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 林宜敬 (所有圖文版權接屬原作權人所有)
一、
黃仁宇先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歷史學家,他所寫的「萬曆十五年」跟「中國大歷史」,在台灣跟中國大陸都是暢銷書。
黃仁宇先生認為,中國數千年來發生的問題,都是因為缺少了現代社會發展下「數目字管理」的能力。
二、
然而,自從新中國在1949年成立以來,中國政府對於透過數目字管理是十分執著的。
而黃仁宇先生也認為,中共在建國之後進行土改,建立了一個新的低層機構,讓中國政府能在數目字上管理。
三、
1950年代初期,中國開始進行「鎮壓反革命運動」,一開始就殺了很多人,但是究竟應該殺多少人,各地政府的意見相當不一致。
於是在當年的2月,中共中央召開會議討論了處決人犯的比例問題,會議中依照毛澤東的建議,決定按「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先殺此數的一半,看情形再作決定」。
後來各地政府就按那個比例去殺人。
四、
1957年,中國共產黨發起反右運動,積極逮捕整肅右派份子。
而由於當時毛澤東說了一句話:「百分之九十五的同志是好的。」因此,全國各地就以5%作為標準,各自舉報右派份子。
據說,當時每個單位都必須自行舉報5%的人為右派,然後對他們進行批鬥,完成這個「指標」。
五、
2008年金融海嘯的時候,我剛好去北京出差,當時我很懷疑,中國是不是能繼續保住每年8%的GDP成長率?
但是一位跟中共領導階層比較熟悉的朋友跟我說,不用擔心,中國的GDP成長率是中央指派下來的目標,指標既然訂下來了,全國各地的政府就會想辦法達到指標。
六、
於是我才理解到,中國的GDP成長率跟西方各國的GDP成長率,在意義上是十分不同的。
西方各國採行的是自由經濟,所以他們對於下個年度的GDP成長率只能「預測」,預測之後再去客觀的量測統計,統計出來的結果是百分之幾就是百分之幾。
而中國採行的是計畫經濟,所以下個年度的GDP成長率是一個主觀的「目標」,而不是一個「預測」,所以中央政府說百分之幾就是百分之幾。
也好在當時中國的地下經濟盛行,所以地方政府只要對那些原本不列入統計的地下經濟活動嚴加查緝,將它們列入GDP統計之中,自然就可以交差。
七、
2015年左右,我經常到中國各地出差,當時我對祖國的房地產建設的飛快成長,感到非常的佩服。
當時那邊的朋友跟我說,祖國各地搞建設,難免要拆遷,而拆遷必定會有抗爭,抗爭難免會打死人。因此地方政府往往為每個拆遷案訂出打死人的「指標」,只要在拆遷過程中打死的人不超過那個指標,上級政府就不會追究。
八、
最近武漢肺炎疫情爆發,祖國的的死亡人數與確診人數不斷增加,但有網友發現,這兩個數字不管怎麼增加,其比例一直不會變,一直都維持在2.1%。
許多人覺得這件事很神奇,但是熟悉中國政府運作方式的人都知道,這肯定是中央政府又訂出了「指標」。
所謂的「指標」就是主觀的目標數字,而不是客觀的統計數字。指標既然下來了,各地政府就要想辦法達成指標,該死的病人就必須死,不該死的就先不要死。
九、
三十年前讀黃仁宇的書,那時候我還年輕,覺得那個「數目字管理」的概念很好懂。
但是隨著年紀增長,我怎麼覺得越看越糊塗?黃仁宇的意思到底是什麼?祖國政府究竟是在做「數目字管理」,還是在「管理數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