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與澳洲締結軍事同盟 AUKUS,又向澳洲出售核動力潛艇以威懾中國,但澳洲卻因而毀掉與法國的潛艇合約,法國隨即譴責盟友「背後捅刀」。「外交政策」雜誌評論認為,對澳洲售武是拜登印太戰略的重要賭注,但部署明顯有欠周全,顧此失彼而破壞與法國的互信,長遠甚至可能把歐盟推向中國一方。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歐洲分部高級副總裁 Heather A. Conley 與亞洲分部高級副總裁 Michael J. Green 於文章指出,軍事結盟對美英澳是互惠互利,美國狼狽撤出阿富汗後,正急於加重印太地區的注碼,日本、印度、越南多國都大表歡迎;英國脫歐後把目光轉向全球、疏遠與中國關係,與美澳結盟亦符合國策;澳洲取得敏感的核推進技術,同樣有利維護其既有印太地區利益。
不過,澳洲撕毀 2016 年與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簽署的柴油動力潛艇訂單,而且事先未有知會法國,後果卻未必是三國可以預料。在得知消息後,法國外交部長立場強硬,形容與美國和澳洲關係陷入「危機」;歐盟為表與法國站在同一陣線,更將原定於 9 月 29 日舉辦、與美國的貿易與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臨時押後。
考慮到拜登正在修補美國與歐盟的關係,事件會否長遠破壞美歐互信仍有待觀察。德國聯邦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 Norbert Röttgen 卻在採訪中表明,法國憤怒絕對可以理解,但其長遠外交事務仍要仰賴美國支持,美國同樣是歐洲安全不可或缺的力量,為此與美國全面對抗只會帶來傷害。他又相信,美英澳同盟能夠抑制中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力量,長遠亦對歐盟有利。不過,隨著德國議會近日改選,新政府會否延續同樣立場仍然是疑問。
拜登應當汲取美蘇冷戰教訓
短期而言,法國必定會向美國討價還價,除了澳洲要賠償毀約損失外,馬克龍也可能要求拜登為受影響的海軍集團提供財政援助。美國原先考慮撤軍的非洲薩赫勒地區(Sahel),如今法國亦掌握外交籌碼,可能趁勢要求加強軍事支援。
長遠而言,三國同盟代表著法國國際地位再次受創,適逢法國明年 4 月總統大選,有關外交疑慮相信會成為選舉議題之一。為彌補澳洲毀約損失,法國可能會加強與印度和印尼的國防採購合作關係;在核潛艇風波發生後,馬克龍已經親自致電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對話中強調要以新外交模式加強地區合作。更重要是,法國明年初將會接任為歐盟理事會主席國,屆時將可能主導歐盟的印太戰略,假如美國無法修補與法國的互信,難保歐盟不會採取較親中的區域戰略。
其中一個隱憂,來自其中一位潛在法國總統候選人,他最近呼籲法國軍方應該撤離北約指揮部,以回應今次法國承受的「屈辱」。在明年北約峰會上,法國亦可以阻撓北約達成印太戰略共識。即使美國擁有法國無法企及的國力,其不合作仍然可以打亂美國戰略部署。
以上純粹是最壞推測,事態發展還會受明年總統大選左右,但最叫人意外的是,法國的強烈反應似乎不在拜登政府意料之中,美國對此表現得措手不及。事實上,美英澳三國與法國擁有很多共同地區利益,法國在南太平洋有海軍基地,又擁有當地最大專屬經濟區,而且愈益受到中國船隻侵擾,但美英澳同盟竟然沒有與法國合作,亦漠視歐盟的印太戰略部署。
文章提醒,當年美國加強守護西德富爾達缺口(Fulda Gap),提防蘇聯軍事入侵西歐,有如今天美國增強澳洲海軍實力,相信亦會對中國起到類似震懾作用。然而,正如當年美國聚焦歐洲利益和富爾達缺口時,卻在亞洲戰略部署失當,拜登亦要在關注中國的印太威脅之餘,同時兼顧歐洲盟友與俄羅斯擴張,避免重蹈上世紀冷戰的覆轍。
原文出處 C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