聳立於桃園市觀音區海岸、闢建於日治時代的「白沙岬燈塔」,守望海上交通120年,保存完整,原為市定古蹟,經數年文化資產價值調查,今年5月10日獲文化部第8屆「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審議會」過半數委員同意,成為時隔36年、繼大溪李騰芳古宅後,全市第2座國定古蹟。
白沙岬燈塔1900年竣工、1901年開燈啟用,採用台灣首見「二重殼複合構造」,迄今在鏡機旋轉台上仍留有法國巴比埃及貝納爾公司承製的明證,塔內保存裝飾精美的鏤空豎板鑄鐵迴旋樓梯,及層層套接的金屬製圓形塔心,以供鏡機旋轉的纜繩與砝碼運作,彌足珍貴。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董俊仁表示,白沙岬燈塔塔高約37公尺,僅次於屏東縣鵝鑾鼻燈塔,是全國第二高的燈塔,為新竹至淡水間海域的航海重要指標,塔頂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機掃射及多次地震、風災,仍屹立不搖。
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教授鄭政誠認為,桃市古蹟幾乎以廟宇、私宅居多,較少公共或交通建設,白沙岬燈塔升格為國定古蹟,對於歷史、文化界而言是一大捷報。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