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擴散全球期間,無所不用其極地散播對己有利的相關訊息,甚至炮製對他國不利的虛假資訊。《紐約時報》9日刊出題為「當冠狀病毒來襲時,中國準備講述自己的故事」(When Covid Hit, China Was Ready to Tell Its Version of the Story)的調查報導,指出中國一直利用資金和權力,逐步改變全球媒體格局,試圖打造一套能夠取代BBC及CNN的方案。
文章作者史密斯(Ben Smith)指出,西方最大的記者組織「國際新聞工作者聯合會」(IFJ)將在12日發表一份報告,具體描述中國如何在全球拓展自身媒體影響力。其實,早在2019年秋季,就曾有一個國際記者組織發表報告,討論過中國發揮媒體影響力的話題。
當時,該份報告是由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前駐北京分社社長林慕蓮(Louisa Lim)撰寫,列出一系列「令人震驚」的現象,例如中國政府的宣傳機器「中國日報」(China Daily)同時發行英語和塞爾維亞語版本;一名菲律賓記者估計,菲律賓國內通訊社有超過一半的報導,來自中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一家肯亞媒體集團透過中國投資者籌集資金,一名專欄作家因為撰寫中國鎮壓維吾爾人的文章而遭到解雇;還有秘魯的記者在社群媒體上遭到「戰狼」中國官員強烈批評。
文中指出,這些局部現象拼湊出中國的「大外宣」戰略,即中國正向世界上幾乎每個國家的媒體「注入」(insert)資金、權力和觀點,從而打造出能夠替代英國廣播公司(BBC)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方案。
為了完成這份最新報告,IFJ邀請林慕蓮採訪54個國家的記者,揭露中國已在全球擴大現有媒體的影響力,「隨著疫情開始蔓延,北京利用其全球媒體基礎設施,在各國媒體中傳播有關中國的正面敘述,並發動更新穎的策略,例如散播虛假訊息。」「在新媒體推動下,中國盡可能地將自己的外交行動以最好的方式呈現出來。」
報告發現,中國在疫情大流行期間發動的積極外交,伴隨著新一輪的媒體宣傳,首先是向世界各國提供防護裝備,然後又提供疫苗,同時在大流行的起源和中國外交這類見解互異的事情上,竭力維護中國的最佳形象。義大利記者表示,他們迫於壓力,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耶誕節演講,並收到義大利語譯文。在突尼西亞,中國大使館向記者工會提供消毒洗手液和口罩,並向國家廣播公司提供昂貴的電視設備和免費的親中題材。
報告指出,媒體宣傳和疫苗計畫,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全球倡議息息相關。在該倡議中,中國的支持帶有附加條件,包括債務以及在聯合國關鍵投票中獲得支持。即使是疫情在武漢爆發之前,中國不斷加強的專制、對維吾爾人的鎮壓,以及對香港異議人士的箝制,已經損害全球對中國的看法。隨著英國媒體監管機構撤銷中國主要國有廣播公司的牌照,中國官方媒體在外國的運作變得更加困難,但中國的大部分外交心力都集中在聯合國有投票權的中小型國家。
林慕蓮發現,北京正在透過對各個國家產生影響力,來逐步改變全球媒體格局;與其說這是一個曝光的秘密陰謀,不如說是全球權力正在轉移的證據。
例如,秘魯政府對中國很友好,有權勢的政治人士很早就獲得中國製造的疫苗。但秘魯全國記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Journalists of Peru)秘書長萊內茲(Zuliana Lainez)指出,結果就是秘魯國家通訊社和國營報紙「秘魯人報」(El Peruano),宛如「中國大使館的速記員」。與此同時,中國大使館還出資贊助若干新聞編輯部實現技術現代化。「我們必須以憂慮的眼光看待這些事情,」她說,「它們不是免費的。」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