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九九重陽節,小英總統祝福「阿公阿嬤們重陽節快樂」,並引用台灣一句流行語:「有一種餓,叫阿公阿嬤覺得你餓。」
真的!餓有時並不是自己的感覺。如果有人一天到晚覺得你餓,那是你的幸福。有人是看時間吃三頓,時間到了,不管餓不餓都要吃。
有人說看我的臉書會餓,但也有人說可以「止腰」(止枵),所以說萬法唯心。
#台語教學
「阿嬤」在台灣被用來指台語的祖母,其實台語的祖母叫「阿媽」(a-má),母親叫「阿母」。
「媽」在台語可指外婆或奶奶,民間信仰的女神例如「觀音媽」、「七娘媽」,有專門技能的女人例如「先生媽」(女醫生)。
華語「嬤嬤」(ㄇㄚ˙ㄇㄚ)也不是指祖母,而是指母親、奶媽或老婦。
餓的台語有兩種用法:一是「枵」(iau),「腹肚枵」就是肚子餓;一是「餓」(gō),例如「餓死」(gō~sí),「一頓無食餓袂死」。
「枵」是台語還保留的中國古字,意思是空虛,常指空腹,「枵腸轆轆」就是說肚子餓得咕咕作響,「枵腹從公」指餓著肚子勤於公務。
台灣華語流行語有一用詞「靠腰」(靠妖,靠夭,哭夭),出自台語的「哭枵」(khau iau),直譯是:「你在哭沒飯吃嗎?」,常用來罵人,請對方別再講、別再鬧了。
不過,講「哭枵」要看口氣,有時也可以是自嘲,或是沒有意義的自言自語。
另外,現在坊間有稱為「靠腰墊」、「靠腰枕」的用品。
我是基隆年輕耆老,還不需要被「敬老」。今天中午回父母家祭祖,我媽煮的花生豬腳,妖獸好吃!
雲林朋友自家種的「塗豆」,腰瘦好吃,在此致謝。
原文出處 曹銘宗