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王宏恩:疫情與一年的美國社會觀察 20210516


之後台灣這一兩個月也可能會慢慢看到的現象(兩周真的不太可能結束,自我激勵可以,但長期規畫要有)

1. 賣場員工、結帳員以及清潔工確診率都很高,因為大家在家吃就只剩偶爾去買菜,因此特別防護以及加薪都是必須的。

2. 另外,外送員確診率也會高,Amazon外送員跟美國郵政就曾大量確診,也要特別保護。(許多人還會在門口放小點心或紙條感謝外送員)

3. 學生全面遠距教學後對家中全職媽媽從統計上來看影響更大。而且同時本來學習弱勢(語言、科技)的學生會加倍落後。

4. 另外因為監督學習的責任全部落在家長身上,老師只剩個鏡頭,師、生、家長間的衝突都會增加,又沒有下課跟朋友嘴砲,學生的心理壓力也會增加。(因此一些家長也會組織時間讓小孩線上聚聚)

5. 就在同時,線上補習班倒是賣到爆炸,例如線上畫畫課(寄美勞器材到家、老師視訊學生跟著)、實驗課、樂高課、音樂課、跳舞課、甚至是念繪本講故事,都受到父母劇烈的歡迎。可以把小孩支開一小時,什麼都好。

6. 家庭暴力的數量一開始也有增加不少,因此前一篇文特別請大家不要拿家人出氣。

7. 病床到最後可能會不夠,變成輕症就待在家躺著,重症才去醫院,聽到同事同學都有這樣的經驗。許多跟著照顧的家人也可能因此染病。

8. 美國一開始打疫苗也是很搶,台灣已經有明確的順序,但之後能打之後也一定還是搶。美國商家倒是都有鼓勵打疫苗,有打就送折價券、送樂透彩、甚至送甜甜圈。

9. 演藝人員一定都重創,百老匯或太陽馬戲團幾乎都失業,雖然有一些線上演出或創作,但聽到的成效都沒有太好。倒是美國的兒童節目也都有配合疫情改演成視訊的感覺來娛樂小朋友。

10. Switch賣光、Netflix流量超載。

11. 美國的大部分的醫院門診都改成遠距看診,除了家醫科甚至連眼科都遠距(what),除非真的很嚴重才要去醫院,不然醫生就遠距然後開藥…為了自保以及保護他人,真的宅在家也要維持健康。

12. 另外,法院跟政府部門也都有一部分改成遠距,不再需要本人拿紙本公文去櫃台,從此電子化或者用郵寄的。

13. 對於各家餐廳、理髮店、酒吧、教會要關多久、何時關,最好政府都要提前說明,畢竟店家進貨、存貨、聘僱都需要月為單位的規劃,許多店家說寧可有個明確的幾月關幾月開,而非看似好了就開幾天然後不好了又關。無論如何,支持在地商家,盡量自己打電話去訂去拿。

原文出處 王宏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