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WHO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是怎樣選出的?2020020


武漢肺炎大爆發後,埃塞俄比亞籍的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曝光率大增。

姍姍來遲的把武漢肺炎列為「國際緊急事件」,同時反對從武漢撤僑,一面倒唱好中國的抗疫工作,表現受各方批評。

然而,譚德塞 2017 年當選的時候,特別被各界寄予厚望,因為他不單是首位來自非洲國家的世衛總幹事,也是世衛 70 年歷史中首位一國一票選出的總幹事。

世界衛生組織主要有兩個決策機構,第一個是世界衛生大會,每年 5 月在日內瓦舉行,全部 194 個會員國都會派員出席,另外還有觀察成員。世界衛生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負責任命總幹事和執行委員會成員,以及審批每年的財政預算案和決策報告。

另一個重要機構是執行委員會,負責執行衛生大會的決議,委員會現時有 34 名衛生專家,每屆為期 3 年,成員名單由衛生大會票選。除此之外,世界衛生組織也有頗大的行政團隊以及應急醫療專隊,協助各國防控疾病,從事公共衛生研究,以及協助進行醫療改革,而世衛總幹事就是整個國際組織的技術和行政首長。

儘管世衛總幹事掌握龐大公共資源,對全球醫療發展舉足輕重,但在 2017 年之前,總幹事一職都是閉門由執行委員會選出。成員國要在換屆前一年的 6 月至 9 月間提名候選人。然後,在換屆該年的 1 月,執行委員會會舉行閉門會議,會見候選人,再以暗票形式投票,每輪最少票數者被篩走,最多試過經歷 5 輪票選。

執行委員會會在衛生大會推舉最高得票者,然後讓成員國像橡皮圖章般「表決」。由於透明度低,總幹事一職很容易被歐美強國主導,她們可以私下進行大量游說工作,而且由於是投暗票,有些執行委員在投票時會只顧私利,拋棄國家利益。

在 1988 年,世衛成立 40 年後,才誕生首位西歐和美洲以外的總幹事中島宏。然而,中島宏被喻為歷來最差的總幹事,管理不善,與地方分部缺乏協調,而且被指以公職分配換取選票,甚至真金白銀買票。

1993 年,中島宏在一片爭議聲中連任後,世衛就總幹事任期改革,只可連任兩屆,而且要清楚公佈所有提名人選。在 50 至 70 年代,巴西的 Marcolino Gomes Candau 就曾 4 度當選總幹事,共長達 20 年。

中島宏之後,挪威的布倫特蘭夫人和南韓的李鍾郁先後出任總幹事一職,輪換頻繁,但選舉過程依然備受批評。2002 年,醫學期刊「刺針」的總主編 Richard Horton 就怒批選舉像 20 多年前的極權國家選舉,過程秘密、不透明,而且缺乏問責性,沒有人知道選舉基於甚麼準則。

到了 2007 年,中國聯同一眾發展中國家成功推舉香港的陳馮富珍做世衛總幹事,後於 2012 再度連任。她在任內進行重大的選舉改革,執行委員會會閉門推選 3 名候選人到世界衛生大會,然後世界衛生大會再一國一票選出新任的世衛總幹事。

新的安排顯然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有利,例如非洲國家加起來就有超過 50 票,佔會員數 4 分 1,而在 2017 年,埃塞俄比亞的譚德塞就以 133 票對 50 票,壓倒性擊敗英國的對手。

當時,國際專家都對選舉結果表示欣喜,認為可以大大提高世衛的認受性,譚德塞也可以令世衛工作更貼近發展中國家的需要,尤其遏止愛滋病、肺結核和瘧疾在非洲蔓延。

其實,譚德塞還是首位並非醫生專業出身的世衛總幹事。他的學術領域屬於公共衛生範疇,後來長時間從政,2012 至 2016 年是埃塞俄比亞外交部首長。

在今次武漢肺炎之前,他已醜聞纏身,例如 2005 至 2012 年擔任埃塞俄比亞衛生部長期間,3 度隱瞞霍亂災情,致使數以百計患者失救死亡。

為了謝票,他於 2017 年委任 93 歲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作為世衛親善大使,後來因政治壓力撤回。

2018 年,他跟普京會面後一個月,又突然委任一名名不經傳的俄羅斯代表,掌管對抗肺結核的項目。這位另類的總幹事,正帶領世衛應對百年一遇的大疫症,只能祝大家身體健康。

原文出處 C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