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彌勒熊 影評:我從【老鷹之手】看到的問題


看【老鷹之手】之前,我被那個主視覺:「一雙長期工作的職人之手」感動,預期將會看到感人肺腑的內容。

但,最後並沒有,除了觀影過程中想提早離席之外,那些不斷重覆在田裡面工作的畫面,一直反覆一直反覆的出現,跟【綠色牢籠】那些拍傳主一直睡、一直睡的狀況有的比!

那些傳主們的「日常」,在成為紀錄片的一部份之後,一定要經過美學的思考再呈現才有意義,觀眾如果有這個必要,必須跟他們一同經歷那些「日常」,那麼一定是對電影的進行、推展有起作用才需加入!

電影本身其他的缺點我就不多說,但,最後影片播完那個工作人員字幕的字體,真的讓人無法接受,完全是字盤裡隨便抓來就用的,難道沒有給任何有經驗的電影人看過、審過、給意見嗎!然後就直接上大銀幕了嗎?

每個國片上片都非常的艱難,每部上映的電影,最終也成為組成台灣年度國片印象的一小塊!是吧?字幕字體的選擇,是幾乎花不了多少成本的東西,難道製片團隊所有的人連網飛,連其他上映過的電影都沒參考過嗎?這些看似不經意的細節,點點滴滴加起來,就會扣光作品的分數!

這部電影有導演個人鄉愁的情懷,與對地方產業的關懷,這個初發心與動機非常的動人,但還是要有基本的執行力才夠。就像片中導演跟拍主角之一留在鄉裡繼續家業的年輕人,到菜市場挨家挨戶問菜販?知不知道當地是種蓮藕的大宗?並且歷史悠久?姑且暫時不談,這個舉動,其實已經過度介入與指揮被攝者,一樣不可取!

我覺得電影內、外,同樣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轉型的問題?

老鷹之手的形成,是堅持原始耕作法意外產生,那麼為何白河更為人所知?並且成為人們口中的蓮之鄉呢?

地方從上到下,有意識到應該將這個蓮藕生產的特色加以轉變與包裝嗎?

如同上述那位年輕人,自說不愛讀書,所以回鄉耕作,我非常佩服他的毅力與決心,但同樣的這是個講究專業的年代,對於蓮藕產業,是不是有什麼更多的可能性與未來,我相信影片中的鄉親比觀眾,一定更為迫切的想知道以及正計劃中吧!

因為這是他們的生計、生存,這些都不是看電影的我們會馬上面對的,也許千絲萬縷、面向太多、積習已久難以解決,但我想導演一定會很想幫助鄉親們度過難關,這是一個開始,絕不是結束,我再重申一句話,專業與轉型,是最該考慮與努力的方向,其實整個台灣不只蓮藕,不只電影,不只政治,不只台灣民主,我們都該好好的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