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先後有環保評級反映,塞爾維亞是歐洲最受污染國家,問題還引發示威浪潮,不少人把矛頭指向中資企業。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博士生 Vuk Vuksanovic 在雜誌「外交政策」撰文批評,中國資金通過「一帶一路」湧入塞爾維亞,投資項目卻以高污染產業為主,普遍未達歐盟標準,危害公眾健康,而當地政府只管以鐵腕手段隱瞞環境禍害。
Vuksanovic 指出,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為實現高速工業化而犧牲環境,造成嚴重空氣、水質和土壤污染。至今全國仍以燃煤發電為主,燃煤發電廠總數足足是其他國家總和的 3 倍有多,此環境禍害正構成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文章認為,中方正嘗試透過「一帶一路」計劃,把部分重工業轉移到急需基建融資的落後國家,將污染問題轉嫁國外;同時通過投資煤炭相關產業,把過剩的煤炭產業勞動力轉移國外,緩解國內煤炭產能過剩的危機。
在中國的地緣政治盤算中,塞爾維亞正好充當其通往歐洲市場的門戶,自然是投資重點;從塞爾維亞政府看來,中國提供他們求之不得的巨額資金,又願意接手負債累累的舊工業設施,雙方可說是互惠互利。2010 至 2019 年間,中國對當地投資額高達 16 億歐元,放貸超過 70 億歐元。
對於中國背後的投資動機,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在 2015 年任職總理期間,接受國營電視台 RTS 的訪問時如此回答:
因為他們有興趣,因為他們不得不關掉國內部分鍛造廠和煉鋼廠,我猜是有潔淨空氣的考慮。但老實說,我對此所知甚少,而且我何必為此操心?
在塞爾維亞政府護航下,中資重工業項目陸續上馬。2016 年中國領導人訪問當地後,中國河鋼集團接管斯梅代雷沃(Smederevo)的煉鋼廠,該廠房曾為美資所有;
2018 年中資紫金礦業增持博爾(Bor)礦場股權至 63%,當地礦產為去年塞爾維亞出口中國的主要產品;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拒絕融資的 Kolubara B 燃煤發電廠興建計劃,現由中資接管;中方又是科斯托拉茨(Kostolac)燃煤發電廠現代化的幕後推手。
這些項目加劇塞爾維亞對煤炭的依賴,而且往往不符合歐盟環保標準,禍害也逐步浮現。斯梅代雷沃與鄰近村莊雷迪納克(Radinac),最近先後有居民抗議河鋼集團的煉鋼廠污染環境,紅塵經常如雨般降下;去年 9 月,博爾市政府對紫金礦業提出刑事訴訟,指控其銅礦污染環境。
連塞爾維亞環保局都不得不承認,斯梅代雷沃空氣污染指數高企,平均全年有 120 日超出歐盟標準。塞爾維亞污染釀成的死亡個案,同樣冠絕全歐洲;歐洲議會亦基於環保理由,關注當地的中資發展項目。
面對環保爭議,武契奇及其執政塞爾維亞進步黨都沒有解決問題的打算,反而著手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當地傳媒主要由親政府陣營把持,打壓所有環保論調。
環保局空氣質素部門主管反對政府調高污染許可,其後遭到清算下台;中資企業玲瓏輪胎(Linglong)去年 9 月在小鎮茲雷尼亞寧(Zrenjanin)興建輪胎廠房,警方預先佈防阻止環保分子到場。
雖然今年 4 月,曾經有數千人在首都貝爾格萊德抗議,要求政府解決污染問題,成功串連左右翼陣營,紫金礦業地下礦場和一家中資塑膠回收廠亦暫時停工,公民社會看似取得小勝。
但那邊廂,紫金礦業已經取得採礦許可,年底開始開採 Cukaru Peki 銅金礦;河鋼集團將在今年 8 月重啟因疫情停運的煉鋼廠鼓風爐。
Vuksanovic 指出,隨著明年塞爾維亞總統大選臨近,武契奇只管押重注於中國投資身上,鞏固幕後有欠透明的政治捐獻網絡,同時加速經濟增長,叫塞爾維亞人繼續在煙霧瀰漫的污染中怒嗆:「I can’t breathe」。
原文出處 C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