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馬來西亞,或許你會想起吉隆坡、檳城、或者是海島旅遊的熱門地沙巴。除豐富的山海自然景觀及人文特色之外,你對沙巴還有何認識?國際上享負盛名的馬來西亞當代藝術家于一蘭(Yee I-Lann)出生於婆羅洲沙巴州亞庇,她的藝術創作一直致力述說東南亞群島的現代歷史、殖民的過去和現今的後殖民時代,當中包括她對東南亞集體文化與記憶、個體狀態,以及社會權力結構的關注。9 月起,CHAT 六廠舉行于一蘭首個香港個人展覽 ——「于一蘭:直到我們再度相擁」,當中包括新的委約作品及現有作品,或將令你對馬來西亞以至沙巴,有新的體會及理解。
手織品的歷史與靈魂
每回 CHAT 六廠的展覽,都會盡量利用南豐紗廠地下大堂的空間,這次抬頭一看,有兩張大型手工織墊懸掛天花板,地台上則有「表情符號織墊」,主辦方會邀請本地藝術文化團體及藝術家於台上進行表演。CHAT 六廠執行董事及首席策展人高橋瑞木表示︰「于一蘭的創作,彰顯了藝術抗逆性所帶來人和社群的團結,兼容正統歷史敘事的社會政治氣氛,與個人和地區性的卑微勝利。」其實手工織墊對沙巴當地,甚至馬來西亞的小海島,有著重要的意義,在一樓展廳的部分作品可得知一二。
策展人高橋瑞木在解說的過程中指出,因為疫情,當地實施了十分嚴謹的防疫措施,這次于一蘭無法到場,她與一眾編織夥伴就轉而在線上跟大家對話。她們笑說這次最大的挑戰是把漢字織成大型的織墊,是她們的第一次,也是十分有趣的體驗。這個作品名叫「對你愛愛愛不完」,織墊有 10 首廣東流行曲歌詞,是展覽的委約作品。此前,于一蘭有一作品名為「來自圈外的問候」,她向當地社群做了一個最喜愛的卡拉 OK 歌調查,發現他們大多喜歡英文流行曲,因此把英文歌詞織於墊上。
說到底,墊子代表甚麼?這與于一蘭近年的作品和藝術實踐亦有些關連。她正與沙巴原住民社群、奧瑪多島海洋社群和根地咬內陸社群的織匠合作。編織是當地女性主要的手藝,可以此作為收入來源,也是提升女性地位的方法之一。此外,墊子(Tikar)本來是當地人日常中重要的一部分,人們會在墊上吃飯,當作睡床、聚會時的坐墊等,惟歐洲人於殖民時期帶來桌子或書桌等西方傢具,改變了當地使用工具的習慣。而她與編織夥伴的作品「織墊/桌子」中,桌子的圖案亦代表父權統治。墊子則是她們利用薩馬/巴瑤族露兜葉織成,再加上不同的染料,變成一張張色彩繽紛的作品。
「影像權力」
由織品開始,為何又轉到影像?于一蘭在澳洲阿德萊德完成視覺藝術課程後,從事吉隆坡眾多的文化產業,包括電影工業、藝術學院及音樂領域。其後她才回到家鄉亞庇生活及工作,並開始與駐海洋和島嶼的社區合作,以當地物料和技術來創作。她的攝影影像更為人熟悉,質問攝影影像的本質及當中的權力結構,如等級制度、性別不平等。她的作品具有繪畫的影像風格及錄像語彙,探討社會歷史、權力結構、在東南亞複雜且多元的文化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等。這次的作品「影像權力」一組 8 件,她以荷蘭阿姆斯特丹熱帶博物館館藏檔案照片進行修葺,描繪當權者的視角、「他者」的關係。除了編織創作外,亦有不少相片、錄像作品,當中亦有對權力和社會結構的觀察及反思。這次展覽展示于一蘭的作品,風格豐富多元,給予人無限想像。
================
于一蘭:直到我們再度相擁
日期:即日至 2021 年 11 月 7 日
時間:上午 11 時至晚上 7 時(逢星期二休息)
地點:香港荃灣白田壩街 45 號南豐紗廠 CHAT 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