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性法則」是甚麼?
有很多專題製作的角色採用怪物設計,但故事卻是一般的人類故事,也就是用怪物講人的故事,這就是非適性法則
而所謂適性,指的就是用怪物講怪物故事,用人講人的故事,如果你是一隻貓,你的故事講的就是覓食、交配、窺視、梳理毛髮…等相關貓習性事物衍生的故事,而不是講人習性的故事,當然,你可以讓你的貓擁有一些人的性格,例如自私、佔有慾、現實等,但如果是深層的情操如諒解或追求夢想…就很難以說服,因此你角色是誰?這是故事發生起因最重要的一件事。
蟲蟲危機就是適性法則的完美詮釋,螞蟻臣服於蚱蜢的權威下,而蚱蜢則害怕自己成為麻雀的午餐,肉肉強食正是這大自然為生物界設下的最公平適性法則,了解這一點,你設計的怪物才能活得有意義,而不是為了搞怪而設計怪物,要知道你的怪物是誰?屬於哪一種生物鍊?生理習性為何?
你的故事就必須圍繞著這些設定的條件與要素進行適性編寫,就像一部電影叫做第五惑星,講一個地球人和外星人因戰鬥而同時墜毀在第五惑星,兩人從仇視、殺戮到和談、為生存而必須合作共處,相互諒解與學習,最後外星人因為是同性生殖而自體受孕,竟生下小外星人然後死去,死前交代人類代為扶養兒子,並希望能在有朝一日能帶兒子回居住地,當著族人面前唱誦五百年族譜以回歸族群,兩個不同屬性的生物,依照自身習性生活卻又必須尊重另一生物的生存方式。
最後人類完成外星人遺願,不但扶養外星小孩長大,還讓小孩學習兩種生物的文明與思維,並排除萬難,帶著這異類回居住地,而自己最終也得到外星人祝福而順利回到地球,這其中也看到貪婪的人類為了惑星資源而相互傷害,奴役異類生物,反而外星人顯露自然真實的一面,這部創新的科幻電影令我印象深刻,也是一部講述適性法則的好作品。
地球人會玩橄欖球,會煮食物,而外星人則吃蟲和玩外星遊戲等,兩人唱歌時,外星人由喉嚨和舌頭共鳴發出奇怪的摩擦音,同時可以唱誦五百年族譜等,地球人只記得三代的祖先,外星人要證明長大成人為族人接受,就必須在族人面前完成族譜唱誦,而為了教導外星小孩記住族譜,外星人臨終前,拚死也要教導地球人記住自己五百年外星語的族譜,地球人最後記下內容,並於小孩長大後,教導外星小孩外星語和長長的五百年族譜….這些都是說明適性法則的編劇案例。
所以,角色設計的設計兩字,常常被誤解成搞怪就是設計,只想要怪,然後不採用適性法則,其結果當然就不具有說服力了!
總之,你不能用一個怪物講人類思維的故事,而應用怪物思維講怪物習性獨有的故事,但其發展可以為人類所共鳴接受!
即使是擬人化的非人類角色,也同樣適用於「適性法則」!
原文出處 動畫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