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笠原欣幸 Yoshiyuki Ogasawara /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日本首相菅義偉和美國總統拜登在日美首腦會談後的聯合聲明中明載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這個簡樸的聲明中所蘊含的意義很大。雖然這句話本身是日本政府迄今為止反覆闡述的內容,但在考慮到中國會行使武力的前提下,日美兩國聯合表示反對,大大提高水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日美首腦會談中提及台灣海峽是「時隔五十二年」的事,但與一九六九年的背景和國際環境完全不同。當時台灣是蔣介石的獨裁體制。之後形成「七二年體制」,中國的主張得到認可,台灣被國際社會排斥。但是,留下了中國並未統治台灣這一事實。台灣在其僅有的空間內發展經濟,實現民主化,得以生存。
另一方面,中國正走向大國化,為統一台灣,中國做改變現狀的動作十分頻繁。可以看出美國認為有必要改組「七二年體制」,而採取了行動。這一點在二○二○年變得鮮明,所以這可能被稱為「二○年體制」(或是配合拜登政權的出現,稱為「二一年體制」?)
一直以來台灣對中國的行為都在敲響警鐘,可是國際社會的很多國家都重視中國帶來的經濟利益。但是,台灣通過民主選舉表明了不同意統一的民意,聲音也一點一點地傳開來。重要的是蔡英文政府「維持現狀」的路線也得到了日美的理解。去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國際社會對台灣的關注和同情頓時高漲起來。
美中對立對台灣有利是事實,但是把台灣看做單純的棋子是不正確的。正因為有迄今為止台灣民主主義的運作和努力,台灣的存在才被更加重視。象徵這一點的是去年捷克上院議長一行的訪台。在台灣來看,在這次日美聯合聲明中可能會有「終於得到承認」的感觸。
在這次聲明中加入了一句「促進和平解決」。也有人認為這是為中國做出的某種程度的考量,但估計這不具有任何意義。在中國看來,「統一在前進還是受阻」是最關心的事情,中方屆時會對日本施加壓力。作為日本,有必要下定不畏縮的決心。
對於日本來說,有必要重新整理什麼最重要。如果台灣海峽發生戰爭,會是因中國對台灣發起武力攻擊,那麼防止戰爭發生,即抑制中國將成為最重要的課題。這應該是日本自由派以及和平主義派能共有的問題意識。
如果中國不論付出多大任何代價,來吞併台灣的話,將防不勝防,但現時不處於這種狀況。中國的目標是以很小的代價和成本統一台灣,藉此宣揚中共的「偉大」,繼續維持一黨獨裁體制的正當性。若要把台灣變成一片焦土,中國軍隊也會遭受了巨大損失,這樣的統一對中共來說也不希望看到。但是,如果台灣和美日沒有做好準備,中國將以壓倒性的軍事力量來使台灣屈服,實現「中國夢」的日子就會到來。
做讓中國不想看的事情可以起到制衡作用。對中國,有必要不斷地呼籲「和平與穩定」,同時也需要冷靜地基於安保法制做好美軍支援的準備。各國的聯手合作,即使若即若離的,也不容易讓中國得手。這與中國對話,在可以合作領域合作毫不衝突。
中國可能會做出各種各樣的報復措施。雖對日本有影響,但也會反彈到中國。如果日本一味地繼續走「刺激中國不好」、 「製造緊張不好」的路線,反而會新增戰爭的風險。
日本能做的事雖然有限的(特別是在軍事方面),但在此框架中也能做出一定的貢獻。這次的聯合聲明就是重要一步。希望以此為契機,不斷加深針對台灣海峽預防武力衝突的討論。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