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姚惠耀 : 【隨筆:臺中同志遊行紛爭】 20201115


圖片來源 溫嵐

昨日臺中同遊因主持人飛帆(不是民進黨那個),爆出一些經典語句,諸如「同性戀都有心理疾病」、「主持人討厭小朋友,小孩不要上舞台」等等的。當然,語言出自某種脈絡,如前句與介紹某諮商組織有關,而後句試圖不讓小孩爬上舞台。當然,爭議語句不只這些。

對此,批判者認為複製社會對同志的刻板想像,或悖離親子共學團的教育理念。

主持人在其podcast頻道回應,指稱批判者及其社交圈,不懂美國drag queen文化,以及主持人自己的語言風格,並認為這些批判者的無知,大概會把美式drag queen文化與泰國人妖秀搞混。其次,主持人控訴來自台北同運圈的那些人,試圖模糊焦點,轉移那些對台北同遊財務狀況的質疑。而這麼做,似乎想「排除」某些人。

主持人飛帆以美式文化為其身份與失當語言背書,將這些美國知識轉化成回擊的武器。而批判者對這些議題認真以待,並以社運/同運圈的政治正確語言作為批判武器。

知識賦予弱勢者為自身辯護的武器,但弱勢者攻擊的對象不見得是那些處於利益核心的人群,在許多時候,這些武器指向那些同樣邊緣的人,並不斷的產生異己。

如同博恩充滿歧視且不好笑的脫口秀,美式文化的移植,在移除了美國內部的批判脈絡的同時,也以文化殖民者代言人的姿態,居高臨下的,鄙夷在地的質疑。

我其實沒去臺中遊行,還有什麼八卦可跟我分享。

原文出處 姚惠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