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 青年日報 (所有圖文版權皆屬原著作權人所有)
2019年3月22日,英國宣布向美國採購5架E-737「楔尾鷹」(Wedgetail)空中預警機;英國防部進一步說明,在比較與分析軍火市場的相關產品後,該型機不但能大幅增強澳洲已部署6架同型機(編號E-7A)的戰略盟國關係,以及支援中東反恐戰場的軍事行動外,另在價格與性能上,也最具經濟成本效益。本文即針對空中預警機的作戰需求與研發背景、空中預警機的代表作、E-737精實戰力與未來發展等範疇,依序為讀者做一介紹。
為澳洲空防需求而研發
2004年完成首飛的E-737空中預警機,係因1996年澳洲提出精實空中預警戰力的需求而研發,採用2具CFM56-7B24發動機的波音737-700IGW機體,機組員6至10位。波音製造的此款預警機平台,採用大翼載和較小掠角,發動機安裝在35%半翼展處,雖然離地面較近,但在設計之初,波音公司就對起降過程中,進行精密的異物流動性分析,外來物不容易進入發動機進氣口,不用擔心吸入異物。翼下2具發動機為高涵道比的渦輪風扇發動機,2具CFM56-7B24渦扇發動機,每具最大推力108kN,最大速度0.785馬赫,最大航程逾7000公里,升限超過12500公尺,最大載油量26020公升。
機內分為飛行操作區、指令控制區、乘員休息區,和後半部的電子儀器區,各區有中央通道貫通。有左右2名駕駛員,與商用機不同,駕駛席增加戰術顯示幕、戰術操作表、電子戰操作設備、平視引導系統、通聯設備、加油系統操作設備等。設備區位於MESA天線的正下方,該區安裝有中央計算機和處理各種雷達信號的設備。基本配置8個雷達操作員席位,也加裝左邊6個,右邊4個控制台共10個席位,這10個席位組成E-737的預警及指揮控制團隊。
每個席位結構相似,預警及控制介面均已數位化,雷達與通信管理功能可自動操作,無須專門的操作人員,且不需要特別的維修,節約成本及工時。工作席位結構與配置,使飛機空間利用最大化,並將設備重量降至最低。這種開放結構還允許融合其它機上探測器,包括紅外線、電視及電子測量(ESM)系統。同時還能用數據鏈系統與協作的空中或地面平台連接,進行數據傳輸。波音公司稱接口(HMI)將會與北約E-3機隊中期升級程序兼容。休息區可分坐8人。另外還安裝4個供任務人員休息的躺椅、有4張椅子的會議桌、1個廚房和1個盥洗室。
MESA雷達掃瞄 多達300個目標
位於機背上的長方形固定式雷達模組,尺寸較小,能大幅降低空氣阻力,同時機身中段結構進行了加強。內裝美國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的「多功能電子掃瞄陣列」(Multi-rol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 MESA)雷達,採用L波段的波束,以360度轉向掃瞄四周,可全天候有效偵測與追蹤半徑240公里內的海上目標、370公里內的低空目標、600公里內的中高空,多達300個目標。雷達掃描天線是由2部分組成,每面長8.5公尺,高1.6公尺,呈三角形配置,一塊垂直樹立在後機身上方成為背鰭,另一塊則水平安置在背鰭上部,2塊天線相互疊加,組成完整的天線陣列。天線覆蓋左右各120度方位,平面天線可覆蓋前後各60度,從而構成360度全方位覆蓋。這種布置方式有效地消除機身各部位對雷達波的遮擋與干擾,使用固定背鰭式相控陣列雷達,空氣阻力更小,節省燃料,滯空時間更長(大於8小時)。
採用較高的L波段工作,可增加雷達檢測精度、惡劣天氣環境條件下的工作能力及雷達反射面目標的探測能力。飛機尾部有2片大型腹鰭,既作為高頻(HF)天線使用,也可增加飛機的縱向穩定性,平衡機頭、翼尖和尾部所增加的重量。MESA雷達不需要依靠機械旋轉來監控空中目標,比傳統的機載預警與控制系統(AWACS)雷達更有效率。
MESA雷達包括電子對抗組件(以保護飛機免受攻擊)和電子情報偵察(對敵電子輻射源進行定位和識別)組件等,其作用與E-3預警機相似,加上高速處理能力和專用的降噪軟體,具有發現匿蹤戰機或巡弋飛彈的能力。此外,機上通訊系統能整合戰區內所有相關單位,主動溝通協調,調度戰機、船艦及地面單位,進行全面性的協同作戰,資訊處理速度高出E-2C預警機雷達10餘倍,同時可指揮24架飛機執行任務。
1200多飛行小時實戰驗證
E-737空中預警機基於作戰需求考量,除了加快研發進度與降低製造成本之外,飛航機組人員與整體後勤維修人員的訓練亦包括在內。因此,澳洲空軍於2009年11月首批接機2架,2010年5月開始執行測試評估作業;2012年6月完成6架接機,同年11月即順利獲得「初始作戰能力」(Ini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IOC),並在2015年5月成功達成「終期作戰能力」(Fin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FOC)。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2014年4月1日首度參與3月8日馬航MH370航班失蹤的後續搜救支援,以及在同年10月1日開始參與打擊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中,所累積100多架次、1200多飛行小時的實戰驗證績效。
南韓於2006年11月7日向波音簽署總價1億6千萬美元的合約,採購4架E-737「空中早期預警管制系統」(Airborne 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AEW&C),將該機型命名為「和平之眼」(Peace Eye)。強大的監視範圍使其能夠覆蓋整個朝鮮半島,大幅提升南韓空軍及駐韓美軍的情報監視和指揮能力。2017年9月5日南韓空軍E-737預警機從慶南金海空軍基地起飛升空,對朝鮮境內實施24小時不間斷監控。土耳其也是E-737 AEW&C的採購業主,土耳其的「和平之鷹」計畫是以部分外購、部分由本國廠商協力自製的方式,陸續採購4架E-737,其中1號機是在波音位於西雅圖的工廠內組裝,而2、3、4號機則是在2008年前後,由土耳其航太工業在安卡拉的產線進行裝備。除了負責改裝飛機與進行測試整合的主要承包商TAI外,另一家土耳其本土企業「哈維桑」則是相關的系統整合與軟體分析。
多國採購 取代現役預警機隊
以外銷為研發導向的E-737空中預警機,目前已完成14架交機,部署的國家為澳洲6架、土耳其4架、南韓4架(另計畫增購2-3架),以及英國的5架訂單等。然而,E-3已服役40多年,到了世代交替的時候。北約已計畫改用E-737空中預警機,做為未來的空中預警監測主力。2019年3月英國皇家空軍宣布簽署價值15.1億英鎊(約新臺幣615億元)的合約,將採購5架波音E-737空中預警與管制機(AEW&C),取代現役E-3D機隊。波音則指出,E-737並非以737 Max系列機型改裝而來,安全無虞。至於尚有採購意願的國家為義大利、卡達,以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未來有何採購發展,且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