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BOOK

蔣竹山:【歷史學的理論與方法】相關書單


Antoine Prost,《歷史學十二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John Arnold,《歷史之源》(上海:譯林出版社,2008)。

Artrid Erll, Ansgar Nunning編,李恭忠、李霞譯, 《文化記憶研究指南》(北京:文化記憶研究指南,2021)。

Georg G. Iggers著,楊豫譯,《二十世紀的史學》(台北:昭明出版社,2003)。

Jo Gldi, David Armitage著,孫岳譯,《歷史學宣言》(上海:格致出版社,2017)。

John Tosh著,劉江譯,《歷史學的使命》(上海:格致出版社,2021)。

Kenneth R. Curtis, Jerry H. Bentley著,李俊姝譯,《世界歷史的設計師:探尋全球歷史》(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

Lynn Hunt著,江政寬譯,《新文化史》(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

Lynn Hunt著,李果譯,《歷史學為什麼重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

Lynn Hunt著,熊月劍譯,《史學的時間之維》(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

Lynn Hunt著,趙輝兵譯,《全球時代的史學寫作》(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

Maria Lucia Pallares-Burke著,彭剛譯,《新史學:自白與對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Nancy Partner, Sarah Foot著,余偉譯、何立民譯,《史學理論手冊》(上海:格致出版社,2017)。

Paul Cohen著,林同奇譯,《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

Peter Burke著,劉永華譯,《法國史學革命:年鑑學派(1929-2014)》(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Peter Burke著,蔡玉輝譯,《什麼是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第三版)。

Richard J. Evans著,潘振泰譯,《為史學辯護》(台北:巨流,2002)。

Richard Marius, Melvin E. Page著,黨程程譯,《歷史寫作簡明指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S. 康拉德著,陳浩譯,《全球史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

Sam Wineburg著,林慈淑、蕭憶梅、蔡蔚群、劉唐芬譯,《歷史思考大未來:勾勒歷史教學的藍圖》(台北:三民書局,2020)。

Sarah Maza著,陳建元譯,《想想歷史》(台北:時報,2018)。

Sonya O. Rose著,曹鴻譯,《什麼是性別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

入江昭著,邢承吉、滕凱煒譯,《全球史與跨國史》(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

王汎森,《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台北:聯經,2017)。

王明珂,《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文本與表徵分析》(台北:允晨文化,2015)。

王晴佳,《人寫的歷史必須是人的歷史嗎?西方史學二十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王晴佳,《臺灣史學五十年(1950-2000:傳承、方法、趨向》(台北:麥田,2002)。

王晴佳,《臺灣史學史:從戰後到當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王晴佳、古偉瀛,《後現代與歷史學:中西比較》(台北:巨流,2000)。

王晴佳、李隆國,《外國史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平田茂樹、余蔚編,《史料與場域:遼宋金元史的文獻拓展與空間體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

皮國立,《跟史家一起創作:近代史學的閱讀方法與寫作技藝》(台北:遠足文化,2020)。

羽田正,《全球化與世界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21)。

何炳棣,《讀史閱世六十年》(台北:允晨文化,2004)。

余英時,《余英時回憶錄》(台北:允晨文化,2018)。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6)。

余新忠,《追尋生命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

克里斯蒂昂•德拉克魯瓦等著,顧杭、呂一民、高毅譯,《19-20世紀法國史學思潮》(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呂澎,《藝術史研究與寫作入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

李永熾口述,李衣雲撰寫,《邊緣的自由人:一個歷史學者的抉擇》(台北:游擊文化,2019)。

李金強,《世變中的史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李娜,《公眾史學研究入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李鑑慧主編,《成大歷史學報》,第58號(2020/6),「動物史專號」。

杜正勝,《新史學之路》(台北:三民書局,2004)。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2003)。

周兵,《新文化史:歷史學的「文化轉向」》(上海:復旦出版社,2012)。

侯旭東,《什麼是日常統治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2020)。

約翰‧托什,《史學導論:現代歷史學的目標、方法和新方向》,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孫宇凡,《歷史社會學的邏輯:雙學科視角下的理論探索》(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

常建華,《日常生活的歷史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三探》(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

常建華,《觀念、史料與視野:中國社會史研究再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張玉法,《歷史學的新領域》(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8)。

張隆志編,《島史的求索》(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20)。

陳恆編,《新史學》27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21)。

黃進興,《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台北:三民書局,2006)。

塞巴斯蒂安‧康拉德著,杜憲兵譯,《全球史是什麼》(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塞巴斯蒂安‧康拉德著,馮奕達譯,《全球史的再思考》(台北:八旗文化,2016)。

愛德華•卡耳,《何謂歷史》(台北:博雅書屋,2009)。

葉毅均,《走向馬克思主義史學之路:范文瀾前傳》(台北:三民書局,2020)。

裴宜理、陳紅民編,《什麼是最好的歷史學》(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劉翠溶,《什麼是環境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2021)。

劉翠溶、畢以迪編,《東亞環境、現代化與發展環境史的視野》(台北:允晨文化,2018)。

蔣竹山,《This Way看電影:提煉電影裡的歷史味 》(台北:蔚藍文化,2016)。

蔣竹山,《當代史學研究趨勢、方法與實踐:從新文化史到全球史》(台北:五南出版社,2018修訂版)。

蔣竹山編,《當代歷史學新趨勢:理論、方法與實踐》(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

鄧小南主編,曹家齊、平田茂樹副主編,《過程•空間:宋代政治史再探研》(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賴毓芝、高彥頤、阮園編,《看見與觸碰性別:近現代中國藝術史新視野》(台北:石頭出版社,2020)。

賽爾日•格魯金斯基,《歷史何為》(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

==============================

僅先貼出中文本,還沒翻譯的待下一波。

原文出處 蔣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