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翁佳音 / 老番的台灣史 : 苦悶的臺灣街 20210702


好久以來,常有親朋學生在老番面前「大員」長,「大員市鎮」短,老番先是委婉暗示,但最近幾年已公然臉色不悅、不耐煩而動怒要學生少用此詞。這裡交代一下原因,免得有人以為我是老番顛症頭提早來。

一、當年同意暫用福州方言的「大員」翻譯荷語文獻之Taijovan / Tayouan,一是老番學問民主,二是怕學生不知早期文獻中的臺灣/Taijovan只指今天臺南安平,因而只好先用「大員」代替後來發展成一定意義之「臺灣」,用以避免讓初學臺灣史的學生在名詞上產生混淆。

二、但多年來令老番意外與苦悶的是,不少學生(學者)不知「大員」的地理/地名意義,竟有人以為荷蘭人離開後「大員」就沒了。明明是臺灣史難得一見脈絡淵源分明的臺灣古都,在歷史讀物上變成離離落落了。

三、臺灣/Taijovan,在中文除有寫成「大員」外,還有被寫成:大灣、大圓,埋冤、大冤等等,中文解釋得糊里糊塗,但荷語地圖與文獻則很清楚描述成「大海灣」。荷蘭東印度公司就在大灣上第一個沙崙(一鯤身)高地上築造城堡與城市,正式公文記錄成het Casteel Zeelandia op Taijovan(熱蘭遮城在臺灣)、de Stadt Zeelandia op Tayouan(熱蘭遮市在臺灣)。另一邊後來成為臺灣府城的市街,公文寫成de stadt Provintie op Saccam(普羅文遮市在赤崁)。

四、上述荷語城市,漢語另有土味順口之名,就是「臺灣街」與「赤崁街」,明鄭文獻《從征實錄》可證。清帝國竊據之初,文獻言「安平鎮城,在一崑身之上。東抵灣街渡頭,西畔沙坡抵大海」,若有訓詁學技巧,便可知灣街就是「臺灣街」,中國佔領後,當時人還是叫臺灣街。但隨著政經重心轉到赤崁,臺灣街大名不再,安平人改叫「市仔街」,將「臺灣」之名貢獻給現代國家。

糟糕,這樣寫會否花落落?不知大家看懂沒?看不懂,算了,就學學者看圖說話。最後一張「熱蘭遮城在臺灣」彩色圖,用紅色圈起來的地方,有啥功用?在建築工程上要如何稱呼?答對的人,老番有賞。

原文出處 翁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