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國房地產企業風險加速釋放,更多出現信用危機的公司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今年中國企業信用債違約量持續攀升。
彭博8月2日報導,彭博匯總數據顯示,今年迄今為止,中國公司境內外債券違約總規模已達到約302億美元,超過了2020年全年299.3億美元的水平,刷新年度違約規模的歷史新高。
彭博此前5月24日報導,中國企業發行的公司債,未來12個月將有大約1.3兆美元到期,比美國企業多30%,比歐洲企業多63%。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指,在全球公司債市場,中國企業債務問題成為焦點。一直承擔屬於經濟刺激舉措的公共事業的土木和建築領域企業的債務大幅增加。
在中國企業發行的公司債中,截至2023年的3年內到期的債務總額為2.14兆美元,規模達到2018~2020年的1.6倍。
金融信息公司Refinitiv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企業償付額為7480億美元,2022年為6690億美元,2023年為7270億美元。中國企業發行的公司債的期限為1~3年,期限更短的債券更多。隨着公司債的持續發行,最終償付額預計還會進一步增加。
背負大量債務的主要是大型國有企業。政府直屬的中國國家鐵路集團需在2023年底之前償付近900億美元,而承擔輸配電的國家電網需償付約140億美元。兩家公司均未上市,成本意識淡薄導致了債務增加。一直承擔著公共事業的土木和建築、加上國家鐵路和國家電網這兩家的償付額達到6000億美元,佔整體的3成。
對於海外投資者來說,外幣債券的動向尤其引人關注。2023年,中國企業外幣債券償還額將達到1720億美元。令人擔憂的是,外幣債券的違約情況正在不斷增加。
Refinitiv等機構的數據顯示,2020年以後中國至少有10隻以上美元債券出現違約。北京大學創辦的大型IT企業北大方正集團2020年2月進入破產重整,多隻美元債券無法支付本金和利息。
國有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也多次對美元債券違約,2月美國花旗集團的香港法人要求紫光集團支付利息和償還債券本金並提起訴訟。
日媒報導稱,由於國企債務負擔很重,中共政府所謂的“默許擔保”成為目前投資者擔憂的焦點,國企債券一旦失去這種“默許擔保”,債券市場可能會迎來衝擊。
美國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Kenneth Ho表示,中共當局對系統性金融風險日益感到焦慮,因此需要警惕中共政府政策上的急轉彎。
惠譽駐上海分析師張順成表示,隨著下半年大額債務到期,流動性惡化的地方國企將繼續承受更高的償債壓力。
原文出處 希望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