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李俊宏 醫師專欄 : 淺談公眾運輸系統暴力處理 20201123


我沒看過前段影片,不過,以先前幾起包含鐵路殺警案在內的事件而言,個人認為交通部必須針對公眾運輸系統的暴力事件進行流程盤點與演練。

這類事情,可能發生在台鐵、高鐵、公車、船舶、飛行器,除了飛行器會針對金屬等攻擊性物品安檢以外,其他都沒有,亦即,這樣的衝突都有可能伴隨殺傷的風險。

(1)評估是否有暴力風險(2)語氣和緩、不激怒,練習如何緩慢、清楚的說明訴求(3)說明後不被接受或對方語意不詳,不要窮追,請對方坐下後再談或是適當處所再談(4)若評估風險升溫,要考慮如何疏散乘客。

先前分享過國外的處理方式,若不願意補票,開一張紅單,請你到站後繳交與附帶罰金,到站前聯絡優勢警力與裝備,在此之前安撫個案坐下,注意其他乘客的安全。

而,下站前,警方要評估,依據列車長的描述,究竟要多少警力與裝備,在哪些場合談,怎麼談,計劃是什麼。由於車站人馬雜踏,若情緒張力尚可,最好帶到合適地方坐下來談,不然車上的情形一樣有可能發生在車站,若評估仍有高風險,最糟糕的情形可能需要考慮壓制。

這些評估與處理,都需要定期訓練、演練,我一直認為CIT training應該推廣到全國,可惜臺灣似乎不出事就不會被重視。

其實,影片中的裝備是否足夠,評估跟做法可能還得再回過頭來檢視。我是外人,但坦白說,我是為那兩位員警捏一把冷汗。

特別是,現在民眾動輒以手機拍攝,若是遇上嚴重被害妄想的個案,可能還會被針對,其實是不利於處理的。

想想,在精神科急診,若是我們醫師會談時,有個陌生人一直拿手機拍攝,醫師跟攝影者大概都有可能被納進妄想系統而被攻擊,醫師也無法好好處理病患的情緒。同理,在車上也是一樣的。

最後,這位個案是否是「精神疾病」,其實難說,智能不足、毒品酒精使用、人格障礙都有可能發生類似的情形。

處理的方式各有不同。

不是什麼防刺背心、辣椒水、盾牌買一買就夠的。

圖片截取於蘋果新聞

原文出處 李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