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片商最近都在忙坎城市場展,以前一週解決的,現在實體跟線上同時辦,還有Pre-Cannes Screening跟會議,變成超長的夢魘。
入選的坎城片單超多,市場展等待被採購的影片更多,影片的價格雖高,但是買家還是持續搶進,感覺市場非常熱絡。
但是我們遲早得面對事實:獨立片商的營運模式已經是夕陽產業了。
疫情讓戲院以及片商提早面臨產業的變革,以後的電影發行面貌大概也差不多底定:
1. 戲院影城只會提供特定大片上映,與平台上架的時間也幾乎要到零時差,目標觀眾也就只剩下青少年。
2. 中小型商業片直接上架平台是最合理的選擇,就算有到戲院上映的可能性,戲院收入也都無法負擔行銷的花費,所以上映宣傳其實就是平台上架的成本。
3. 藝術影片以後只會在影展中集結放映,既可以用比較低行銷成本抓住觀眾注意焦點,也可以只滿足非常限量的幾場觀眾就可以,平台就算上架,也沒有觀眾對於大量藝術影片感興趣。
4. 各類型國片都還是會做戲院上映,因為除非賣給國際平台,不然海外市場機會是微乎其微,所以台灣戲院上映是回收唯一來源,但國片發行也不一定需要發行片商協助,製片也慢慢都有主導的行銷想法,所以上片前找些人手就可以。
以上,應該每個獨立片商都非常清楚,所以該想想退場或是轉場機制才是最實際。
夢醒時刻
原文出處 Jeffrey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