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日,本該是新任緬甸議員就職的日子,不料緬甸軍方當天卻突然發動政變,拘捕緬甸總統溫敏、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在內等多名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要員,軍方稱是對去年11月大選舞弊的回應,並宣布實施為期一年的軍事戒嚴,緬甸自2011年軍政府還政於民後的民主進程不僅戛然而止,更倒退回半世紀前軍權統治的獨裁年代。
本次政變的導火線是去年11月的國會大選,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國會上下兩院囊括逾8成席次,親軍方的聯邦鞏固發展黨大潰敗,外界普遍推測,退役在即的緬甸軍總司令敏昂萊,本欲卸職後投入參選,但親軍方政黨於本次大選的敗北,讓他意識到難以靠選舉掌權,遂以武裝奪取國家控制權。
儘管全國民主聯盟已於2015年、2020年的大選成為國會多數,足見追求民主自由已成普遍民意,然仍無法有效遏止軍權干政,因為在現行憲法規定下,軍方可保有四分之一的當然議席,而修憲門檻則為國會席次的四分之三,軍方的當然議席便是其維繫權力的堡壘。
以致於翁山蘇姬執政團隊近年推動的軍隊國家化、緊急狀態令頒佈權限由軍隊移至總統等修憲訴求,統統遭到否決,卻也種下民選政府與軍方間的矛盾。而特定軍頭可獨斷操縱軍隊與握有緊急狀態令的頒佈權,恰好就是此次軍方得以篡奪權位的原因,這正顯示緬甸民主的脆弱與不穩定性,因為軍人隨時可以武裝推翻民選結果。
從緬甸現狀反思台灣民主化歷程,李登輝總統於1988年就職後,為防外省黨國勢力藉軍事體系發動政變,任命軍事強人郝柏村為閣揆,雖引起民間反對「軍人干政」的聲浪,但用意是以接閣揆為條件,要郝柏村卸下軍職,形同現代版的「杯酒釋兵權」。1992年立法院全面改選,李登輝就以「建立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的憲政慣例為由,要求內閣總辭,郝柏村堅持要由國民黨中常會通過才肯辭,雙方僵持許久。
直至1993年初,民進黨與部分國民黨民代於國民大會閉幕時群起高喊「郝柏村下台」,才讓郝柏村不甘受辱而辭職。而李登輝在位期間,透過郝柏村作為橋樑,於三軍樹立威望,同時力推軍事改革,使軍隊脫離黨軍色彩,成為忠於國家的勁旅,軍隊國家化的改革成功,讓台灣擺脫如緬甸般遭受軍事政變的風險,並數度完成政權和平轉移。
何其有幸,相較於長年受軍權壓迫,想呼吸民主空氣卻不可得的緬甸人民,台灣人因李登輝總統和眾多前輩的努力,未經流血,就享有民主的甜美果實,所以全民更應好好珍惜前人打拼的珍貴遺產,並繼續捍衛自由,守護民主。
(作者前監獄教誨人員)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