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TAIWAN

【中共在美大選後的對臺工作觀察】: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蒙志成 主稿


美大選後中共對臺經濟面封鎖臺灣區域經濟突圍的可能,增加迫我談判籌碼;軍事面,機艦不斷侵擾我空域,宣示臺海控制權,迫拜登表態;政治面回歸「九二共識」主旋律,逐步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爭取「兩制臺灣方案」的民主協商代表。

近期中共對臺工作則側重形塑內外壓力,迫我方進行政治談判。外在壓力來自區域經貿合作發展主軸,臺灣堅拒有前提的對話,恐被再次操作成抗拒和解的「麻煩製造者」。另兩岸官方交流遲無進展,臺商投資與相關社會交流未有適切協助,形成內部政治對執政黨的壓力。

2020 年美國總統大選,由於現任總統川普近 4 年來的執政未能更加團結美國社會,反倒更為分裂極化,加上受惠於因疫情而大幅開放的郵寄選票與提早投票制度,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最終在搖擺州以些微差距勝出。

然而,川普雖然落敗,但憑藉他取得更勝於前任總統歐巴馬所得總數的 7200 萬張選票,川普對即將尌任的拜登政府,仍會產生極大的執政挑戰,其中之一尌是對中政策。

鑒於影響臺海局勢及兩岸關係走向的根本因素之一,尌是中美兩國關係。川普政府自 2018年春開啟貿易戰後,中共從一開始基於「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順利推動的自信滿滿,到對美經濟戰略與民主韌性的誤判。

輔以香港「反送中」事件的處理失當,接連面臨美國對中企與美商赴中投資的多項禁令,甚至在大選前還互相關閉使館等事件,都顯示中美關係惡化,步步邁向「中美脫勾(decoupling)」的新冷戰態勢。儘管尚未發佈最終官方結局,但拜登勝選之勢已非常明朗,本文將在拜登即將接手美國的情勢下,觀察並預判中共可能的對臺工作。

(一)
拜登的對中交往政策:和緩但仍警戒拜登 11 月 6 日晚間發表談話,宣示將在防疫、經濟、氣候變遷與種族歧視等問題積極推動改善措施,期望帶領美國團結,成為受全世界尊敬的國家。可以看出拜登當選後的首要之務,將是修復內政、重振經濟,而非在外交上再生烽火。一般研判,拜登不急於接續川普反中路線,甚且思考從緩和中美關係,獲得讓美國經濟復甦機會。

然而,這並不表示拜登的對中政策將全盤的改弦易轍。事實上,川普近 4 年來以美國本位思考的反多邊貿易政策,以及與中國大陸的產業鏈脫勾,鼓勵美國製造業回流投資的政策施行以來,確實帶動美國內部經濟好轉,川普的支持者多給予正面肯定,許多經濟指標在本年初 Covid-19 疫情爆發開來以前,並不因中美貿易戰開打、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甚或威脅退出 WTO 等國際貿易組織,尌有所衰退,反而有強勁的增長。

加上川普政府一連串強勢的反中作為與說帖,不僅相當程度讓美國內部各界,共同對中經濟戰略規劃有所警惕,也重新檢討過往的交往(engagement)政策,實際坐大中國大陸挑戰美國戰略地位的野心。作為歐巴馬時期副總統的拜登,也對中美關係的定位從「戰略夥伴關係」(strategic partnership),變成「重要的競爭者」(serious competitor)。①

(二)
中共近期對美選結果因應川普時期一連串反中政策的推動,中共勢必清楚拜登當選之後,儘管他未必完全遵從川普的印太戰略圍堵政策(containment policy),但歐巴馬時期重返亞太圍交政策(congagement policy),甚至更早自柯林頓時期開始的交往政策,恐怕再也回不去了,中美關係已無法完全重修舊好。

因此,中共在拜登還未正式上任前便開始出招,一方面測詴拜登對中的真實態度,另一方面亦框限其未來對中的政策空間,爭取交涉籌碼。

有兩項具體觀察,首先在區域安全上,特別是臺海與南海局勢,中共將不會放棄軍機軍艦持續地圍繞進出。目的是要給予繼任的拜登政府強烈的訊號,重申臺海與南海為中共的核心利益,若拜登政府選後想與中共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此區域為其不可退讓的紅線。

在區域經貿秩序上,由於拜登支持多邊主義,一般研判其當選後將重啟TPP,因應對中貿易。在這方面,中共出招甚快,不僅外長王毅立即公開表明捍衛多邊主義、自由貿易路線。②

在中國大陸的主導下,亦於 11 月 15 日完成簽署東協+5 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未來美國要主導的TPP進程,顯然已居於落後,再加上疫情因素,使得 TPP 要落實它區域內貿易最高規格的全自由化的原始規劃,不僅頗有難度,亦將拖累成員簽署上路的進度。如此一來,拜登的多邊主義經貿戰略,將面臨能否如期達成、如願拉抬美國國內經濟的挑戰;中共將善用RCEP這個施力點,來平衡拜登政府的亞太政策。

(三)
中共在中美關係新局下的對臺工作美總統大選結束後,中共外交部 11 月 13 日發佈對拜登勝選的賀詞,配合前述中美關係轉變的觀察,研判中共近期可能的對臺工作:1. 持續封鎖臺灣區域經濟突圍作為。臺灣自 2016 年蔡政府上臺後,為降低對中國大陸的經貿依賴度,便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

值此同時,在亞太區域的經貿組織,積極申請參與 TPP,儘管當中因川普政府的退出而有所延宕,但如拜登上臺後重啟 TPP,我方將會盡力爭取加入,避免在區域自由經濟架構被邊緣化。

然中共更為積極的運作 RCEP 成立,已在區域經濟秩序的佈局拔得頭籌,在 TPP 尚未有進展前,我方以東協國家為主的新南向政策,勢必受到影響。

另外,臺美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或受限於拜登政府急於短期獲致經濟改善成效,而必頇改善對中貿易關係,除可能將川普時期的對中貿易禁令作部分解禁外,亦可能稍緩臺美 FTA 推動進度,並配合 TPP 規劃與時程再做研商。

總的來說,中共對臺戰略之一是讓臺灣不具任何國際參與機會,即便是經貿組織,亦盡量封鎖臺灣獨立自主參與的空間,逼迫臺灣進入其所設定的一中架構。現因美國總統換屆,中美關係及區域政經架構未明之際,先將所有臺灣在區域經濟可以突圍的可能性都封堵,增加逼迫臺灣上談判桌之籌碼,也限縮拜登政府日後延續臺美 FTA 談判及 TPP 規劃的政策空間。

2. 持續釋放軍事威嚇之昂貴訊號。如果尌國際關係理論來看,「攻勢現實主義」大致可以解釋川普的對中政策及其反中作為,即是以權力最大化作為思考,並極力採取行動,遏阻任何中共可能挑戰美國區域利益及其霸權地位的作為。

相對地,「守勢現實主義」則或可用以理解拜登目前為止的對中關係談話,即不以對手(opponent)而以競爭者(competitor)來定位中國大陸,此外,首重內政改革,強調聯合外交盟友多邊解決機制的作法,代表拜登無意在任初期,即在外交生端,而趨向謹慎自制、多邊合作的作為。

如是,中共在美國大選後仍不斷派遣軍機侵擾臺灣西南空域,大致有 2 項意義:首先,對於即將交棒的川普政府,在可控制的範圍內,測詴其「攻勢」作為的其他可能性,掌握臺美軍事合作的戰術參數。其次,對於即將接任的拜登政府來說,則是宣示中共對臺海的控制權,作為日後區域合作底線的訊號,並以此催促拜登表態,之後再俟拜登對兩岸與亞太秩序的談話做調整。

而對臺灣來說,不管中共軍事威嚇是否是針對美方而來,對臺灣內部均造成相當程度的民心影響,亦會鼓動「求和」的聲音,局部分化我對抗意志。若拜登正式上任前後,為求與中共的短暫修好合作,而釋放出暫緩部分對臺援助的訊息,將更坐大求和聲音,呈現「以武逼和」態勢,內部兩岸路線分歧的政治爭議將再成焦點。

3. 調整單邊作為、「九二共識」復歸主旋律。2019 年開春,習近平宣示推動「兩制臺灣方案」的促統講話,同年國慶講話更是完全不提「九二共識」,只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當日即引來國內最大在野黨「未體察兩岸情勢變化」的批評。③

事實上,中共自 2016年以來,加大單邊主義的強勢作為,直至「習五條」的出爐更是達到顛峰。爾後,因為香港「反送中」運動推起各國同情關注,川普政府的強力反制,從中美貿易戰延伸到印太戰略,與一連串挺臺法案,圍堵中共的外交攻勢凌厲;加上 2020 年初蔡英文獲得史上最高票當選總統以及疫情蔓延,年中之後西方國家更興起一股反華聲浪。

種種不利態勢,迫使中共必頇在對外戰術上有所調整。在對臺工作上,向來鷹派立場鮮明的「環球時報」亦自 9 月底開始連載「九二共識答問」系列,其內容已融入「一中各表」的在野黨說法;10 月底甫結束的「五中全會」公報,僅再重申「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祖國統一」基調,未見「一國兩制」等強硬促統字眼;11 月初兩岸隔海分別辦理「馬習會五週年紀念」會議,重申「九二共識」為兩岸互動基調;11 月中,「新華網」專文重申「『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與打破僵局的解方」,以中共觀點詳述「九二共識」的發展歷程④。

綜觀近期發展,研判中共已在調整前 2 年對臺強勢的單邊作為路線,並再次鎖定「九二共識」為議題,重新尋求臺灣內部具相同政治基礎的在野黨,配合拜登即將接任美國總統的較緩和區域形勢,逐步協作兩岸融合發展,藉此軟調地再爭取兩制臺灣方案裡的「民主協商代表」。如此一來,當蔡總統於本年國慶文告提出願「促成有意義對話」意願時,「九二共識」又將成為兩岸各方爭執焦點。

4. 經濟拉力與社會交流。隨 Covid-19 疫苗初見研發成功訊息,疫情或可於來年獲得控制,兩岸經貿交流即將復甦。自 2018 年春中美貿易戰開端以來,大陸臺商面對「留下來或撤出」的重大投資抉擇,特別是當川普對中投資禁令越多,生產成本越大及對美外銷訂單縮減之時,這個抉擇顯然越顯急迫但重大。

一般來說,屬於仰賴大陸市場的傳產業與服務業,多會選擇留下,但屬於仰賴外銷市場的製造業,特別是電資通產業,有較大的壓力要面臨是否撤出或要更改投資策略,以因應生產鏈的脫鉤。然而,中共極力防範臺商的出走,特別是資金的流出。隨著疫情的好轉,加上「十四五規劃」側重內循環的雙循環經濟計畫,將對臺商留下與流入產生極大誘因,特別是那些因疫情已高度衰退的產業,將在疫情更為穩定後,再現一波經濟拉力。⑤

伴隨全球經濟復甦力道,以及拜登上臺後亦急需拉抬美國經濟的背景下,兩岸經貿交流預期將會出現急速增長的高潮,不同於目前兩岸貿易以半導體與工具機等為大宗,用以供給陸製造所需的原物料或半成品,增取陸內需市場為主的傳產服務業,將可能佔重要比重。

如此一來,伴隨高人力投入的傳產服務業,亦會形成新一波的兩岸民間交流,大陸涉臺部門勢必針對此一狀況,以過去兩波惠臺政策為基礎、擴大辦理,加大「經社促統」的力道。

(四)結語
以上幾項對於中共因應美國大選及近期發展可能的對臺工作預判,近期中共念茲在茲的對臺工作,應該是要逼我政府進行政治談判。所有的工作似在步步推進,催促我進行政治談判的內外在壓力,並再以「九二共識」為其所謂的通關密語。

外在壓力大致來自於區域局勢衝突暫時緩解,周邊國家概以經貿合作為發展主軸,美中經濟議題又有合作發展的共識,臺灣堅拒有前提的對話,恐被再次操作成抗拒和解的「麻煩製造者」。

內部壓力落到雙軌產業鏈的傳產服務業,若最終仍頇依靠大陸市場作為維繫,在兩岸官方交流遲無進展的情況下,致使臺商投資與相關的社會交流未能有適切協助,將形成內部政治對執政黨的反彈壓力。以上所述內外壓力,已是進行式,並正在逐步限縮我未來應對的政策空間。政府應及早針對相關局勢做好研判因應。

==============================
註:
① McArdle, Mairead (Sep. 18, 2020). Biden Calls Russia an ‘Opponent,’ Views China as ‘Serious Competitor’. Retrieved Nov. 15, 2020 from https://news.yahoo.com/biden-calls-russia-opponent-views-150624568.html

② 王毅(2020 年 11 月 13 日)。王毅:弘揚多邊主義,應對全球挑戰。中國評論新聞網。檢自: http://hk.crntt.com/doc/1059/2/4/7/10592473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5924732&mdate=1108093605

③ 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新聞稿(2019 年 10 月 1 日)。國民黨:盼兩岸維持和平穩定發展 望各方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現實。檢自:http://www.kmt.org.tw/2019/10/blog-post.html

④ 新華社(2020 年 11 月 17 日)。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與打破僵局的解方。檢自:http://www.xinhuanet.com/tw/2020-11/17/c_1126750466.htm

⑤ 陳伯廷(2020 年 11 月 10 日)。推動兩岸和平 台商是堅實力量。檢自: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1110000076-260301?chdtv

原文出處:【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109年11月】(刊物內容係蒐集、彙整公開資料撰寫,僅供各界瞭解大陸內部概況,不代表中華民國政府政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