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師大在第121次校務會議中,決議將校史回溯至1922年,也就是正式將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簡稱臺北高校)納入校史,預計2022年迎接百年校慶。臺北高校創立於1922年,為7年制中學,分為尋常科及高等科,尋常科招收臺、日籍小學畢業生,修業4年後直升高等科;高等科學生畢業後則能免試直升任何一所帝國大學。1945年10月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臺北高校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高級中學」。1946年6月再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學院」。
臺灣史研究所兼任教授蔡錦堂表示,關於臺北高校與師大歷史關係的討論,已經持續多年,他強調:「當你不認識臺北高校的時候,其他都免談。」提醒大家若要針對此事發表意見,應該要通盤了解臺北高校歷史。
面對校齡爭議,蔡錦堂認為,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即使在制度上與臺北高中、臺北高校沒有繼承關係,但是在實質成立與成長內容上確實是站在臺北高校的基礎上起跑的。「如果說臺北高級中學、臺北高等學校名義與名分上並非師範學院的『親生母親』,但稱之為『乳母』也不為過。」
蔡錦堂說明,臺北高校是當時全日本38所「舊制高校」之一,只要考進舊制高校,就能拿到進入任何一所帝國大學的門票,當時全日本僅有9所的帝國大學是最頂尖的教育機構。也正因為沒有升學壓力,臺北高校校風自由而自治,學生們在學期間,除了能自由研讀許多書籍,甚至能聽音樂、看電影,相較當時時代風氣,這類娛樂活動相當前衛。
「臺灣當時所有的菁英層都集中在這個學校。」蔡錦堂分享,因為臺北高校的名額稀少,只有全臺前30名的臺灣學生能考上高等科,而臺、日許多傑出人才都畢業於臺北高校,如前總統李登輝、學者鹿野忠雄等。
原文出處 師大青年5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