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監管部門突然出手限制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加密貨幣,比特幣價格應聲暴跌。
在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國際商品價格暴漲、地緣政治緊張之際,中國人民銀行正在強調其對金融、經濟、投資等方面的絕對主導權。
中國國務院下設的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週五表示,作為抵禦金融風險努力的一部分,中國將打擊比特幣的開採和交易活動。
副總理劉鶴在會議上說,中國還將打擊證券市場上的非法活動,維護股票、債券、外匯市場的穩定。
外媒分析,這標誌著中國對虛擬貨幣限制行動的急劇升級。
中國國家電視台CCTV週五在網站上也警告加密貨幣交易的系統性風險:
“比特幣不再是一個規避風險的投資工具,相反,它是一種投機工具。”CCTV說,加密貨幣經常被用於黑市貿易、洗錢、武器走私、賭博、毒品交易。
本週早前,三個中國的行業機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銀行業協會、支付清算協會)聯合聲明,禁止包括銀行在內的在線支付渠道向用戶提供任何涉及加密貨幣的服務,包括註冊、交易、結算、清算等。他們還警告投資者不要進行投機性加密貨幣的交易。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輪值主席于佳寧認為,虛擬貨幣具備匿名性、複雜性和跨國性的特徵,所以中國大陸無論洗錢和地下錢莊等黑色產業,還是「跑分平台」等灰色產業,都開始進入加密貨幣領域。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可以全天候交易,並吸引了許多私人投機者,這促使價格大幅波動。
加密貨幣這種高流通性,為巨量資金跨國轉移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條件。數據顯示,全球加密貨幣總市值達在今年4月12日達到7.93萬億美元(來源)。
虛擬貨幣挖礦在中國是一個大生意。
據估計,全球加密貨幣供應的70%來自中國。大的礦場,投資巨大,通常集中在內蒙古和新疆,貪這些地方電力便宜、氣候夠冷。
採礦在生產比特幣的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電力,因此被氣候保護主義者批判地看待。
(挖礦(英語:Mining),是獲取比特幣的勘探方式的暱稱。 由於其工作原理與開採礦物十分相似,因而得名。 此外,進行挖礦工作的比特幣勘探者也被稱為礦工。)
虛擬貨幣的中國礦工,主要集中在西部。小礦工大多在西部的山區,因為這些地區有很多中小型水電站,因為配電設備不配套,水電很多都浪費了,尤其是夏季山洪暴發,水電站恨不得免費送電給人。電費便宜,因為是山區裡面,氣溫還低,因此大批中小礦工入駐。甚至有水電廠的老闆,乾脆自己當起了礦工。一邊拿著政府綠能補貼,一邊用便宜的電挖礦。
全世界挖礦人最多在中國,用掉電力最多的在中國,挖礦機使用最多在中國,最先進的挖礦機由中國製造,控制比特幣數量最多的也在中國,但比特幣在中國卻是不合法的東西。
中共當局最近動作不斷,除了嚴格審查幾大商業銀行及阿里和騰訊等科技巨頭旗下的網絡金融平台外,對加密貨幣的監管也更加嚴格,主要是嚴防國內資金通過加密貨幣洗錢或把巨額資金轉往海外。
此前,中共央行副行長李波在4月18日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明確表示,該行正在研究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進行監管的規則。他首先界定了加密貨幣不是法定貨幣,而是一種加密資產,並強調說,「要確保加密資產不會引發嚴重的金融風險。」
紐約大學 Winston Ma 認為,中國對數字貨幣挖礦的打擊,將對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埃姆登研究公司的分析師蒂莫-埃姆登(Timo Emden)說:”如果中東地區現在也拔掉採礦業務的插頭,這將是另一個沉重打擊。 “
這意味著加密貨幣的交易仍然動盪不安,最近幾週不斷起伏。因此,Bafin等德國監管機構也不斷警告數字貨幣投資所帶來的高風險。
原文出處 來自柏林的中文報導
比特幣的發行有它自己的時間以及數量,大約每十分鐘會由程式碼執行新比特幣的發行,並且授予給參與比特幣交易的某(群)人,因此,獲得新發行的比特幣就好比是獲得剛出土的金礦,所以才會將這些獲得比特幣的人比喻為礦工。而礦工們「挖礦」的動作在英文中稱為「mining」,這是一種比特幣使用者可以考慮、但是只有專業挖礦者才「有可能」獲取比特幣的方法。
挖礦前的準備和三種做法
想要開始挖礦的話,在開始之前有一些事前準備要做,包含硬體投入成本以及運作成本。前者是指硬體的購入、安裝、電費、折舊、場地以及散熱等等;而後者則是維持這些硬體持續運作,所需付出的成本。兩者綜合以後,可以發現其實挖礦所需的成本非常龐大,這也就造成部分擁有大量資金成立挖礦專用硬體設備的以「出租」的方式來回收成本,這種挖礦模式被包裝成一種「商品」並在公開的網路市場上進行買賣,當挖到比特幣時,會依每位承租人的付出比利來分礦,這樣的挖礦模式也就是所謂的「雲端挖礦」。
開採比特幣的做法主要有三種,除了雲端挖礦外,還有「獨立挖礦」以及「合力挖礦」,不過由於目前的挖礦難度不斷提升,且有越來越多競爭者擠入,時至今日想要單靠自己的力量獨立挖到礦的可能已經不大,雖然一旦成功挖礦便可獨自獲得全部利益,但一般比較可行的做法是採用後者「合力挖礦」,也就是團隊挖礦的概念,挖到礦時全團依照每個人付出的比例來分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