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穆罕默德是社會平權改革家?(下)


有宗教研究學者主張,穆罕默德是推動平權的改革家,曾賦予阿拉伯女性空前權利。此觀點之所以受爭議,莫過於穆罕默德允許一夫多妻,他先後有 11 位妻子,而最叫人難以接受者,相信是其妻阿伊夏(Aisha)出嫁時只得 9 歲,某些極端穆斯林就是以此為侵犯人權罪行辯護。偏偏阿伊夏長大後擔當政治軍事領袖,又是伊斯蘭宗教權威,在同代女性中無出其右,為穆斯林女性主義者眼中的先行者,以致阿伊夏集所有爭議於一身。

伊朗裔美國學者阿斯蘭(Reza Aslan)在著作「伊斯蘭大歷史:穆斯林的信仰故事與改革之書」(No god but God: The Origins, Evolution and Future of Islam)指出,曾經阿拉伯的婚姻觀相對寬鬆,逐水草而居的貝都因人採用多夫多妻制,男女皆可口頭提出離婚,社會重視母系血統。只是當定居社會形成後,財產繼承權變得愈加重要,母系社會就逐步被父系取代,女性離婚和一妻多夫權利相繼被剝奪。

穆罕默德承繼阿拉伯傳統,明確禁止一妻多夫,但賦予女性離婚的權利;容許一夫多妻,並為妻子人數設上限,附帶「必須公平以待」的先決條件,又強調「如果你們恐怕不能公平地待遇她們,那末,你們只可以各娶一妻」(4:3)。阿斯蘭辯解,穆斯林社群建立之初,持續受到戰爭洗禮,因而遺下大量寡婦與孤兒,為確保脆弱的群體得以存續,穆罕默德只好以一夫多妻作為解決辦法。

不過,極端保守伊斯蘭國家如沙特阿拉伯、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他們堅持一夫多妻,通常不是引「可蘭經」為依據,更大問題來自穆罕默德的榜樣 —— 他經歷 25 年一夫一妻生活後,在 10 年間娶了 9 個女人。

由十字軍東征、到啟蒙時代的歐洲哲學家、乃至美國福音派牧師,經常都抨擊穆罕默德娶妻眾多;部分現代學者嘗試為穆罕默德辯解,阿斯蘭便再三強調,這些婚姻只是政治婚姻,摩西、歷任以色列國王、基督教和拜占庭君王亦都是妻妾成群,以古時君主標準不算稀奇。對於與年僅 9 歲的阿伊夏結婚,甚至有說只得 6 歲,以致穆罕默德被指為戀童癖,阿斯蘭除了以政治婚姻辯護,也強調二人當時只得「婚約」,阿伊夏進入青春期才與穆罕默德圓房。

無論如何為穆罕默德辯解,證明他符合其時的阿拉伯道德,其婚姻都顯然不符合現代標準。偏偏穆罕默德言行被穆斯林視作典範,少數支持童婚的極端穆斯林,便以穆罕默德其時的婚姻為支持理據;2017 年馬來西亞巫統黨員沙布丁(Shabudin bin Yahaya)在下議院辯論「性侵兒童法案」時,語出驚人指「年齡介乎 9 至 12 歲的女孩結婚,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是問題」,即時惹來國內外抨擊;其提出 9 歲與 12 歲,相傳正是穆罕默德與阿伊夏結婚和圓房的年紀。

是童婚受害者還是女性典範?

穆斯林世界的女性主義者並不支持童婚,認為只把阿伊夏當作童婚新娘,是沒有看到事實的全部,他們反而在阿伊夏身上看到解放的潛能。美國女性主義作家鮑爾(Carla Power)在著作「古蘭似海」(If the Oceans Were Ink)解釋,穆罕默德顛覆阿拉伯對女性的定型,讓阿伊夏擔當宗教及政治領袖,使她後來成為頂尖的伊斯蘭學者、負責發佈伊斯蘭教令的法官、征戰沙場的指揮官,成就證明虔誠女信徒不必卑躬屈膝。

在穆罕默德離世後,為補充「可蘭經」沒有明確解釋的部分,穆罕默德生前教誨不斷被當作「聖訓」(Hadith)廣傳,但內容雜亂無章,當中有大量為後人所杜撰。在兩個世紀內,流傳穆斯林世界的聖訓竟然多達 70 萬則。阿斯蘭形容,男性伊斯蘭學者經常假借宗教與政治權威,試圖重奪因穆罕默德改革而喪失的經濟及社會優勢,部分聖訓後來更被制定成伊斯蘭教法。

在這場聖訓爭論戰中,阿伊夏被形容為卓越辯士,據傳曾經多次駁倒「厭女」的伊斯蘭教士,捍衛正統和女性地位。譬如有男信徒聲稱穆罕默德生前曾說,如果「狗、驢和女人」經過禮拜的人面前,將會使得禮拜無效,結果遭到阿伊夏當面駁斥,並以自身權威強調:「以真主之名!先知生前會在我躺臥於他和麥加之間時禮拜。」

在女性主義者眼中,阿伊夏不是童婚受害者,反而享有今日大多數女性穆斯林所沒有的自由和成就。他們還在穆罕默德時代,看到女信徒能擔任精神導師、男女可以在戰場上並肩作戰、男男女女可以毫無隔閡下並肩祈禱,這都是今日伊斯蘭世界所無法想像。

究竟穆罕默德是否社會平權的改革先驅?相信不少人都無法接受,一夫多妻與童婚是罪證之一;但穆斯林女性主義者認定穆罕默德有改革初衷,主張回歸穆罕默德的平權理想,並嘗試以此把伊斯蘭教重新詮釋為平等主義宗教。

原文出處 C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