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買了便宜的飛輪,開始每晚在家「一邊看大螢幕影片、一邊踩腳踏車練身體」的生活。三天前開始看「麻醉風暴」,有些話不吐不快。
在前四集中(我只看到第四集),影片中講台語的人,只有仗勢欺人的地方政客(議長)、以及擄人勒贖的黑道;連後來在《俗女養成記》有精彩演出的謝盈萱,也是講著不自然的華語。可以看出:在編導的心目中,台語就是不入流的語言、都是壞人在使用。編導不知道的是:醫院中許多醫師平常都是用台語溝通的。
此外,影片中的精神科醫師也讓人出戲~當年我應該就是為此看不下去。影片中的精神科醫師打扮入時,在病患面前也率性而為,過分揭露自我甚至逾越界線~這在真實世界都是極不可能發生的。精神科醫師可能私下很有個性,但在面對病患時大都會收起這一面、專心扮演專業角色。而且,精神科醫師逾越界線雖然確曾發生,但那是極少數~為什麼影視作品中的精神科醫師都會逾越界線?不這樣就不會編劇了嗎?
**關於台灣電影電視作品中的語言歧視問題,我曾針對「大尾鱸鰻」與「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各寫了一篇批判文章(見以下連結),近年年這狀況稍有改善,至少在「爆炸」中流露明顯語言歧視的鄭有傑導演,在「親愛的房客」中就比較沒有這個問題。
被歧視的不只達悟族、歧視更不是今天才開始
https://clique2008.blogspot.com/2016/03/blog-post.html
左派的反歧視、或不自覺的歧視~ 談「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
https://reurl.cc/Q7yq9O
**多年前,曾有機會在「天邊一朵雲」演出精神科醫師的角色。但在討論過後,這角色就從電影腳本中消失了。應該是:與精神科醫師談過以後,蔡導演發現真實的精神科診療很無聊,會讓看電影的人都睡著(比蔡導演本來的電影語言更催眠)。
**會下定決心每天騎飛輪,是因為聽到好幾位(私底下)很有個性的精神科醫師都在爬大山。勾起了數十年前的回憶,於是下定決心好好練體力,想再走一次奇萊能高縱走、更深刻體會黑色奇萊的魅力。
原文出處 Chin Jung-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