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去高雄,獲得老友持贈該校剛出版的史料影本,此史料是數年前海外學界於德國發現,國內率先出版。老番憂喜參半,得書後慣性廢寢忘食,這次更嚴重,甚至忘記出席重要會議,是憂。但書中有片段文字似乎可解答我多年疑問,是喜。這裡先寫簡短筆記,供有心進一步研討的親朋參考。
研究歷史者,大抵知道十六世紀末菲律賓馬尼拉「華人販呂宋既夥,留居澗內,名壓冬」,澗內(Kán-lāi),歐文寫成「Parian」,兩詞一直是學界部分人關心以及想解決的問題。到今天,似乎答案還不是能令人滿意。
書中的華人學習西班牙語字詞,其中有「澗頭」「澗尾」,西班牙語的漳州腔漢字對譯音為「干示朥」、「力羅分除」。字詞當然免不了有pidgin language現象。這裡不解釋漢字語音為何如此標注,以及不提出文獻出處,僅列我目前結論:
澗頭Kán-thâu(干示朥 → Castila → 西班牙人【區域】)→ 城內(Intramuros)= 王城,是Pasig河口右岸的西班牙人王城地區。
澗尾Kán-bóe(力羅分除 → Río junto),似乎是中上游河流匯合處,稱此端為尾,與河道出口之頭相對應,澗頭澗尾間的港路對岸,是蠻南人居住區,由蠻南語族空間概念來看,是位居港道裡面,因此稱「澗內」。
葡萄牙、西班牙語稱「澗內」為Parian,此語詞的來源學界有爭論。老番看十七、八世紀時有人解釋是來自南印度語言之Paria,多指地位低下從事賤業者,這種說法老番目前覺得蠻有道理。
但最重要的是,該書也有「八連」一詞,是Parian的漢譯。十七世紀時,老番好友阿寶仙的家鄉三芝,有條溪叫八連溪,似為荷蘭文獻中的Pariën(八連),應與Parian有關,該社頭目名字叫Camaco,看來是番蠻混居地區。老番自己解開「澗內」、Parian與八連之間的世界史空間關係,其他人不信,老番也不介意。
原文出處 翁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