平、陳錦芳共同創辦巴黎文教基金會,設置「巴黎獎」獎勵優秀青年藝術家赴國外進修

1996 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於彰化縣福興鄉福寶生態園區展示裝置藝術作品「漂流光座標」,另有「垃圾美學」觀念藝術展於國立臺灣美術館展出

1997 出版《探索臺灣美術的歷史視野》

1998 與廖修平、陳錦芳在巴黎展出「台北-巴黎 三劍客聯展」

1999 出版《臺灣心靈探索》、《我所看到的上一代》

2005 策劃編撰《臺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二十冊出版

2008 「謝里法七十文獻展」於國立臺灣美術館展出

2009 出版《紫色大稻埕》,並應聘臺灣美術院院士

2013 出版《變色的年代》、於關渡美術館展開版畫展「舊版新印」,於臺中20 號倉庫策展「民主主義的人民藝術」、於臺中港區藝術中心展出「素食年代-牛的四頁檔案」

2014 於臺中20 號倉庫展出「給聖者的獻禮Ⅱ」

2016 出版《緣繫東北角:憶美術裡的宜蘭人》以及《臺灣美術研究講義》,前者從個人視角書寫與宜蘭的淵源,及相遇的藝文人物

2017 獲得第37 屆行政院文化獎,出版《人間的零件:一個畫家的收藏》、於國父紀念館舉行「牛犇牛」個展、出版個人詩集《呵呵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