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直有同學丟訊息說:老師,我記得您的日文原文碩論是寫『牡丹社事件』吧?有看『斯卡羅』嗎?也就是『傀儡花?』您有甚麼感想嗎?想看您寫其中角色的故事背景。(嘖!該來的還是來了……順便貼一下耗盡自己青春生命的論文參考書櫃)
好吧!就稍微提一下!昨天在公視看了第二話,立刻就覺得這部影集的主要角色,就是以李仙得、必麒麟,以及蝶妹為主。
首先,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有的文獻翻譯成「李善得」「李讓禮」)他擁有法國血統,卻是美國國籍。因此,在那個烽火年代中,飽受著身分不正統的眼光歧視,所以他參加南北戰爭,靠著煙硝,消弭身分認同所帶來的內心糾結,根據美國記者「愛德華豪士(Edward H.House)」所撰寫的『征台紀事』中譯本裡,提及他因為戰爭關係,造成左眼失明,並且裝了玻璃義眼,最後在大約在1864年授勳榮耀,他才真正地為自己的身分有了一定的認定,所以要說他對自己沒有自信,或許能這麼說吧!遂能想到「斯」劇中,他為何對原客混血的蝶妹,有特別的情感寄託。
雖然劇中的李仙得,他以英語為主,但,在史料文獻中,他可能精通台灣話,並且多少會一些生、熟蕃族語,以及日語,就我當初寫論文時,很不客觀地揣測,他可能在美方政府計畫之外,早就遊遍台灣,不然,他不可能寫出『李氏台灣紀行』這本記載滿滿台灣風土文化與政治的照片、圖片,並著重在於處理黑水溝船難的,對於研究牡丹事件的學者來說,相當重要的一冊歷史本文。
在他擔任廈門領事時,發生了「 The Rover:羅妹號事件(又稱為羅發號事件)」這段燃燒出「牡丹社事件」的火藥引線。因為從相關的閩浙總督以及當地縣府的官員,幾乎怕事地不承認那樣的不毛之地,中國有直接管轄權,根據『處番提要』的明治五年九月二十六日的紀錄中,美方--李仙得與日方--副島種臣外務卿所書言道:「自清國看台灣,感覺像是其他國家之物,不管是何國管轄皆無所謂,若由亞洲之日本來管轄時,首先應進行適當之周旋……」所以,處理羅妹號時,李仙得傷透了腦筋,四處在台、原、漢、滿、日之間斡旋。
有趣的一點在於,根據林呈蓉教授所撰寫的『牡丹社事件的真相』中闡述,李仙得其實比較傾向於大清帝國從未領有台灣以及台灣原住民領域蕃地,因為要進入生蕃原鄉,是要申請護照的呢!
回到政治斡旋上,李仙得或許很愛台灣這塊寶島,所以他非常雞婆地與「下瑯橋十八蕃社」也就是現今屏東縣恆春地域中,原住民大頭目「大 卓杞篤(排灣:Cuqicuq Garuljigulj/英譯:Tokitok)」訂下口頭盟約,只為處理羅發號所引發相關的後續政治角力。題外言,倘若講到劇中蝶妹的身分,卓杞篤有位漢名為「潘文杰」的養子,她的母親血統就是原客混血,很有可能就指她。
李仙得這樣的努力,一方面要讓美方能在台灣原住民領域有佔領權,二方面就是最主要的目的,要讓台灣的主權能能透過外力幫忙,解脫中國虛設又貪婪的權力鬥爭,遂能從中獨立。
接著再提到一個角色「必麒麟(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昨天看到影集,就覺得跟史料中的照片好像,感覺上真的很「必麒麟」,劇組真的好會選角。
必麒麟這位英國人,他本來是水手,而且根據稗官野史,他很可能從十四、十五歲就開始在海上度過青春,可能是因為航海王個性,所以他個性豪邁風趣、甚至勇於冒險,所以他從北至台灣的淡水,南至台灣安平與打狗當海關,並且在「怡記洋行」任職時,都非常敢於當地的生蕃打交道,連漢人非常畏懼的「獵頭蕃」亦稱「馘首蕃」都能在他的海派性格下,完全地稱兄道弟。
很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必麒麟太過反骨,他曾經為了樟腦的問題,跟清朝鬧翻,一度讓台清關係非常緊繃呢!還好牡丹社事件發生時,他已經離開台灣,要不然,他不僅僅幫不了李仙得,可能還會是那種提油救火的人物……。
以上!這大概就是目前我看了第二話,所想到事情,但我猜,如果還有經費的話,希望能拍到牡丹社事件,因為這個歷史足跡精彩到爆炸。
原文出處 宋文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