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张3丰:壓住命運水花的全紅嬋


14歲的10米跳臺冠軍全紅嬋的影片,我看了好幾遍。記者問她怎麼能夠跳出滿分,她這樣回答:

“練的,慢慢一直練唄。我媽媽生病了,可是我不知道那個字怎麼讀,不知道她得的什麼病,然後就很想賺錢,回去給她治病,賺很多錢,治好她……”

這可能是東京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說出的最難闡釋的發言。

把金牌直接等同于錢,這麼直接的表達,本來應該讓人感到尷尬,但是所有人又都知道,在當下的中國這仍然是現實。

儘管,奧運冠軍不再有那麼高的榮耀,不再像2008年之前有那麼多獎勵,但是仍然可以改變命運,或者就像全紅嬋說的那樣,救媽媽的命。

很多人轉發了這個影片,但是大家的感受卻各不相同。

很多人被這句話“感動”,說她有“孝心”。“她媽媽真有福”,這樣說的人,完全忽略了她媽媽是一個等待救治的病人。

很多人被“震動”,因為把金牌直接等同于錢,說明背後是一個何等貧窮的家庭啊。

這也是“傳統體育”在這次奧運會上留下的印痕,窮人家的孩子,就是為了改變命運,而拼命壓住水花。

她的啟蒙教練說,當初選中她,除了她的彈跳(身高1.2米,立定跳遠到1.76米),她家裡的貧窮也是一個原因,練習跳水,需要每天在外面曬,光是這一點很多有錢人家庭就難以接受。

很多媒體做了這個選題。xx日報的官方微信也做了,他們精心刪除了“可是我不知道那個字怎麼讀,不知她得的什麼病。”

這句話其實透露了一個秘密,7歲就開始離開父母去練跳水的全紅蟬,根本沒有好好念書。

這也是一部分體育項目的真實寫照。

運動員自從被選出後,就成為“國家”的人,全副身心投入一個項目。

那兩個女羽毛球選手在賽場上大吼“我草”,倒沒真的好驚詫的,她們需要通過大吼來提振士氣,而最拿手的就是國罵。

和她們相比,全紅嬋要乾淨得多。

除了偶爾想不起來該說什麼外,她說出的話都堪稱是天籟之音:自然的,未經雕飾的。

她說的雖然是普通話,但是詞彙還是廣東湛江市麻章區邁和村的、底層的,更重要的是,還是“童年”的。

她14歲,跳水動作非常“成熟”,但是在心理上,還完全是一個孩子。

她還沒有掌握那套“感謝用語”。

沒有“感謝國家,感謝教練”,在這個基礎上再談母親的病。

至少在兩個場合,她都直接表達了自己努力奪冠,是為了掙錢給媽媽看病,這讓“如何解讀全紅嬋”成為一個難題。

對全紅嬋發言最典型的評論,是“冠軍的孝心”,來自某某日報微信下面高贊評論第一條。換一個說法,是“忠孝兩全”,既為國爭光,又“孝順父母”。

官方媒體,在報導全紅嬋的時候,刻意淡化她的苦難。淡化她沒有時間讀書(無法念出媽媽疾病的名字),淡化她家裡的貧困;讚美她水花壓得漂亮,但是卻淡化她為了達到這個水準所吃的苦。

但是,這些官方發起或者認可的解釋,都難以徹底“定義”全紅嬋。

她的發言,不是偶然一次,而是前後一貫的整體。

“我連遊樂園都沒去過,也沒去過動物園”,“今晚我想吃很多好吃的東西,現在特別想吃辣條。”

媒體想把她塑造成一個“可愛”“純真”和“萌”的赤子,但是卻終究無法遮蔽她。

她越是“天真”,說出的話就越是讓人感到沉重,讓人無法正視。

她的天真和純粹背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

就像她老家村支書介紹的,“人均年收入1.1萬元”,而她家在村裡條件,也屬於“中下”。

她可以壓住命運的水花,她是幸運的,而很多像她一樣的人並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