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十日報導〕
去年3月出版日文小說「アリガト謝謝」的日籍旅台作家木下諄一表示,台灣在日本東北大地震時踴躍捐錢,當時幾乎變成一種「國民運動」,其中的緣由無法只用一句「親日」來解釋,他起初只是為了探討其中的緣由而著手收集資料,但在訪談過程中和台灣各階層民眾接觸,慢慢意識到寫這本書是他的使命「因為台灣人不會自己說,這必須要由日本人來說」。
木下十日於日本東北大地震七週年前夕應邀到早稻田大學演講,說明出書的心路歷程。木下從二○一三年開始準備「アリガト謝謝」一書,透過訪談和剪報資料等探索311發生後台灣的捐款熱潮,他在小說中寫道「就像足球場上的波浪舞一般席捲而來,而且隨著時間越滾越大」,木下用自己的理解說明「為何台灣捐這麼多錢?」
木下旅居台灣超過三十年,曾在觀光協會的「台灣觀光月刊」當過八年總編輯,還用中文創作小說「蒲公英之絮」獲「台北文學獎」,成為該獎首位獲獎的外國人,就在文學獎頒獎的前兩天,日本發生了311大震。
時間的巧合或許也是木下將執筆「アリガト謝謝」視為使命的原因之一,不過真正的起點是在二年半後,二○一三年有位日本友人告訴他,東北人都很想知道台灣是一個怎樣的地方,為了回答這道問題,木下開啟了「アリガト謝謝」一書的執筆之旅。
木下說,去年三月書籍出版後,他接受了日本十多家媒體的採訪,所有媒體均提出相同問題「為何台灣捐這麼多錢?」木下從台灣外交部公布的數據發現,有將近九成的捐款來自民間,換句話說,大筆捐款並非出自政府外交等政治考量。
他整理出三點原因,第一是台灣人的仁慈,他說,這和日本人理解的仁慈不太一樣,台灣很重人情味,在日本可能會被認為是「雞婆」,例如在台灣問路,經常會遇到熱心的路人,不是只有用說的,而是直接把人帶到目的地。第二是台灣人不太忌諱錢的話題,這與日本人將不談錢視為美德有所不同,台灣有句話「有錢好辦事」,所以遇到大災難發生時,大家認為「捐錢」是最有效的辦法。第三個原因是台灣人很喜歡日本,木下說,台灣不同世代「喜歡」日本的原因也不太一樣,台灣「親日」的背後有各種不同的因素。
木下在一九八九年到台灣工作,他回憶當時的台灣並沒有這麼「親日」,社會上還有不少「反日」氛圍,後來隨著交流的增加,日台的關係變好,311的大筆捐款之後關係變得更好,他認為現在是日台關係最好的時期,而且他也相信以後還會更好,不過木下也說,日本人對台灣的認識還不夠,所以他將出這本書視為使命,雖然台灣人並不在意日本人有沒有感謝,但有很多受訪者和台灣讀者感謝他把台灣的事傳達給日本。
「アリガト謝謝」在去年三月出版後,一年來木下已在日本及台灣辦過七場演講,他表示,日本讀者的反應非常好,他也很樂於承擔起傳達者的角色將台灣人不會自己說的事,透過他的書告訴日本人。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