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艱難的戰役,一場全民都是戰士的戰役。病毒攻擊無差別待遇,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自從2021年5月14日以來,台灣武漢肺炎升溫,部分藝文名家紛紛出手帶風向,造成輿論一面倒,我的心頭湧起莫名的無力感。網路群組幾乎被洗版,很多人被風向帶走而不自知,悲傷自四面八方湧來。
有閱聽人批評我使用武漢肺炎不妥當,我心頭咕咚一聲,不知有何不妥。當然是武漢肺炎,如果我們可以說英國變種、南非變種、印度變種,那原生種是什麼呢?原生種就是武漢肺炎呀!
如果可以稱英國變種、南非變種,為什麼不可以稱武漢肺炎?如果稱武漢肺炎是侮辱,難道英國變種、南非變種就不是侮辱?德國麻疹呢?日本腦炎呢?是不是侮辱?如果稱新冠肺炎,那麼,未來發現新的新冠肺炎,是否要稱之為新新冠肺炎?
網路上的各種攻防,占據了我們的心。每日裡的焦慮,我們隨著名嘴、網紅的論述忐忑不安,臺灣成為焦慮之島。一些藝文名家紛紛加入戰場,以其生花妙筆,很容易擄走閱聽人的心。其中主軸說出來很簡單,卻非常有效。即基本的三段式論述:一、失去的是活生生的生命,不是冰冷的數字;二、蔡英文和疫情指揮中心草菅人命,是殺人犯;三、給我疫苗,其餘免談。
這類文字往往從人道出發,用死亡帶出同情,如「河裏撈上來的、廁所裡發現的、陋巷公寓裡無聲無息的⋯⋯遺體,全部成為官員嘴裡一個號碼、案例。」這種從人道出發的煽情文字,很容易擄獲閱聽人的心,於是進行下一步,攻擊疫情指揮中心,「當他堅持每天用「公務常態」的語調報告,每天把它正常化,久而久之,他就讓大眾習慣而接受,麻痹掉心裡的刺痛和驚駭」。
於是重點來了,「那種掌權的強硬傲慢,那種慣性的居高臨下,那種認為所謂「國家戰略」高於「庶民生命」的理所當然的霸道,令人駭異」。再加一個感性的結尾,「為那死得不知所以的同胞,為那被剝奪了死別最後一個溫暖擁抱的家人,我心沈痛。」於是閱聽人就被風向帶著走了。類似的文字還會互相感染,「大疫流行,心事沈重,許多生命逝去,雖至親也不能告別」,真不知是誰抄誰。
同樣從人道出發,這段文字就更直接了。「從十幾人到二十幾人,每天的死亡人數不斷上升,沒有下降的趨勢。這些死者,都沒有具體的生命故事,彷彿他們的人生,就只是一個數字。」人道的感懷之後,是嚴厲的指控,「這樣的人性,這樣的殘忍,這樣的冷酷,真的超出我的想像。我只能稱他們為殺人犯。
是的,指揮中心的每一個人,都是殺人的共犯。」這些文字幾乎傳遍社群軟體的每個群組,我看到不下十次。
接下來則是劍指蔡英文,「請不要忘了,平庸之人的執行政策之上,是因為平庸之惡的指揮中心,在希特勒。我當然不會遺忘,最後的指揮中心,不在疫情指揮中心,在總統府。最殘酷的核心在總統府。」
由此推出部分民眾最愛聽的口號,「給我疫苗,其餘免談」,直指阻擋外國疫苗進來的黑手是蔡英文,指其為扶植國產疫苗,漠視生命的消逝,眼中只有股票。民眾於是拿香跟拜,群情激憤。
另一位藝文名人,馬上補槍,「沒有人覺得奇怪、不解嗎?為什麼連續跌停板的高端疫苗股票,在昨天突然戲劇性翻轉變成漲停板?剛剛好就在發生了強烈質疑國產疫苗能夠準備好得到「緊急授權使用」的陳培哲退出審查委員會的消息傳出之後?這兩件事情除了同時發生之外,有什麼其他的因果關聯嗎?」
有人寫得比較隱晦,但明眼人一看就懂,「尤其看到人一個一個死掉,卻連一句真心的對不起也換不到時,心中的悲憤如何處理,怎麼放得下呢?」不論如何隱晦,歸根結底一句話就是「政府怎麼沒有道歉」。
人道是這些文字的共同語言,一面消費消逝的生命,一面朝疫情指揮中心開槍,然後定錨為「給我疫苗,其餘免談」,這兩句人人琅琅上口的口號。而口號絕對最管用,於是拿香跟拜的人如浪濤洶湧,一波又一波。
當權貴疫苗事件發生後,這些人立馬換了另一個口吻,曲意迴護,用的是另一個名詞「人性」。人道和人性真好用,人道煽動民眾情緒,直接有效,從生命的消逝,到「給我疫苗,其餘免談」,被帶風向者並不知道自己已被風向帶著走。
而人性成為打權貴疫苗者的護身符,因為缺乏疫苗,才引發權貴疫苗事件,於是槍口回到疫情指揮中心,因為缺乏疫苗的始作俑者是疫情指揮中心,歸根結底最後仍是疫情指揮中心的錯。
我不會為疫情指揮中心塗脂抹粉,有些事情沒做好就是沒做好。但一個為臺灣守護了18個月的疫情指揮中心,被遭控為殺人犯,與我的認知實有極大差距。
而被推崇為學術良心的陳培哲院士,說出這樣的話,而且一再被引述,則是我完全不能理解的事:「如今台灣疫苗要靠人家施捨,美國過剩的施捨你一點,日本不要的施捨你一點,再把台灣半生不熟的拿出來,這樣對得起台灣人民嗎?這不只傷害人民的健康也傷害了人民的尊嚴。」
美國和日本送的疫苗叫施捨,臺灣的疫苗又半生不熟,莫非是要臺灣人坐以特斃?這段話被許多批評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文章所引述,我則是在媒體報導看到的。希望是媒體報導有誤,否則我真的不知道要如何相信這位院士級專家。
花甲男孩年過六十,且是二高慢性病患者,屬高危險群。一位友人擔心我的居家自肅,送了我一個血氧計,多一分小心,多一分保障,特此承蒙友人的雅意。沒有人知道明天先到還是死神先敲門,放一張唱片,沖一壺茶,做一頓好吃的晚餐,安靜過自己的日子。
原文出處 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